浅谈提高作文水平方略

时间:2022-10-20 08:50:48

浅谈提高作文水平方略

所谓作文教学应从人本出发,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既重视作文写作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又注意培养他们的写作素质和能力,包括观察、记忆、认识、思维、想象、意志、情感等各个方面。作文教学从人本出发,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方法、写作实践都要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生活、思维、心理、能力的实际,使他们面对作文写作感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高三毕业班作文的复习就应本着高三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来安排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写出一篇不仅意境深远,语言精妙,富有文采而且结构巧妙的文章,是有径可寻的。大略从以下四个方面下手:

一、快速入题,开好文头

文章的开头应开门见山,快速进入话题,直截了当。采用的方法不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引用古诗词(与话题密切联系的)切入话题。

(2)采用一定的修辞入题。

(3)采用典故切入话题。

这些都不失为切题的好方法,但前提是必须紧扣作文的话题,不能偏离,这些工夫有待于平时的强化训练。入题快,给人(评卷者)良好的印象,并有文采修辞得体之“偏见”,这样的作文能不好吗?

这样,学生会觉得有径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增加写作的信心和动力,激发学习写作的兴趣。

二、紧扣中心引用典故名言入文

高中作文教学,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含量的多少,反映着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程度。文章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的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最能体现文章的特色,体现作者的个性,因而,文章中应尽可能多地增加文化内涵。具体说,文章中应多有几个“一句名言(或格言、警句),一则故事(或寓言、童话),一个实验(或科技规范),一组对比,一处修辞(如比喻、排比、析字、仿词、仿句等),一段语言艺术(如对联、词曲文妙句、现代歌词等)。当然,在行文过程中,这些“一”并非只能用一次,只要用得好,每一项都可多次运用或交错运用。非“套板反应”,中学生写作以学习和运用语言为宗旨,“化用”“巧用”是基本的创新。

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十多年的语文积累,作文素材可以说是不少的,有课内的、有课外的。但能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为己所用、为中心服务,却要见练笔的工夫了,这里的关键不在于材料,而在于如何把材料与作文的主题挂钩,嫁接为一个整体,这是难点。把握不好,可能闹出笑话,如话题“艰苦奋斗”,有的学生引用事例“炸碉堡,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讲的是的英勇无畏,与“艰苦奋斗”话题离题甚远,这种弊病在习作中是常见的,要花很大的工夫才能纠正。经过训练后,有的学生就做得较好,如作文话题“放弃”,有的同学这样写:“没有了雕栏玉砌,没有了曼舞轻歌,没有了金缕玉帛。眼前的是一川漫漫荒沙,听到的是大雁飞过的低吟。她,王昭君,放弃了锦衣玉食,放弃了名和利,放弃了的,更是那汉宫中的尔虞我诈和那不见天日的黑暗……她明白,将在眼前出现的是和善的目光和闲适的家园……”这样巧妙地将昭君出塞的典故化为己用,为话题中心,“有弃更有得”,岂不妙哉?

三、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

再好的形式内容,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语言无味,文章就枯涩,缺乏形象,更谈不上生动感人。因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而且应放在首要的位置。如何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着手从下面几个方面训练:

1.炼字,力求一字传神,用词精当

字词的使用要讲究准确,并在准确的基础上讲求生动、形象,即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化无形的声音为有形的珠子,写出了声音的圆润铿锵,描写得异常生动形象,令人叫绝。

2.炼意

“意”即意象,意境,在表达上要求把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形象化,即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抽象的概念,或运用修辞,突出事物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状难写之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看下面两段文字,表达效果就不同:

A.我怀念故乡的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

B.我怀念故乡山后清澈的小溪,溪中五彩斑斓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担水的少女,在水面追逐嬉戏的鸭子……

两句都是表达我怀念故乡,但A句以陈述的笔调简单交代事物,不够具体、缺少形象、缺乏生动。而B句用描述性的笔调对小溪上的具体景物生动的描写,一幅鲜活生动的生活画面就凸现纸上,让人觉得作者在思家,更是在展现故乡的那些朴实、自由,充满乡村气息的生活景象,很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陶渊明的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然,还可以把文章写得幽默些,如三毛《似曾相识燕归来》中,不说“无风”,却幽默地说:“风,不知躲到哪里睡觉去了”。还可以运用隐语,如不说:“时值九月”,而说“吐蕾的时候”;不说“大树已经枯萎”,而说“大树已失去了青春”。这两种形式对语言表达生动形象也很有帮助。

四、作文的形式要独特有创新

文章不仅要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主题深刻,还要选择恰当的体裁,才能更好地服务内容、突出主题,并给人以独特创新的感受,而避免流于平淡。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效果不错。

1.日记体、书信体

日记体、书信体是抒感刻画内心的最好形式,可以将复杂的情节演化成具体的时间流程,也可以借助第二人称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直接与之倾诉,便于以情感人,激感上的共鸣。如,范文《给哥哥的一封信》,叙写哥哥的一些为金钱而不讲诚信的行为,用自己的纯洁的思想表达对诚信回归的渴望。

2.章节体

便于表达自己的多重情感,多层论点,叙写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许多复杂的故事和情节变得有序。如,范文《女孩,I am sorry!》分四个章节,用抒情的语言追忆了一个男孩的一段不成熟的感情经历,表达了自己对没有诚意的昨天的歉意。

3.剧本体

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将故事情节压缩在几个人物、几个场景和几段对话中表现独特的主题。如,范文《门的变迁》,以门为线索,设计了三幕短剧:原始时代,面对危险,人们渴望一扇木门;唐代,人们害怕强盗,渴望一扇铁门;现代,经济繁荣,但邻里之间人性的淡漠、信任的失落,使小儿子渴望没有那扇防盗门。

4.童话,寓言,科学幻想,小小说,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读后感等

多种作文的形式,有助于我们表达中心,更好地为内容服务,也使文章因独特而有所创新。

在训练中要求同学掌握一两种或更多自己擅长的作文形式,加强练习,勤于思考,更好地展现作文的个性,在创新中更好地得到高分。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点体会,在实际的教学中获得一些成果,总结之目的在于以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少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尤其是在紧张的高三总复习阶段,意义似乎会更大一些。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侨光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下一篇:探究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