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设想

时间:2022-07-03 11:50:30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设想

摘 要: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一课题的教学,在过去教学中,一直感觉学生听的难度较大。针对过去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近几年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设想,撰写成文与各位共享。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方程;教学反思

化学比较抽象,各种类型的例题一题又一题,老师们的归纳又非常详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记忆的强度。再加上那一个个还不太熟悉的化学方程式,这时候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有点为时过早,所以往往老师归纳得兴意盎然,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达不到我们预想的教学效果。

一、坚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新课讲授之前要求学生书写每一节课时的预习提纲,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提纲展开教和学。通过预习,学生已基本了解了课堂中要学习的内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有的同学归纳得非常到位和详细,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的优势,让其对身边的同学进行学习帮助,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终让他们都能进行完整的讲述,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并呈现到黑板上,这样也便于后进生课后及时消化和巩固,提高其学习能力。

二、坚持树立解题的思想

在过去的听课中,我发现不少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时总是列举出不少的例题,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为若干类型,例如:(1)由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质量;(2)无数据类、列表类、符号类的计算;(3)差量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的计算等等。例题经典,评析透彻,但这样的课堂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各种化学反应的原理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第一道障碍,各类计算归纳的要点方法无形中对学生记忆的要求提高了,以至于课后许多的内容凭印象下结论,凭直觉去解题,出错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中,我认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解题的思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的,而且就等于其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在不断的训练中让学生对这一思路中的“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等关键词进行理解,形成一个解题的思路,明确解题的格式规范。

三、坚持把课堂的学习权还给学生

在课堂中我们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交给学生,先让学生研究教材中的例题,明确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格式;然后分小组模仿完成上述的例题,并让两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来展示演算过程;最后集中全班同学的智慧进行纠错和修正,归纳一般的格式要求,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指导思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的,而且就等于其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最后结合训练题对这一解题思路进行渗透和理解。同时请学生展示完成情况,并对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进行规范总结。最后结合学生展示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有关气体体积计算、纯度计算,他们都是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上先求出质量,然后才进行相关的计算。

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发现在讲解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关键是让学生树立一种解题的思路和一个解题的规范,我们需要让学生在不断的课堂训练和展示中找到规范,形成思维,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学校)

上一篇: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激励艺术 下一篇:精心预设情境问题,巧妙处理生成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