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引导“三问”

时间:2022-10-20 08:05:08

摘 要:让学生学会“问”,是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策略之一。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会问、善问,问得有价值,并在问中思索、探究,在“爱问”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呢?做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创设探索的情境,促使学生会问;创设成功情境,培养学生“爱问”的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问题解决 创设问题 想问 会问 爱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数学问题解决不仅饱含矛盾(问题),更须引导学生通过“问”,诱发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最终达到“会问”,会在“问”中思考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可见,让学生学会“问”,是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策略之一。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会问、善问,问得有价值,并在问中思索、探究,在“爱问”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呢?我的主要做法是――创设情境、引导想问、会问、爱问。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且能产生探究的冲动,急想明白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求欲望。心动则口动,想问就会让口张开。一人开口,就可能引来“百鸟齐鸣”,问题解决就有了起飞的平台。

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时,我搞了一个“考一考老师”的游戏,请二位同学手拿计算器当评判员,其他同学当考官,由他们任意报数,让老师与班上学习最好的二位同学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判断所报的数能不能被2、3、5整除。比赛结果,老师是100%准确,那二位同学不但速度慢,准确率也比老师差得多。显然,此时问题情境的设置已促使问题意识萌动。

二、创设探索的情境,促使学生会问

数学教学是一门不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的艺术,巧妙创设探索的情境,不仅有利于问题的提出,更有利于学生在步步探索中解决问题、深化认知、揭示规律、掌握方法。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在培养学生“会问”中,学生正确质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捷径”。然而,训练无“素”的质疑,往往处于“自发”、“较盲目”、“指向性不强”、“质量不高”的状态,因此,这样的质疑也往往被教师“关机”,进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造成学生今后不敢发问质疑、不想发问质疑、不会发问质疑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在探索中,除尽量留给学生质疑时间外,还努力强化相关训练,让学生学会质疑方法,善疑质疑,并探索解疑之路。

1.抓课题质疑发问

课题往往就是每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抓住课题质疑,往往能够抓住每节课学习的关键。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老师在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提什么问题?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哪些数能被3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要怎样发现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作用?”这样,学生从质疑入手,不但紧紧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又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这样的质疑发问既有质量又保证时效。

2.把握重、难点,质疑发问

学生要提有质量的问题,关键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总结完小数的性质后,我启发学生抓住“末尾”质疑:把“末尾”换成“后面”行吗?这个问题正好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学生对“末尾”的意思不理解。为此,我引导学生讨论,进而弄清这里为什么要用“末尾”而不用“后面”,从而突破难点,使概念有了更明晰的认识。此外,学生还悟到不理解的算理、公式、概念法则以及操作过程,都可提出质疑,进而拓宽了质疑之路。

3.抓住知识迁移,质疑发问

数学里很多知识的学习都可以迁移,一个单元内每个例题的学习可以迁移,单元之间的学习也可以迁移,教师引导学生善于根据知识的迁移进行质疑,可以坐收其利。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就可参照“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质疑方法质疑:①梯形可转化成怎样的图形?②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③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呢?这样,步步追问,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认知的深化,而且,有利学生掌握质疑发问的科学之法。此外,我为了让学生把问题解决能从“学会”到“会学”,还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做到:化大为小、小问题着手,步步引导;化难为易,从易处起飞;化多为少,由“精”到“博”,由“薄”到“厚”,不搞“伤其十指”,但求“得其一指”。一旦学习困难学生都由“学会”到“会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岂不得到实现。

三、创设成功情境,培养学生“爱问”的习惯

在实验探索中,我充分利用成就动机的定向和驱动作用,引导学生经过紧张的智力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成功,获得满足和愉。学生因为能经常地受到种种成功的激励,使他们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会对数学更感兴趣,形成一个“成功――有趣――再成功――再生趣”的良好的循环过程。学生也变得爱问,进而逐步养成“每事问”、“每题问”、“每课问”的良好探索习惯。

例如,教学“把一般分数化成小数”时,我按下列方法呈现目标:

创设情境之法也还有许许多多,目的则只有一个,即为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关注学生需要 提倡快乐作文 下一篇:浅谈化学课堂小组合作低效问题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