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2-10-20 07:41:21

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各企业都在寻求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依据国内外研究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学者的学术成果,可知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文章通过搜集中部六省44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技术创新 回归分析 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026-03

一、文献综述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整理,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已经对技术创新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同时给出了很多在企业管理方面有建设性意义的结论。1973年Cohen在发表的《工业创新中的成功与失败研究》中指出:“技术创新是一个集技术、工艺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最终导致新产品市场的实现和新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1},他从企业绩效的角度研究认为: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William Leonard(1973){2};Ben Branch(1974){3}等从不同的视角,通过美国丰富的微观统计数据得出了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的结论;Hitt、Hoskisson、Kim(1997){4}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得出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注重创新;Nohria & Gulati(1996){5}认为创新对企业的贡献在于:(1)使员工更有生产价值;(2)使企业更有效率。他们经过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存在明显的影响作用;Kumar和Siddhartha(2002){6}选取企业经营绩效的视角,通过研究213家中国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实证表明能够不断地促进企业经营绩效增加的因素有技术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选取多个视角对技术创新和公司经营绩效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官建成、史晓敏(2004)的实证研究显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间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对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贡献最明显的是R&D能力{7};李宝新、岳亮(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是该种结论没有准确地揭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个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8};王慧、蔡春凤(2009)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中部六省48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论为:在企业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研发投入量、高学历员工数量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关系{9};何郁冰(2011)选取产品创新战略的角度分析了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过程中,产品创新战略起到完全中介作用{10};旅华、王瑾、刘冬梅(2014)在以往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规制因素,通过研究2008―2013年间沪深A股上市的重污染行业的公司,验证了环境规制对R&D投入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11}。综上所述,由于以往研究的数据可获得性及各模型假设条件的限制,国内学者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在理论分析与实证模拟上都略显不足。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首次提出技术创新理论(Technical Innovation Theory)。他指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the setting up of a new product in function),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12}。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是资源的投入,如果资源投入不到位,就可能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开展,因此企业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经营绩效,也就会缺乏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要注重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就是研发投入。

企业成长性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爱得恩・潘罗斯,他在1959年发表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认为:“企业成长主要是有企业内生力量引起的”,而我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成长可以体现为企业规模逐年扩张,并且管理工具或技术的创新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前提,亦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可得出假设: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呈正相关。

企业要开展有效的技术创新的首要条件是有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做支撑。技术创新环境的构成有两块:软环境和硬环境。企业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的前提是技术创新的硬环境,而企业购买先进的科研设备,加快更新设备资产,改善科研条件是创造良好技术创新硬环境的关键,这些举措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显著增长。

三、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

1.变量设计。有很多指标可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如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相对指标,也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绝对指标。由于企业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外部环境中,外界影响因素的变化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企业内部也存在如管理水平、财务结构、人员变动等诸多内生影响因素,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这些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较为准确地衡量研发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将不采用相对指标,而选取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这三个绝对指标来代表企业的经营绩效,也即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在其上投入的影响,既包括资金投入也包括人员投入,是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其中,资金投入能够为企业的研发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能改善创新环境;人员投入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由于条件限制,本文仅采用企业研发投入来代表技术创新能力,也即模型中的解释变量。

由于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有企业的规模,即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占据更多的优势,创新能力也较强,从而拥有较好的经营绩效。因此需要对解释变量进行遏制或调节,所以引入控制变量以使其可能的突变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降低。本文选取企业的总资产作为控制变量,变量列表如表1所示。

2.数据来源。近年来,技术创新已经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逐渐引起各方注意。特别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无疑是不容忽视的。中部崛起是我国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从历史数据来看,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综合评价远低于东部,突出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上。而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部六省(山西、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的企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进步。因此,本文选取了中部六省44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较全面地涉及到了各个高新技术行业,使其能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充分反映技术创新在企业经营绩效方面的影响。

本文所选取的指标中,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的相关数据,直接来源于2012年沪深两市披露的这44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年报,另外,体现公司规模的总资产数据也可以直接从年报中获得。考虑到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我们选取的研发投入数据采用的是各公司年报中披露的2010年的数据。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1.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对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描述和度量,以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关系。散点图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直观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大致关系及关系强度。如图1所示,为反映研发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总资产之间大致相关关系的散点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都会随之发生正向的变化。

通过散点图,我们只能大致判断各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并不能准确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因此,本文运用SPSS19.0软件包对研发投入与其余各变量进行Pae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研发投入与主营业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81、0.706、0.717。而研发投入与总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29,且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回归分析。在回归分析中,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即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得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一般来说,由于经济数据的限制使得模型设计不当,会导致设计矩阵中解释变量间存在普遍的相关关系。

在研究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时,由于各个企业规模不同,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也会有较大不同,很可能对模型的结果产生误差。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而引入自变量总资产作为控制变量,用来代表企业规模。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应用进行三次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4所示。

通过表3、4可以看出,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时,研发投入提高一个标准差,主营业务收入会提高0.233个标准差,主营业务利润会提高0.274个标准差,净利润则会提高0.333个标准差。因此,在控制企业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研发投入量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且是正相关关系。

3.结果讨论。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R方分别为0.890、0.879、0.881,较好地解释了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同时,F检验非常显著,说明研发投入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比较于企业规模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可以看出,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而使企业绩效增强的程度不如扩大企业规模对其的影响。这说明,对于这44家企业来说,技术创新仍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其竞争力的提升大多仍依靠粗放型经营。将中部六省上市公司按照其综合能力排名后可以发现,煤电等能源型的企业靠前,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仍比较落后。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尤其是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够理想,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已然破在眉睫。

4.缺陷和不足。

(1)解释变量引入不足。在本文中,仅用研发投入代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显然是不够严谨的。实际上,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除了研发投入,还有科研人员的投入数量、企业配备相关设备等。但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能够得到详细的相关的较为全面的数据,从而使得文中无法引用,这就导致了本文的结论可能不够严谨。

(2)模型解读不够深入。由于笔者能力所限,对模型的分析结果可能不够深入和全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和补充。

(3)研究对象的不足。对于一个理论研究来说,本文所选取研究对象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完善。从时间方面来说,只研究一年的数据可能还不够有说服力。同时,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得到涉及各高新技术行业的全部企业的相关数据,这也导致了研究对象数量不足,使研究的结论不具有代表性。

五、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企业技术创新是创造性的经济行为,是改善企业绩效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我国生产力和人民生活的首要途径。因此,一些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的有必要的。

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识。通过以上数据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多数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并没有与企业的研发投入呈明显的正相关,这说明我国大多企业目前对加强技术创新的认识和力度都还很欠缺,没有清晰地意识到现代技术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应该大力宣传用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其不断吸收新知识、新观念,不断地探寻新的发展领域。

2.注重培养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努力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员工整体素质的制约,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企业家;其次,要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环境;最后,要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形成一套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

3.增加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健全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妥善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困难。由于我国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其在融资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研发,这就造成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了绩效的滑落。加大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

4.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是积极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首先,政府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技术创新经验,同时考虑国内科技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在宏观上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其次,政府应积极号召高校各位专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能够高效、系统、规范的进行。最后,我国政府应借鉴欧盟的经验,尽早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推动国内企业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注释:

{1}袁泽沛,王琼.技术创新与创新风险的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3):79-82

{2}William N Leona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 growth[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5):1249-1252

{3}Ben Branch.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A distributed lag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5):999-1011

{4}Hitt,M.A.,R.E.Hoskisson,H.Kim.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Effects on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Product-diversified Fir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0(4):767-798

{5}Nohria,N.,Gulati,R.Is slack good or bad for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5)

{6}王勇.企业社会资本、技术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11:1-112

{7}官建成,史晓敏.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11):1000-1003

{8}李宝新,岳亮.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90-95

{9}王慧,蔡春凤.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358-360

{10}何郁冰.技术多元化促进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4):9-18

{11}旅华,王瑾,刘冬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6):106-113

{12}翟青.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理论的评述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0(1):195-197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作者简介:吴世斌,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邢晋,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学术硕士)(责编:若佳)

上一篇: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