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工程范文

时间:2023-03-30 17:34:00

技术创新工程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第1篇

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一)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20万元。在凤台注册新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新认定的国家、省、市、县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资助3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和农作物、动植物新品种,给予一次性资助10万元。

(二)鼓励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或省、市立项的科技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支持。

(三)鼓励单位和个人申请专利、实施专利。对获得授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分别资助1万元、2000元、1000元。对实施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按实际投入10%-20%资助,一般不超过10万元。

突出产学研一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四)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优先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的项目。

(五)县科技部门定期牵头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企业购买科技成果或专利,在本县实现产业化,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企业科技成果或专利实际购买费用30%,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专项补助。

突出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共享

(六)加快科技园区(基地)建设。鼓励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培育民营科技产业园。新认定的省、市级民营科技产业园,一次性资助60万元、30万元用于产业园科技投入。

(七)加快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新认定的省、市、县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新认定的省、市、县级科技专家大院,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资助。

(八)加快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的信息交流、决策咨询、资源配置、技术服务以及科技鉴定等活动。

突出创新人才建设,为提高全县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撑

(九)激励自主创新人才。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按所得奖金100%配套,奖励创新团队和个人。主持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并获准实施的企事业单位,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奖励,其中50%用于奖励个人。

(十)鼓励科技人员创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来我县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事业单位离职专业技术人员在凤台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县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

(十一)鼓励高级人才服务企业。对企事业单位聘用的科技专家,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评审报县政府批准,一次性给予企事业单位聘用费30%,最高5万元资助,专家享受县政府一次性津贴。

加大创新投入,完善政策措施

(十二)严格执行《凤台县科学技术资金投入与管理规定》,确保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2%以上。

(十三)从2011年起,设立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产学研专项资金、专利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县财政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用于保障技术创新工作的实施。

(十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自主创新政策,重点落实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机构和重大项目进口设备税收优惠等政策。

其他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第2篇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市技术创新工程动员大会。春明书记、省科技厅朱建基副厅长亲自到会,充分体现了对会议的高度重视。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精神,正式启动我市技术创新试点工作,进一步顺应大趋势、融入大科技、创新大思路、实现大跨越。刚才,彭家法副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演讲,客观总结了去年科技工作的成果,认真分析了形势,并就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重点突出,要求明确,完全赞同;朱建基副厅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体现了省科技厅对我市的关心和支持,再一次表示衷心感谢;会上对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了惩处,并为高新技术企业授牌,希望这些企业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会议同时印发了安徽省技术创新工程亳州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下面,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也是殊途同归,统一思想认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既是当务之急。

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必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试点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1857年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加速步入电子时代。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经济危机后,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及低碳经济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为标志,正在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既是科学规律,更是经济规律,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技术创新为我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从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去年底,安徽被批准为“皖江城市带衔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这是安徽第一次进入国家层面战略规划,此举意味着安徽经济由此正式扬帆起航。示范区、试点省是加速安徽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具有探索意义的创新之举,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需倍加珍惜、主动作为、全力推进。

必需把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市企业的科技投入普遍缺乏,从我市实际看。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177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额的08%低于全省137%平均水平;技术创新的基础仍然比较单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98%低于全省269%平均水平;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创新守业的潜力还没有发挥。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加快激进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的现实需要,加快发展的殊途同归,充分利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这一重大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疏风解毒胶囊”等一批新产品的问世,济人药业等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证明我市在技术创新上是有一定亮点的有能力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的怎样把亮点举高描亮?这就要求我努力连点成线,由线到面,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想方设法在有限空间”里实现“无限发展”

二、也要重点突出,掌握主攻方向: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既要全面推进。

不折不扣发明性地落实《方案》执行《方案》围绕“四个一批”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实施一批大项目、发明一批自主创新产品)认认真真抓好几件具体事情,各级各部门要创新观念、创新方法。为加快亳州发展不时提供科技动力。

(一)技术创新、企业主体。第一。科学制定规划目标,工作下沉,搞好调研,传送信息,找准企业创新的兴奋点、结合点,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第二,企业要解放思想,着眼久远,不时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一般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10%以上。每个药企都要积极购买药方、验方,这是技术创新的最便捷途径,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济人药业就尝到甜头。市政府已与上海药业达成协议,手中掌握几千个品种,市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对接合作。第三,要增加科技投入,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拨款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优先支持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杠杆效应”第四,要整合资源,现有的科技计划和专项补贴等政策中,要加大对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的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研发经费支持和补贴,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坚决杜绝撒胡椒面现象。

(二)技术创新、平台优先。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推进技术创新的最现实、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为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仅有13个;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下一步,要着力提高产学研合作的针对性、广泛性、多样性、有效性、主动性,建立校企为主、政府服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层次,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年内,争取建成部级中药材检测中心、国家中医药研究所亳州分所,争取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设立芍花研究所,确保现代中药产业园、中药科技孵化器投入使用。二要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服务机制。引导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建设公共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行业创新基金等有效的技术创新形式,构筑专业化、社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提升孵化器和园区功能,强化专业性的守业服务,构筑科技守业平台;拓宽科技合作的范围和途径,构筑技术要素交流平台;加快发展风险投资和融资服务机构,通过政府投资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构筑资本与知识的对接平台。三要挖掘潜力,充分发挥现有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推广站所的作用。古井白酒研究所、亳州微生物研究所、亳州农科所、三星化工研发中心曾经具备很强的研发能力,甚至在全国、全省领先,这次要闻风而动、抢占先机,借助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良好机遇,迅速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三)技术创新。据统计,全市共有经营管理人才11万人,硕士以上人员仅占06%专业技术人员共有46万人,事业单位的占97%企业的仅占3%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仅占43%为此,一要加快人才培养力度,发明良好的环境汇集人才。依托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用产业聚集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二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招商引资,引来一个项目,就会带来一批人才,带来一批技术。三要做好专利的开发、申请、使用和保护,加强商标注册和名牌创建工作,要树立规范意识,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行业规范、国家规范的制定工作,力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

三、也要营造环境,构建保证体系: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既要完善机制。

不只仅是科技部门的事情,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需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不时开创我市技术创新试点工作新局面。

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技术创新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各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和运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行业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强化督查考核。要尽快将技术创新工作任务层层分解,二要明确目标任务。细化目标,责任到人。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分解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已经结合实际,从科技投入、金融支持、奖励扶持、人才建设、股权激励、知识产权维护等方面出发,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支持和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要确保落到实处。要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和调度通报制度,切实加强检查督促,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第3篇

一、基本思路

围绕发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成功转化和产业化取得显著成绩,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技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现科技强市,成为我省重要的创新型城市。

(一)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以上;专利申请量高于全省同类地区平均水平,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0%。

(二)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以上。

(三)到2015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10家、部级创新型企业1家,形成超100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1家,超10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家,过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家。

(四)到2015年,构建以我市企业为主体,支撑产业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使我市成为全省县(市)级依靠技术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样板。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我市食品、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和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并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突破口,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强化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以项目为载体,政府加强引导性资金的投 入,支持企业实施创新成果转化项目、技术创新项目、产学研结合项目。在全市分批选择1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推动试点企业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重点支持20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工作,增加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支持一批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协作,实施联合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通过骨干企业的带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强化产学研一体,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北京对口后援建和东部产业转移等契机,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突破重大产业技术为目标,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建立2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功能的科技创新服务。加快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与技术为支撑、以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为平台, “产、学、研、资”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建设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和共享

按照聚集创新要素、交易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产业的主体功能,立足现有基础,突出产业需求,加强资源整合,加快建设科技成果研发、交易、转化服务平台。

1.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围绕食品、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技术需求,在已有的9家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强化政府引导,加强政策激励,通过技术研发项目申报、科技成果奖励、财政科技投入资助、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专项奖励等手段,鼓励企业建设产业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新培育5家国、省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

2.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园区,通过实行政府引导、政府和社会化建设并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技术、人才、闲置房产、设施,采取自办、联办等方式高起点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项目,发展孵化经济,形成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到2015年,孵化场地总面积达到 万平方米以上,有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有一支职业化的孵化服务队伍,孵化企业达到 家,创造就业机会达 个,引进高层次人才 名以上,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企业家,转化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3.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以新机制、新模式,建立企业主导、研究机构加入、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加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咨询、技术经纪、技术转移、技术评估、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加快知识服务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科技服务;大力扶持科技投融资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4.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市内各类研究实验资源,营造开放的、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完善共享渠道。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研究

报告等文献资源库和网络的建设,开辟利用国家和国际科技文献资源的各种渠道。(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挥__市经济开发区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整合全市创新资源,以点带面、拓展产业、梯次推进,为建设创新型__提供支撑。重点实施“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按照“关联发展、成链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依托产业链引进和企业优化布局,强化政策和要素资源支持,围绕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联合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力量。到2015年,形成千亿产业集群,培育三个产值超百亿的企业,培植5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形成主导产业鲜明、产业集群凸显、产业结构合理的格局。

1、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以高效节能半导体(led)照明产品、节能环保门窗等为主的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抓好申安照明、嘉寓门窗宝航建设等企业的发展壮大。重点发展磷石膏综合利用、钼铜锌废渣稀有金属提取、废旧家电回收、食用菌渣处理、工业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及其他“三废”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和相关环保设备制造业,支持大爱感恩环保科技、同佳机械、利森集团、泰山石膏等企业快速成长。

2、生物产业。培育和扶持生物医药及医用材料产业,引导美大康药业、玉鑫药业、同人泰药业、三高生化等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制剂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品质,提升现代医药产业水平。组织川渝中烟、蓝剑饮品、宏发科技等企业利用生物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和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处于产业链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重点抓好明日宇航(飞行器零部件)、蓝星机械(合金钢组合辙叉芯轨及高铁配套部件)、威德福石化装备(石油开采装备)、慧丰采油机械(石油开采装备)等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4、新能源产业。重点抓好科新机电重型压力容器(含核级)12800吨/年制造基地项目建设。通过产业升级,促进与东电、东汽、二重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配套的我市中小型机械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宏达集团锌空电池的研发和对外合作,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5、新材料产业。以宏达集团为依托,大力发展合金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以亭江新材料、金路高新、晨光塑胶、四川宝利丰等为依托,加快发展制革化学品、高端装饰、工程塑料、特殊超功能材料等新型材料。以蓝剑化工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端磷酸盐新材料产品。

6、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四川腾中福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节能专用车。引进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新能源乘用车,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

(四)巩固和培育特色高效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等农业新形态为导向,以新品种创制与引进为核心,强化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构建技术链,延长产业链,巩固和培育特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种植业。依托四川邡牌各业有限公司、__宏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粮油、果蔬、晒烟、中药材等种植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改良,培育双低优质油菜、优质猕猴桃等新品种,加强技术集成与配套,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

2、养殖业。依托__市三和养殖有限责任公司、__市穗丰水产良种繁殖场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生猪(猪仔)、珍稀水产大鲵、北京油鸡等养殖业,通过地方资源保种选育和引进改良,培育优质、高产的生猪、肉鸡、水产等新品种、新品系,研发和集成养殖配套技术,发展优势特色养殖业。

(五)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强化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

把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重点。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注重人才应用,达到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与人才发展互动。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投入,达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重点投入,实现创新人才与产业互动;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提高园区孵化器的建设和利用水平,为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在初创阶段提供信息、中介、培训、资金、市场等综合服务,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积极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地社会经济环境。

(六)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和__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有关要求,加大《__市专利授权资助和专利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力度,积极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到2015年,实现专利申请量高于全省同类地区平均水平,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0%。专利质量显著提高,授权专利逐年增长,专利产业化成效上新水平。

在科技计划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把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拥有量和专利转化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科技创新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保护发明创造者的合法权益。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技术标准研究,争取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__市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具体负责落实协调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做好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加强联络协调,组织调查研究,促进信息沟通。市级有关部门结合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具体方案,落实相应责任;部门间要加强协调配合,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技术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政府引导,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依法落实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将科学事业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科研基本建设费、科技专项费、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增幅要高于同级财政预算的增幅。保证基本科技计划的投入,稳定加大对应用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普及的有力支持。创新科技投入管理模式,强化政府的激励与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拓宽投融资渠道,对科技产业化项目采取无偿资助(含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政府采购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拉动一批产业投资,切实发挥杠杆作用。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

建立__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资金,用于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及鼓励引导创业投资机构、银行和担保机构等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投融资服务。选择部分银行开展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设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统筹考虑项目、人才和平台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科技计划中给予持续支持,并试行委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组织实施

(三)完善创新政策,激励自主创新

加大落实现有支持技术创新政策的力度,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落实好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强创新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投入、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人才队伍、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加大技术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成效的宣传力度,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科技发展步伐

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方式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校市(院、所)科技合作,鼓励支持产学研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出口,推动我市优势企业到科技水平高的人才聚集地区设立研发基地,搭建我市企业利用外地科技资源、开拓市场的平台。支持开展共性技术合作联动,建立互利互惠、注重实效、资源共享、合作发展的机制和平台,实行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形成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多赢格局。

(五)建立考评机制,确保目标实现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第4篇

一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据市统计局2004年统计,郑州市医药制造业全部国有及非国有企业共有56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16家,上亿元的有2家。2004年全市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高于全国15%左右的平均增长率;全市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为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为6494万元,比上年增长54%。截止2004年底,高新技术企业中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有85家,占全市总数的13.2%,高新技术产品中生物工程与制药产品有227项,占全总数的19.4%。

(二)新产品开发及生产情况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对技术创新依赖性非常强的行业。只有生产创新药和有特色的拳头产品,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生产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剂型的药品,领域包括中成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另外还有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医疗设备及器械。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于创新意义上的新药很少。由于新药审批的严格和周期较长,在申报时,个别企业主动降低新药的级别,以便尽早将新药投放市场,取得利润回报。

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领域一些企业因其成立早、规模大、工艺和设备水平先进、主要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等特点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河南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在全国较早研究开发出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将艾滋病病毒检测期由原来的60天缩短为15天;其开发研制的甲、乙、丙、戊、庚病毒性肝炎系列诊断试剂在全国品种最全、市场销量最大。河南(郑州)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非典”时期快速开发出病毒基因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被国家确定为SARS诊断试剂供应基地。该中心先后承担了18个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了8个技术支撑平台和25项优势和独特技术,已成为河南省生物工程的领头羊,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

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口服液销售额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60%;河南康泰制药集团公司生产的诺氟沙星原料药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40%,开发研制的甲磺酸加替沙星获国家1类化学药品新药证书,填补了河南省没有化学1类新药的空白;郑州豫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解郁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是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治疗抑郁症的唯一纯中药制剂,其产业化工程项目也已得到国家批准;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红花黄素氯化钠注射液”作为2类中药新药已进入三期临床研究;郑州博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化学发光免疫诊断系列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三)知识产权和科技投入情况

与其他行业相比,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的产权意识都比较强,比较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和保护,也比较注意抓住一些没有保护或不易保护的好项目。在调查的100多个产品中,申报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如河南省康利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发明专利13项,已经获得药物发明专利2个,申请权转让2个。河南百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有产品都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食品兽药残留快速筛选技术研究”、“动物体及其产品中药物残留快速检测试纸条和畜禽疾病快速诊断试纸条”均获国家发明专利,其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试纸探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两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制药企业的整改力度,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进行GMP认证工作,而对科研和生产的投入相对减少。已调研的企业和研发机构研发经费从20、30万到2000多万元的不等;研发经费(含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从3%到77.3%不等,差距悬殊。

(四)科研及工程技术人才情况

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是一个对科技依赖性比较大的领域,该行业的人才无论从层次、数量上都比其他传统行业高且多。据对25个相关企业统计,共有博士25人,占职工总数的1.7%。25个企业中,共有高级职称人数139人,占职工总数(1447人)的9.6%,共有中级职称人数367人,占职工总数的25.4%,明显高于其他传统工业领域。

二 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特点

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正在成为郑州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开发出了一大批具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在国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已成为郑州市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以其快速的发展优势,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共同构成了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四大领域。截止2004年底,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有85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3.2%;生物工程与制药产品(227项)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数的19.4%;在全市已实施的66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中,该行业有9项,占总数的14%。

(三)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总量增速加快,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目前,郑州市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共有5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16家,上亿元的有2家。2004年全市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3亿多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1.1%,比上年增长20.8%,高于全国15%的平均增速;郑州市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为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2%;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为6494万元,比上年增长54%,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0.9%。河南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开发研制的病毒性肝炎系列诊断试剂,在全国市场销量最大。河南康泰制药集团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5900万元,生产的诺氟沙星原料药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40%以上。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达1.7亿元,其中双黄连口服液,销售额占当年销售收入的70%,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60%。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达1.7亿元,进入全国制药企业综合排名500强。

(四)龙头企业逐步涌现,创新优势日益彰显。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创新优势正在日益彰显。郑州市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合作,研究开发出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 “非典”时期以最快速度开发出病毒基因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国家确定为SARS诊断试剂供应基地。该中心先后承担了18个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已成为河南省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面旗帜,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河南康泰制药公司的甲磺酸加替沙星,是河南省近20年来,第一个国家一类新药,民众制药公司的甲哌利福霉素取代了进口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克拉霉素、前列腺素E1、神经生长因子等产品,已进行产业化生产。河南康泰制药集团公司开发的甲磺酸加替沙星,已获得4个一类新药证书。同时,还有以华美生物公司、河南竹林众生有限公司、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 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郑州市生物工程和制药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一)产业总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少,知名品牌少。

郑州市生物工程和制药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普遍规模较小,特别是单品种在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都达不到一定份量。在全国制药企业综合排名500强中,只有天津药业新郑制药股份公司入围,名列第41名。产品中能在全国叫得响、市场份额较大的名牌不多。

(二)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创新药少,仿制药多,同类产品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我国国内生产的药品97%以上都是国内外的仿制药,这必然导致低水平重复,而且国内企业独家生产的品种很少,同一个品种动辄就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厂家生产。在研的新产品中,如化学药品甲磺酸帕珠沙星和替米沙坦片,由于是国外已经上市产品的仿制,所以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就同一产品提请药品注册,在郑州市就同时有两个企业都在申请新药证书或申请生产。我市企业每年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SFDA)注册的新药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外产品的仿制药。目前,我市仅有化学药品1类新药1个,该产品没有原创性的知识产权,目前在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生产。在已调查的17个企业已投产的51个中药和化学药产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创新药物所占比例很低。

(三)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不够,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能很好发挥。

郑州市一些制药企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缓,效益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够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没有真正把发展企业的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企业中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重销售轻开发的倾向,把主要精力和经费用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极微。在工资待遇方面实行工资与销售挂钩,使研发人员的收入大大低于销售人员的收入,有的甚至低于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严重挫伤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经费投入少,研究条件差,很难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长期不出研究成果又使企业领导对研究人员产生偏见,导致部分研究人员流失,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四)企业对政府的科技政策了解不够,政策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调研时发现,制药企业,除了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新药注册申报的政策有所了解外,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对其他政策和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能并不了解,也想不到利用政府的帮助。尽管有政府网站和各级政府宣传,但一般企业不注意利用政府政策资源,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获取政府支持。另外,一些企业和研究单位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新产品开发保密的考虑,在项目处于研究前期还没有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不愿意申报项目,即使是对政府提供的全免费服务(如科研项目招投标、产学研对接会等),企业和研究单位也不热心。

四 做好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建议

要实现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目标,提高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

(一)要构筑郑州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平台。实现制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创新和产业化,因此,要在创新上作文章,在产业化上下功夫。要以郑州市具有一定技术创新条件的企业为主,联合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组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取政府资金引导,企业投入为主,项目实施带动、社会融资参股等方法,将其建设成符合新药开发规范要求的开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建设高水平的、适用多功能试验研究,实行开放式运行,以项目为纽带,解决企业研发和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全面提升郑州市制药产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随着制药产业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其焦点越来越集中于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只有掌握了产品的完全自主产权,才能把市场做大、把企业做强。要充分利用郑州市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产业化能力,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结合,建立稳定、灵活的合作关系,共同策划,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继续深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产学研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新药研究开发体系,使企业新药开发由仿制向创新转变。

(三)要建立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制药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科技兴药”的思想,牢固树立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和重视科技人才,发挥科技人才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保证科技人员,特别是一线科技人员的待遇;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研究条件,使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要充分利用科研与科技人员的知识、技术与智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建立起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奖励机制;要积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科技人员到企业开展研究工作,建立起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

(四)要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拥有专利技术的和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的新药产品,鼓励其快速产业化。对于产业化效果好的项目,政府可给予科技经费的后补助政策,并积极帮助申报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产业化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等,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五)要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及其知名品牌。要积极搞好宏观调控,培植产业集群,大力推行委托加工方式,加快企业的资本调整,促进产品开发能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存量,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要以品种流动和品种资源配置为契机,促进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打通品种的注册和转注册通道,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要抓住河南省组建四大医药企业集团的机遇,整合全市生物工程与制药企业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打造郑州市集团化制药企业,努力扩大产业规模,提高规模效益。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提高工程科技人才素质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在一些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企业培养优秀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工程科技人员通过创建技术创新工作室或参与学习,更新了知识,提升了技术水平,使工程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了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领军、技术拔尖和学术带头人才。在人才资源开发实践中,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新模式。

一、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的制约因素

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工程科技人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的进步加速,使工程科技人才对知识更新的渴求更加强烈。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继续教育的制约因素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由于工程科技技术人才所从事的工作专业性强、业务领域广、知识技术更新快、通用性差,因此在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课程开发上存在较大难度,投入大,回报少。

调研发现,企业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在师资、教材等方面资源十分贫乏,特别是对于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学员本身就是专家,因此较难找到与其相匹配的师资和教学内容。

企业工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都是企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科研技术工作繁重,工作压力大,而且很多工作他人难以替代,参加继续教育与岗位工作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企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尚未摆脱院校式教育和填鸭式培训模式的束缚。内容上,重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不足,方式上,重课堂灌输、互动交流不足,手段上,重课件讲义制作、现场应用不足。

受上述因素制约,传统的继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提升工程科技人才素质的需要,工程科技人才培训一度成为企业最头疼的事情,必须在继续教育理念、运行方式和培养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调研发现,起初由企业技术人员自发创建起来的技术创新工作室,很好地解决和克服了上述难题。

二、技术创新工作室的典型案例

2004年,某油田企业成立了首例以科技人员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个人技术创新工作室已近200个,规模和影响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为分析需要,选取了部分典型案例予以介绍。

“成景石技术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04年11月,由某油田首席技能大师、全国劳动模范成景石领衔创建,起初是为解决油井试压装置而成立的技术攻关小组,后经油田党委正式命名为“成景石技术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坚持“只有集中大家的智慧才能克服技术上的难题”的工作理念,立足生产,扎根现场,尊重科学,崇尚技术,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讲解、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习培训方法,把新技术、新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技术人员,为导师带徒活动提供了全新模式。“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为油田发展和技术创新发挥更大作用”,“新型劳动者不仅自己要创新实践,还应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成为技术专家”,成景石如是说。他本人就是有名的技术头牌,他把一批技术骨干聚拢到工作室,针对制约油田开发的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通过传帮带和相互学习,使一大批技术人员成长为机械采油、防砂领域的行家里手。工作室成立的7年时间,共获实用新型国家专利10项,部级QC成果优秀奖1项,局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实实在在的成果、效益回答了技术创新工作室的培训学习效果,诠释了“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的精神内涵。

“章继平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6月,作为石油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章继平带领一批石油工程技术人员,开创了以研发团队引领技术发展的科研模式。以工作室为平台,抓培训提素质,在生产一线现场开展钻井参数优化、施工关键点数控、设备优化运行和自动化控制等科研创新实践。章继平工作室集训练室、培训室、实验室、办公室于一体,高效开展钻井作业训练、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科研创新工作。与生产科研紧密协调,与公司培训保持同步,注重提高基层一线工程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出几颗钉?”章继平说:“我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少说每年也有100人,希望他们站在我的肩上,把创新的火炬一代代传递下去。”年轻工程科技人员都以在章继平工作室“渡过金”为荣,感觉能学到有用的东西,“遇到复杂的井况故障和技术难题,章老师会与我们一起探讨,他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总能让我们找到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依托工作室,2年时间里举办各种技术培训16期,对抗赛12场次,前来参观学习1,600人次。一次,章继平收到一名钻井项目经理的手机短信:“培训效果明显,到你那里培训过的新员工都能独当一面了!”这或许是对技术创新工作室培训效果的最好注解。

“李新安技术创新工作室”起步较早,在这里,一批朝气蓬勃的测井分析、IT专业技术人才,采用最先进的NET4.0软件,开发出许多优秀的测井技术软件产品。目前,已发展成为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石油测井技术研发基地。2010年1月,成为油田工会授牌成立的十大技术创新工作室榜首。该工作室作为一个技术综合体,首先是创新集群室,包含公司测井技术协会、青年科协、专家工作室;其次是多技术混合体,涵盖测井、地质、解释、仪表检修、软件等多技术领域;多兵种工作室,博士、硕士、大学生与技能操作工人、首席专家、技能大师与技术员融合在一起。在“思行聚势,创新超越”理念的引领下,围绕测井技术开展技术、产品创新、联合攻关、生产疑难问题解答、应用技术研讨、导师辅导等活动,紧跟前沿技术,开发优秀产品,走在了世界前列。工作室先后完成国家863科技项目“生储盖综合评估系统”等27项课题,其中获部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局级科技成果奖12项。工作室还拥有技术革新和改造成果9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承担完成部级测井技术标准系统1项。

截至目前,油田已命名了189个技术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组建了各类技术协会、专业学会、攻关小组,吸纳技术尖子、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3万余人。组织培训学习、技术研讨各种活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某一细小领域技术交流、传承和成果转化、应用问题,而且还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学习动力和培训资源不足问题,在工程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以及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三、技术创新工作室模式的调研分析

鉴于技术创新工作室对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的独特效用,在此对“技术创新工作室”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提升。调研分析认为,看似零散的工作室,其发展也有迹可循,加以适当引导和政策扶持,可以发展成企业“研用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知行合一”的学习培训系统。

技术创新工作室源自企业生产科研对技术发展的需求,源自工程科技人才对技术科研知识的渴求,以生产科研中的技术需求和技术创新设计继续教育课程。在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项目设计中,工作室着眼于“实用、有效”,将培训学习重心定位在提高工程科技人才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上。在具体课程设计中,先建立不同类别技术和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模型,把技术和人才需求模型与实际生产需要和人才需求之间的“缺口”作为培训课程的主要依据,从而保证了工作室培训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工作室进行的继续教育新模式,改变了以往“填鸭式”单一的办班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技术研究、实例分析、现场演练、手把手辅导、技术论坛、学员辩论、沟通交流等互动式培训学习方式,使继续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堂走向生产现场,由理论走向实践,摆脱了单纯的课堂培训束缚,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激发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生机和活力。

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一个综合性培训学习平台,按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好企业内部优质继续教育资源。技术创新工作室坚持放开视野、开放学习、沟通交流、共享资源。近年来,油田加大投入,引导规范工作室发展,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牵线搭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工作室,对口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油田讲学、作报告或技术交流。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自身资源,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各级专家带头进工作室、进课堂、上讲台,积极为工作室人员授课辅导。依托工作室技术专家资源,建立了由首席专家、专家、技能大师、高级工程师和博士后等组成的兼职师资库,形成了内外结合、开放完善的继续教育网络节点。技术创新工作室教育模式,确实为工程科技人才提供了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新型学习“课堂”,学员在学习参与过程中提高了兴趣,在切身体验中提升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工程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从理论知识学习走向个人能力的提高,满足了不同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需要,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知行合一的培训学习系统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弥补了当前继续教育资源的不足。

技术创新工作室在实施培训教育项目中更加强调学习与应用的高效结合,立足生产现场,提高培训质量,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技术创新与能力提升同步,充分体现工作室继续教育模式的高效率。注重用工程技术的思路、手段来设计、运作工作室,用工作室的思路、手段来设计、运作继续教育项目,实现人才开发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工作室教育模式的高效益。具体实施培训中,积极推行了继续教育项目化管理,规范发展,实行项目人负责制,严格按照需求分析、课程设计、组织实施、监控评估的流程运作继续教育项目,有效提升了继续教育质量,增强了继续教育的吸引力。

调研分析认为,技术创新工作室对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模式探索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人才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教育培训理念得到了有效贯彻,继续教育的主体由教学转变为学习,由学习变为创造,更加注重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发展需求。同时,利用工程科技人才本身就是某一领域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优势,在小组行动学习和工作室知识分享中成为优秀老师,让各类专家成为工程科技人才素质能力提升的导师,解决了师资匮乏问题。目前油田各类工作室正规范有序地蓬勃发展,在继续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第6篇

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县域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皖政〔20__〕8号)、《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市实施方案》(六政〔20__〕43号)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我县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自主创新),实施一个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三体建设(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主攻七大产业(高新铸造、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饮料、生物技术、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构建三大平台(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农业科技),实现倍增目标。

我县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亿元,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20家,专利申请总量达500件,授权量达300件,全社会研发投入达5亿元,均较增长两倍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筑牢科技创新基础。

将知识产权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建立企业专利制度,设立工作机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专利联络员制度,明确职责。县设立专利技术申报与专利技术转化激励资金,推动专利技术的申报、实施与产业化,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

(二)强化三体建设,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以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为突破口,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强化企业主体。分批选择2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研发机构、培育创新人才,实施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扶持10家骨干企业,申报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努力形成若干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到201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以上。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使其单项产品规模和效益达到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2、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对接,推进创新要素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落儿岭工业集中区、大沙埂现代农业科技园和高桥湾科技园区的功能,推进科技政策、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中介服务、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入园区,提高园区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将县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以应流集团为主体的省级铸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通过1–2年的努力,升格为部级特色产业基地。围绕光伏产业、新型电光源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2家。

3、强化产学研一体。扩大范围,加强高校与政府间的战略合作。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开展技术难题和需求征集,有针对性地遴选一批技术攻关课题,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对接。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功能,建设一批研究生实习基地,推进科技人才向我县流动。创造条件,建立院士工作站。大力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特聘员)创业行动,建立特派员与企业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引进、转化科技成果,解决技术难题。到2015年,在铸造业、光伏产业、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分别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主攻七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针对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提升四大优势产业。

①高新铸造产业。加快推进 “超奥不锈钢”技术创新项目,重点发展陶瓷壳消失模精密铸件、核电精密铸件产品,联合合肥工业大学、沈阳铸造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延伸产业链条,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亿元。

②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联合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重点推进刨切微薄竹片、重竹地板技术研发、碳化高密度竹材产品开发、圆形生丝产品开发、桑红茶系列开发、环保型双车低衡·还原复制水洗羽绒加工工艺改造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③食品饮料产业。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江南大学等技术力量,加快新产品研发,重点在冰红茶系列产品、蕨菜饮品、百合深加工、酯化黄油工艺技术开发、茶叶冷泡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研究开发健康食品饮料新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④生物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基地,推进石斛产业化,联合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药物研究所、皖西学院等高校院所,加快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重点开发蕨菜黄酮提取颗粒、食用蛋白粉、破壁灵芝孢子粉、石斛保健饮品和生物制药、动物生物疫苗生物添加剂等。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2、发展三大新兴产业。

①新能源产业。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扶持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加快清洁能源及设备的生产与制造,加大技术研发和引进的力度,推进新能源产业的提档升级。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②新光源 产业。加强与东南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总参63所电光源研究实验室的技术合作,重点发展led固体光源及其照明、显示器件,开展以增强照明用led光效和寿命的技术攻关,研制开发更高效和可靠的驱动电路,促进产业化发展。培育发展电子节能灯、照明电光源设备、新型灯用玻璃材料等产品。强化对生产动力系统的变频技术改造,应用节能技术节能降耗,控制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亿元。

③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年产一万吨军民融合铝镁钛合金项目、高档铁氧体软磁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广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应用示范,加快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重点开发硅碳材料、竹木塑复合材料、核电材料及电子元器件产品。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四)构建三大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共享。

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立足现有基础,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1、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县经济开发区,把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抓手,增强功能,提高质量,使之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招才引智的窗口。建设科技成果信息库,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实现产学研的有机对接。支持在孵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通过项目带动,孵化高新技术,形成产业集群。到2015年孵化器面积达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40家以上。

2、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组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在转化科技成果、申报项目、申请专利、技术交流、信息服务、品牌策划等方面提供服务。建立“科技路路通”服务站,逐步形成“运作市场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3、农业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科技专家大院服务模式,构建农村科技创业与服务体系。到2015年,科技特派员动态发展总数达到100人,建立示范基地10个,培育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总数达到10家,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0项,获重大科技成果10项。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重大事项,统筹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各自职能,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密切配合,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落实,形成协调一致的组织领导机制,为全县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投入,建立政策激励机制。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县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的增长逐年增加。科技创新基金是政府引导性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以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奖励自主创新企业和优秀科技人才。重点包括对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关键技术并实施成果转化给予无偿资助,对企业从事技术研发、联合高校院所从事重大技术攻关并取得成果的给予无偿资助,对争取并实施的国家科技项目给予配套支持,对取得国家专利授权给予资助,对专利发明人(专利联络员)给予奖励,对企业成功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给予奖励,对在全县范围内从事科技创新并获得省以上科技成果鉴定的企业、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等。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引导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切实发挥杠杆作用。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重点落实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民营科技企业所得税奖励等激励政策。

(三)营造环境,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科技人才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鼓励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创办职工大学,组建研发中心。加快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创造条件开展院士工作站试点工作。培养和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金融、管理等专业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加快企业技术研发骨干和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企业就业,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四)加强引导,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第7篇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赵慧侠同志作讲话。他说:十年来,全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动员组织职工广泛开展技术比武、技术练兵、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技术创新活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涌现了一大批技术状元、技术能手和创新成果,有效地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推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社会与职工的广泛认可。

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尊重职工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倡导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社会新风的具体体现;是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云南建设的有力举措。各地、各部门、各级工会组织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千载难逢历史机遇,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广泛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以培养学习型职工为基础,着力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要以培养技能型职工为依托,着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以培养创新型职工为重点,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推动职工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激发职工技术创新活力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使职工的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不断提高职工群众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更加充满活力、更加激发热情、更加富有成效的创新环境。

云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惠萍同志作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十周年工作总结,她说:十年来,通过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这一平台,广大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50万项,采纳27万项,创效益40亿元;取得技术发明成果9.4万项,其中3200项获得专利;组织技术攻关、技术开发5800项,推广先进操作法2.4万项,创经济效益30亿元。举办了3次职工创新成果展览会,展示近5000项职工创新成果,970件职工文化艺术作品,才艺表演80多项,6万多名职工参观了展览。举办了1次职工节能减排知识竞赛,110多万职工参加知识答题。举办了5期高技能人才培训班,364名各类创新人才、技术状元、技术能手参加了培训。通过创新平台,选树表彰了10个“云南省十佳工人发明家”、10项“云南省职工十佳先进操作法”、10个“云南省职工十佳结对师徒”和10个“云南省职工十佳技能提升班组”、20名“云南省职工十佳创新能手”、20名“云南省职工十佳能工巧匠”,100名智能型职工、100个创新型班组、100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100个经济技术创新先进单位、99项“云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从2003年开始,共组织开展了7轮全省性技术技能大赛,涉及 198个工种,产生技术状元174名,技术能手1273名, 3000多人通过省级竞赛直接晋升或取得了职业资格等级证。大赛的广泛开展,极大地推动了我省三年十万和“415”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完成。2006年,省政府表彰的80名“兴滇技术能手”中,有23人是我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产生的技术状元、技术能手、工人发明家、能工巧匠;表彰的10名“兴滇技能人才”中,有4位是通过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这个平台脱颖而出的。通过创新平台,22人被评为省劳模、2人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4人被评为省五一劳动奖章、5人评为全国劳模、2人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今年,又评选出了10个“云南省职工十佳质量标兵”、10个“云南省农民工十佳革新能手”。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提升职工技术技能水平为基础,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以提升职工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提升职工综合素养为依托,着力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坚持以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保障,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不久前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必须坚持科教兴滇、人才强省,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 这一重要部署,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后,要进一步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载体作用,组织广大职工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要进一步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凝聚作用,团结和动员全省职工在“十二五”规划中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摇篮作用,努力造就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要进一步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努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

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和春育宣读了《关于给予2010-2011年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通报表扬的通知》;省科技厅副厅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成员侯树谦宣读了《关于通报表扬云南省十佳质量标兵 云南省农民工十佳革新能手的决定》;省工商联副会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刘可杰宣读了《关于通报表扬云南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们为先进代表、先进个人及先进单位颁发了奖状。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第8篇

20__年,在塑件化工厂党委和轻工局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塑件化工厂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遵照轻工局“严细管理”的工作要求,紧密围绕塑件化工厂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突出强化基层班组建设工作,通过认真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努力促进班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塑件化工厂基层班组的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班组管理工作进一步扎实有效,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塑件化工厂全年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很大贡献,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被轻工局总工会授予“班组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一、精心组织,求真务实,努力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

20__年,我们本着“为企业生产、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指导思想,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努力发挥基层班组的贴近生产优势,要求、督促班组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通过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重点针对解决生产难题,降低成本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开展工作,切实提高了活动的效果。

1、围绕塑件化工厂中心任务,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成果突出。

我们以提高塑件化工厂经济效益,促进全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为目标,以解决制约完成经济技术考核指标的“瓶颈”问题为重点,精心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小指标竞赛、招标揭榜技术攻关活动、冲刺四季度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和以“强化基础管理,立足岗位创新”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注重通过广泛宣传、典型引路、完善激励机制等方法,促使职工增强自主管理意识,提高立足本职为企业争做贡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积极完善活动的组织方法和工作模式,对活动实施了定期检查、考核与奖励,及时将活动的进展、成效、检查结果以及合理化建议采用情况、获奖情况等信息,在塑件化工厂和车间、班组公开栏内进行公开,有效的增强了广大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的热情和主动性,起到了启发交流、强化激励的作用。全年共收集合理化建议1989条,经整理归类,实际采用率达47,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筛选论证确的了26项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成本的主要难点问题做为塑件化工厂的重点招标揭榜项目,经各专业活动小组和广大职工的联合攻关,目前已有22项被攻克。此项工作获得了__市先进技协称号。

2、加强培训,严格考核,力促基层班组建设上水平。

20__年,我们按照轻工局的指示精神,结合塑件化工厂实际,进一步强化班组建设工作;通过实施系统培训,严格考核管理,强化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基层班组的执行力和工作水平,使班组建设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基础培训方面,我们与有关部门合作,认真开展了“职工安全卫生与消防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岗位操作技能专项培训活动,单独举办了班组经济核算知识讲座、化工基础理论讲座等系统培训班,还举办了班组长学习班,对基层班组长进行了现代班组管理学、企业发展与班组建设关系学、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及班组经济核算理论等方面的专题强化培训。通过培训,切实增强了基层班组和广大职工学习现代班组管理理论,钻研技术知识,提高专业素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加强班组内部考核和班组民主管理、班务公开为重点,以全面推进班组经济核算为突破口,以加强班组内部的思想交流、工作交流、学习交流为手段,进一步强化班组的各项基础管理,有效促进了塑件化工厂“三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为了更好的发挥基层班组在企业安全生产、降本增效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下大气力狠抓了班组经济核算工作,在广泛宣传、加强组织,严格考核的基础上,筹集资金,为主要生产装置配备了电算化管理软件和计算机,同时进一步细化了班组经济核算工作的内容、步骤、形式、方法、时限等管理要求,督促基层班组坚持搞好当班经济核算和班后经济分析活动,并将核算结果向下一班交接,定期在班务公开栏内予以公布,这些措施有效的促进了塑件化工厂基层班组经济核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塑型作业部在活动中,认真组织职工围绕生产优化的关键环节提合理化建议,科学确立活动内容,实施动态管理,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非计划停车,创造出装置连续平稳运行360天的历史最好水平;保管车间组织班组以经济核算为管理手段,严格控制产品库存运行成本支出,压缩消耗,全年共节约各项办公费用80余万元,创历 史最高记录。目前,塑件化工厂班组经济核算活动已全面深入展开,各主要生产班组的经济核算准确率已达到80;在轻工局班组经济核算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塑型作业部代表塑件化工厂做了经验交流发言,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班组经济核算活动不仅切实提高了基层班组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塑件化工厂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也为广大职工直接参与企业管理搭建了有效的基础平台,极大地增强企业职工队伍的团队精神,必将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努力提高班组和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年来,我们按照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工作部署,努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通过组织开展职工读书自学、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升基层班组的整体实力取得了很大成绩。

1、认真抓好“创争”活动。努力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

为了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我们进一步细化了活动计划和考核办法,结合“职工创新成果冠名”和“最佳操作能手评选”活动,评选出8项创新成果和31名操作能手,向轻工局进行了推荐,并在塑件化工厂内部进行广泛宣传表彰,通过典型引路,发动职工积极投身各项活动;同时,不断加强对职工日常学习与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积极指导基层班组认真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发动和组织职工进行读书自学,我们还注重发挥基层班组在活动中的作用,发挥班组优势,认真搞好岗位练兵、岗位成材、岗位建功活动;经过努力,塑件化工厂职工队伍的业务技术素质、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均有了明显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20__年,共有__名职工报考了更高一级的岗位职称鉴定考试,其中12人通过公司工人技师资格认证,6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

2、强化基础建设,认真搞好“建家”活动。

在此项工作中,我们进一步严格验收考核标准,对基层单位和班组的“建家”活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严格的检查验收,做到及时总结经验,评选表彰先进,促进了班组的基础建设。

二六年班组建设工作计划

20__年是轻工局的“质量安全管理”年。也是塑件化工厂改革发展工作十分繁重艰巨的一年,企业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基层班组建设必须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发挥新的作用,实现新的作为,做出新的贡献,为此,我们基层班组要按照公司“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组织、发动广大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塑件化工厂三届四次党委扩大会议和八届八次职代会精神,以提升“五项工程”建设水平为目标,坚持突出重点,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将班组建设的整体水平推上新高度,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为完成塑件化工厂全年各项任务,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精心组织,加强引导,突出实效,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推上新的高度。

首先是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重点强化班组基础管理和基本功训练。要求基层班组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保护“三个条例”等法律法规,广泛开展“我自身无违章,无误操作、无事故”的竞赛活动,着力提高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确保塑件化工厂安全稳定生产。其次是围绕塑件化工厂的中心工作开展劳动竞赛。坚决贯彻“质量安全管理”的理念,根据塑件化工厂基层班组实际情况和特点,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实际效果,发挥组织优势,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扎实深入的开展以“节能降耗、降本减费”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和“五小”活动,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掀起群众性创新活动的新高潮;坚持主题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开展好合理化建议和招标揭榜工作,做到每季一考核、一评审、一奖励、一公开,发动职工积极参与,围绕安全生产,提高效益,节能降耗,降污减废等课题进行创新攻关;继续做好最佳操作能手评选工作,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技术能手和操作专家。大力发展职工技协事业,为职工搭建展示和发挥聪明才智与技艺的平台,有效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要通过宣传引导和活动实践,切实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创新意识和节约观念,发动职工在各项活动中,积极挖掘潜能,建功立业,为完成塑件化工厂全年各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多做贡献。三是抓好班组建设,全面推进班组经济核算工作上新水平。

认真落实公司基层班组建设的工作要求,以加强基础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班组工作水平,在强化班组长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班组建设的新方式、新途径,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面提高班组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广泛深入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工作,推广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加强班组间的横向交流,促进班组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严格标准,强化培训,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继续搞好职工素质教育和培训工作。进一步落实《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职工的通用能力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技术比武工作,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职工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为切实提高职工的技术和业务水平创造条件。要认真做好“创争”活动的检查、评比、考核工作,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发动职工积极参与,树立和普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性循环。二是进一步搞好“建家”活动,提升班组民主管理水平。要通过在班组内部开展创建红旗班组、拓宽班务公开渠道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升班组成员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进一步在班组内部营造互助互爱、密切交流、团结协作、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真正使基层班组成为广大职工衷心热爱和乐于奉献的工作之家、学习之家、生活之家,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做出新贡献。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第9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全国及__省“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__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技术状元、技术能手、职工节能减排创新成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这对于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国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团结、激励、动员全省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__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白恩培书记、秦光荣省长的委托,在此,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是我省改革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形势急剧变化带来的冲击,努力克服雨雪冰冻、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困难,沉着冷静、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5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以来,全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要求,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共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全省工业增长、财政增收呈逐月回升态势,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反映经济活力的指标出现明显回升势头,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达1219.44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省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实践证明,工人阶级不愧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不愧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不愧为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希望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继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希望全省广大职工以他们为榜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__不懈奋斗,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之年。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历史罕见,愈演愈烈,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明显放缓。受其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急剧增多,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未见谷底,外部经济形势更为严峻,对我国和我省的影响进一步加深。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审时度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对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大局,把抓支出、抓投入作为当前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紧密结合__实际,抓机遇,化危机;抓支出,促增收;抓投资,促消费;抓监督,促落实,在确保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总之,能不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下,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当代__工人阶级先进性和战斗力的重大考验。全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一定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总书记在工会十五大上的重要讲活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调动积极性、发展先进性,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促进__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功立业。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战胜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我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__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凝聚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同心同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要按照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的要求,深入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引导职工与企业共渡难关、共谋发展。要大力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最广泛地组织动员各族职工积极投身“创新__行动计划”,着力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动__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广大职工要奋发努力,焕发劳动热情,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投身现代化建设,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自觉奉献、争创一流,为促进__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

二是要大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为促进__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造就劳动大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__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依靠主力军,而且要建设主力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抓住国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的机遇,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积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和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广大职工要更加注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营造良好社会风尚。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切实增强劳动本领和创新能力,真正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争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职工,努力成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劳动者。

三是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为促进__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劳动模范是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劳模精神是我们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以自己的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 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影响和带动着千千万万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的骨干、带头、示范和表率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努力创造一流的辉煌成绩。要主动关心劳模、爱护劳模,积极帮助劳模解决实际困难,为劳模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广大职工要以劳模为榜样,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珍惜荣誉、保持本色,发扬成绩、再接再厉,继续做深化改革的闯将、发展经济的标兵、维护稳定的骨干,在本职岗位上创造新的业绩,作出新的贡献,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四是要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促进__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广大劳动者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革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各项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他们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完善分配制度,使广大劳动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要继续强化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和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依法保障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切实关心下岗职工、农村贫困群众和城市困难居民的生产生活,着力解决低收入、零就业家庭、农民工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重地区、行业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把劳动关系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广大职工要正确理解、支持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拥护党和政府推进改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为工会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要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我省工会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选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工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关心支持工会工作,加强同工会的联系与沟通,在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时,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听取工会的意见,为工会履行职责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使工会组织能够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努力为党和政府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各级工会组织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履行维护职责,坚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不断提高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团结在党的周围,真正把工会建成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职工群众信赖、党委和政府满意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技术创新工程范文第10篇

国有企业要开展经济技术活动,抓好经济技术创新,需要工会和行政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机结合。在落实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让党政领导积极深入到竞赛活动的领导和组织中,更有效提高领导层对具体活动组织开展的重视程度;再次,要将员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企业经营管理融为一体。企业增效创收,职工收入增加,达到利益共赢,这是党组织、行政、工会的共识和愿望。在具体工作中,工会组织要进行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创新。

一、加深对经济技术创新的认识

1、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是企业工会重要工作之一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企业工会来说,要以企业持续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创造发明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这是工会履行“建设职能”的具体行动。

2、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创造发明等活动,创造的是直接的生产力。员工参加的越广泛,积极性发挥的越充分,越能创造出经济效益,就越能有力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二、经济技术创新在企业中发挥的实效

1、围绕生产科技的难点重点提高企业竞争力

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活动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重要方面。

围绕生产科技项目,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活动,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掌握行业科技制高点,是企业抢占市场,谋求长远发展的基础。企业要做强做大,要瞄准高目标,做到在生产科技方面,保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科技领先水平,做行业的领跑者。要培养员工学习科学技术,勇争一流的精神,对新环境和高新技术进行挑战,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不断超越自我,在各个环节和领域不断刷新纪录。

2、在经济技术创新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科技含金量

在经济技术创新中,参与者不仅要有实干精神,还必须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和才能,实践证明,经济技术创新是推动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经济技术创新中的技术比武、岗位培训、知识竞赛等活动,都是开发智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和形式。

随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对职工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始终要以“人才战略”为抓手,以全面提升员工技能为有效途径,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储备,加快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拓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领域和思路

1、继承创新精神,通过实践创新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一体化的新时期,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开展技术创新工程。

一是活动内容创新,把企业发展的重点、生产经营的难点,作为活动的着力点,发动员工群策群力,集中攻坚,开展好合理化建议、技改技革等活动,善于吸收、学习、借鉴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焕发企业创新活力,归根到底是要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来给创新找好发力点;二是活动方式创新。例如可以在开展技改技革,技术攻关等基础上,开展“四小”(小窍门、小绝招、小发明、小改造)和评选金点子活动,最重要的要结合好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范畴,使活动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切实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激励机制创新,需要工会做好牵头工作,会同相关的部门完善技术创新活动的奖励机制和办法,比如变年终奖励为平日根据成果及效益随时奖励,充分调动、保护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紧密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劳动竞赛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劳动竞赛是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之一,要发挥好劳动竞赛载体的作用,把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技术开发能力作为追求目标。把工人、技术人员、管理者全方位的吸收到劳动竞赛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宽空间,提升档次,充实内容,优化政策,发掘聪明才智,才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要创新劳动竞赛活动,由单一生产竞赛向管理、安全、效益、质量等方方面面的竞赛;由生产型、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竞赛的参与者由过去的一线员工为主向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参与转变;由过去拼时间、拼设备、拼体力向科学施工,提高劳动效率方面转变。企业只有创新,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健康、高端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工会组织要进行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创新,才能适应活动开展,有利于工作进程,推动效益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思路,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把员工技术创新工程推向一个新高度,为企业持续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初中教育培训范文 下一篇:干部管理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