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20 03:43:34

信息化背景下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信息化进程加快。新型通信系统不断发展,短波通信受到了世界普遍重视。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受到一定的干扰,本文将对在信息化背景下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应用加以分析研究。

【关键词】短波通信 抗干扰技术 应用

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发展,各项技术有了明显进步,其中城市化和信息化建设发展较为突出,为我国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的通信技术有了较大突破,作为应用广泛的短波通信技术,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短波通信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1.1发展历史

短波通信的发展过程是波浪式的,从高到低,又从低到高。1895年马可尼首次进行了无线电通信的尝试并获得了成功;在20世纪60年代,短波通信的发展受到抑制;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短波通信重新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很好发展。目前短波通信技术已经从第二代通信技术发展到了第三代通信技术。

1.2短波通信的特点

优点:短波通信设备体积小,可进行定点或移动通信,并且维护费用较低,电路调试容易,临时组网方便,对自然灾害或者是战争的抗毁能力强,破坏后容易恢复,灵活性很大。缺点:通信容量较小,可以使用的频段较窄;大气等外在因素对其干扰严重;短波通信的信号传输不稳定。

二、短波通信的基本干扰方式

1、大气噪音。大气干扰是短波通信最为常见的干扰方式,因为大气放电具有方向性,在维度较高的地区,其干扰方向随着季节和昼夜变化而变化。

2、工业干扰。工业生产中的点火装置、电力网等因素是造成短波通信干扰的工业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与本地噪声的强弱和供电系统有关。

3、电台干扰。与短波通信工作频率相近电台的无线电波,对短波通信同样会造成干扰。首先因为短波通信用户数量很多,其次是因为短波波段的频带本身不宽。

4、人为干扰。这种带有目的性的干扰,在军事应用中很普遍。常见的人为干扰方式有单频或多频干扰等。

三、短波通信的抗干扰技术的应用

1、自适应技术。自适应技术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自动调整短波通信系统中结构和参数;优化系统适应通信的传输环境变化的能力。它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改善了短波通信质量。工作原理是定时分析短波通信的链路质量,在多个信道进行扫描,在接收到对方信号后建立合适的频率链路,进行通信业务传输。优势在于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切换传输信道,提高短波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2、跳频技术。跳频技术可以通过实际情况不断地更换短波通信频率,避开受到干扰的信道,实时动态修改频率表,保留不受干扰的频点,删除受到干扰的频点。跳频技术抵抗衰落能力很强,可以解决多路径衰落的通信问题,直接拓展频率带宽。

3、差错技术控制。差错控制技术能够解决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包和出错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形成不同的抗干扰方法,主要分为自动重发请求、前向纠错和混合纠错等。当接收方经过检验发现收到的数据存在错误时,通知发送方,发送方得知后可以使用此技术进行改正。这一技术可以有效保证短波通信数据的正确和完整性。

4、分集技术。短波通信信道使用情况不同,造成有的信道信号较强,有的信道信号较弱,根据不同信道的情况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组和,补偿衰落的信道损耗,这种技术就是分集技术。分集技术改善信道的传输质量是以不增加传输功率和带宽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在噪声干扰、信道情况较差时,发射机必须要发送较高的功率才可以保证正常收到链接。

相比其他的抗干扰技术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不增加传输功率和宽带的前提下,改善无线通信信道的传输质量,提高传输质量和信噪比。

四、短波通信中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短波通信的抗干扰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和突破。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逐渐向着全自适应状态发展,因为科技的发展意味着全自适应技术必将取代单一的自适应技术;其次是高速数据调制解调技术逐渐成为核心技术,因为这一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利用率高等优点;最后是抗干扰技术体制向宽带发展,这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综上所述,高科技信息化的来临,使我们对于通信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短波通信以其一系列的优点一直受到人们重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只有全方位利用已经取得的科技成果,不断钻研创新,才能在未来的通信领域取得成功。

上一篇:关于我国档案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及改进方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