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搬迁的实施现状及原因调查

时间:2022-10-20 03:02:47

农村房屋搬迁的实施现状及原因调查

[摘 要]农村房屋搬迁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房屋搬迁,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基础上,根据农村经济及搬迁现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条文。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诸如居民不配合搬迁,征收争议,强制拆迁等问题。本课题以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为例,通过实地走访、问卷等方式,调查新团小区100户人家,深入分析了解搬迁途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其他地区实际,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搬迁;征收争议;强制拆迁;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57-02

1 新团小区搬迁现状

为具体了解农村房屋搬迁现状,我们对安仁镇新团小区100户人家进行了问卷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现新团小区居民来自原廖宁大桥、长福村、民安、新团村、玉民村、瓦窑村及新民村等众多村组,皆因国家征用土地或规划城市发展而搬迁,各村组以中央下发的文件为依据,结合各地实情,落实搬迁政策。在对搬迁居民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新居民点建设基本完工,居民住所已安置妥当,道路交通及绿化带建设竣工在即,煤电气也即将通用。

农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状况发生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但生活成本增加

农民搬迁后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的改善,主要表现为:一是日常生活更加便利。新团小区与学校隔街相望,又临近综合贸易市场,方便了农民日常出行、购物及子女上学。此外,煤电气的通用使日常生活更为便利。二是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集中居住后社区垃圾得以集中处理,卫生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大面积的绿化带使居住环境更加优美。但是,农民搬迁后生活成本明显增加。对于失地农民而言,增加了蔬菜、粮食、肉蛋等开支,还需支付煤电水气等费用,这对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1.2 部分农民收入减少,经济负担加重

农民搬迁后,其耕地和宅基地以补差价的形式在集体地置换宅基地或新房,并一次性获得补偿金。但这些补偿金尚不足以支付新居装修费及养老金。此外,重置新的生活及生活方式导致开支增加,加剧了农民的生存压力。据了解,失地农民平均每天用于购置粮食及蔬菜的费用,将由原来的五元增加到二十元左右,每年就会增加五千多元的消费,目前粮食和蔬菜价格又一直居高不下,无疑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通过与上述搬迁人等的交流可见,农民并没有觉得搬迁后的邻里关系不如从前,这主要是因为在搬迁的时候普遍都是全村人,或者是相隔不远的人迁到一起,社会关系网并没有被打破。

2 搬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2.1 土地制度不完善,导致土地征收制度异化

在政府经营土地过程中,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混淆,成为“经济人”,追求土地财政,侵犯了农民利益。其原因在于为了确保我国耕地红线,引导地方政府节约用地,国土资源局于2008年颁布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地方在农村复垦,减少多少建设用地,城市就相应新增多少建设用地,这对地方政府形成一种政策激励,部分政府定位偏差,被赋予了类似于企业的职能,侵犯了农民的利益。

2.2 土地被征用,农民抵制搬迁

据调查,搬迁进程中,某些农民极力反对搬迁,较为严重的则全村集体抗议搬迁,以示“齐心”。这主要由于大多数人对搬迁政策了解较少,一开始就持着怀疑的态度。在搬迁进程中,一旦有人与政府发生冲突,消息总会迅速的被无数倾听者带有主观色彩的传播开,这样农民对待政府及搬迁就更抵抗了。一部分人则担心在搬迁后失去土地经济状况会更差,因此拒绝搬迁。另外,通过与居民的交谈可见,他们普遍对政府不满,总感觉政府人员将其补贴金贪污了,他们表示国家关于搬迁的政策本身是好的,可是由于政府的原因,导致补偿金没有赔偿到位。

2.3 政府态度坚决,以致强制搬迁现象发生

据悉,对于坚持到最后仍拒绝搬迁的农民,政府会对其采取断水断电甚至更严厉的措施。

该现象需从法律、政府以及农民三方面分析原因。首先,从法律角度而言,2010年国务院法制办在其网站上公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相对于之前有关房屋搬迁的条例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进,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缺陷。该条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关于强制搬迁的标准,而且,我国并没有关于行政强行执行的专门法律,在这种无法可依的滞后状态下,条例对于房屋拆迁强制执行权,却首先授予行政机关,容易导致行政机关滥用执行权,从而导致暴力拆迁及人民暴力抵抗拆迁的现象发生。从政府方面看,房屋搬迁是国家既定政策,各地方政府必须全力贯彻落实。安仁镇作为旅游城镇,在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城市规划也十分重要,因此,搬迁是势在必行的。政府当然希望以最有效的方法及最快的速度完成搬迁工作,然而可能因方法不当,耐心不足,导致搬迁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搬迁政策非常了解的人仅占20%,可见,政府就搬迁问题对农民宣传力度不足。另外,数据还显示,有30%的人认为在搬迁过程中政府部门的态度较为恶劣,对农民的疑问不能详细解答,更加剧了农民的抵抗心理。从农民角度看,搬迁者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性情耿直冲动,在对搬迁政策不了解的情况下,必然对此持怀疑态度,再加之各地补偿政策不同,农民不了解情况而单纯地进行比较,难免会觉得不公平,从而产生抗拒心理。

2.4 搬迁进程不合理,导致土地闲置荒废

据调查,大量土地被征用后未能得到及时利用,现已成为荒地。这主要由于政府在组织搬迁工作时,过度追求速度,在搬迁进度较快完成的同时,没有及时将土地合理规划利用,导致大片土地荒废,农民对此怨声载道,认为浪费了资源。

2.5 失去土地,致使部分农民生活受到影响

据知,有部分家庭生存对农业收入依赖较大,因国家征地而搬迁,失去土地便没有了农业收入,经济状况受到打击。虽说土地被占会给予相应的补偿,但这些钱尚不足以支付新居需要的费用。更何况,还需自购粮食蔬菜等。有些人搬迁赔偿的钱已用于支付养老金,虽说社保问题得到解决,但却欠下一笔不菲的债。

3 解决农村房屋搬迁问题的措施

3.1 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根本

有法可依是根本,对于补偿及强制搬迁问题应有专门的法律明文规定。首先,改进补偿方式,增加补偿,妥善安排好农民生计。补偿标准应以同时期同类同地段商品房价格为标准,节余土地的收益归农民所有,以保障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此外,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将强制搬迁的执行权授予人民法院。遏制地方政府利用法律法规及中央政策的漏洞,曲解法律规定,制定投机性的政策,侵犯农民土地财产权。

3.2 政府加强与农民的有效沟通是关键

就政府部门而言,必须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让政策在阳光下进行,杜绝现象。此外,需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让农民能尽可能的了解到搬迁政策,不至于盲目相信他人言语,失去主观判断力。搬迁过程中,可分派人定期下乡走访,多与农民沟通,采集民意,对于农民的疑问尽心解答,避免与其发生冲突,以免损坏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从而失去民心。此外还需合理安排搬迁进程,以最有效最快的方法,使农民能够乔迁新居,还要保证周围一切便利条件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投入使用,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土地被征用后闲置荒废。农村人民非常重视社保问题,尤其是那些以务农为生,没有能力在外寻找工作,现又因征地而完全丧失耕地的人,政府要极力解决好他们的社保问题,以促进社会稳定。

3.3 农民主动了解国家政策,积极配合政府工作是重点

对农民来说,首先应该主动学习了解国家政策方针,设身处地的为政府考虑,支持政府工作,响应国家号召。在搬迁前或搬迁过程中,遇到问题悉心向他人请教,对待政府人员不应以吵架闹事的方式解决问题,要“和平谈判”。此外,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力,不能盲目相信传言。主动学习工作技能,锻炼自身能力,获得生存技能。若作为老年人,应积极参与小区内活动,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协会,锻炼身体,丰富生活。

4 结 论

搬迁问题关系民生之大计,它的顺利解决对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对新团小区的总体调查发现,搬迁工作从整体上来看效果较为可观,当地人民迁居后关系网并未被打破,该点是值得采取和借鉴的。总之,在对待搬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上,只要政府能够从公众利益出发,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做到公正廉洁,农民能够响应国家号召,顾全大局,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搬迁工作就能快速且顺利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进程就能大大加快,继而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小燕,陈印军,杨瑞珍.农民“被上楼”的权益缺失及其保护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2011:33-35.

[2]孙东雪.农民“被上楼”引发的土地征收制度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11).

[3]李西杰.农民“被上楼”现象的伦理反思[J].道德与文明,2011(3):41-44.

[4]金雪花.房屋征收及搬迁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5):156-159.

[5]李雪.“并村上楼”现象期待依法规范——由“十二五”规划建议引出的思考[J].东京文学,2011(2):208-209.

上一篇:关于破解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