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2-19 04:21:10

关于破解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 要]当前,我国进入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企业产品订单数量逐增,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旺盛,部分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出现阶段性、临时性招工难现象。本文以山东省胶州市为例,通过走访调研,分析了企业用工的特点、“招工难”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强化人力资源保障、破解小微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招工难;破解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31-02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当前,我国进入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土地、人力、资金、环保等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企业产品订单数量逐增,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旺盛,部分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出现阶段性、临时性招工难现象。以山东省胶州市为例,就业局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但小微企业“招工难”现象会在今后一段时间持续存在。因此如何强化人力资源保障、破解小微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当前企业用工需求的主要特点

日前,通过抽样调查的形式,该市共对377家企业开展了劳动用工需求调查工作。从抽样情况看,企业用工呈现以下5个明显的特点。

1.1 用工短缺问题依然存在,小微民企岗位需求“一马当先”从调查情况看,377家企业2012年计划需求用工11661人,与2011年需求基本持平。从单位性质看,有限责任公司用工需求量较大,227家用工单位共需求6363人,占需求总量的54.6%,小微民营经济岗位需求旺盛,占据需求总量的“半壁江山”;95家外商投资企业需求3677人,占需求总量31.5%;55家台、港澳企需求1621人,占需求总量13.9%。

1.2 生产性和服务性普工需求旺盛,具有一定特长的技术性工人供需矛盾较突出近年来该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钢结构制造业企业增加较多,拉动了用工需求不断增长。从调查情况看,机械制造类的操作工需求量最大,需求4286人,占需求总量36.8%;电焊工需求1340人,占需求总量11.5%;车工、铸造工等需求743人,占需求总量6.4%;商品营销员、促销员等756人,占需求总量6.5%;裁剪缝纫工需求407人,占需求总量3.5%;包装工422人,占需求总量3.7%。在管理岗位上,销售和营销经理412人,占需求总量3.5%;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173人,占1.5%;财会统计人员161人,占需求总量1.4%;食品工程技术人员58人,占需求总量0.5%。

1.3 招聘条件放宽,在用工方向上企业偏重聘用外来劳动力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对用工条件放宽,只要满足岗位需求即可。由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在当地没有吸引力,不少企业想通过外出招聘的形式进行招聘。

1.4 工资价位上扬的趋势使不少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调查表明,面对当前职工流动性强的现状,不少企业想通过适当提高工资标准、改善福利待遇、完善内部管理、丰富职工生活等措施稳定职工队伍。工资价位上扬使同行业之间规模小、产量低的小型企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用工竞争趋向加剧。

1.5 “以工招工”的招聘方式受到企业青睐

准备采用何种方式缓解当前的招工难题时,企业更乐意采用通过老员工介绍或从家乡带来的办法解决当前的普工短缺问题,尽管招聘成本加大,但对企业来说,职工认知快、便于管理和使用。

2 小微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造成当前部分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有:

2.1 供求错位导致企业“招工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外销和内销同时拉动企业订单回升,特别是外单的增加,使企业用工需求量上升,而时下人力资源供给受季节、节日等因素的影响,供求错位,导致企业缺工和“招工难”。

2.2 劳动力供给不足造成企业用工缺口

2.2.1 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

近几年该市经济发展迅猛,就业机会的增多使单纯务工的富余劳动力相对减少,加之新成长的劳动力因升学、参军、自主创业等多渠道分流,造成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

2.2.2 外来务工人员相对减少

近年来,不少劳务输出地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而当地原来吸引外来劳动力的优势已日渐消退,甚至不复存在,造成输入的外来务工人员相对减少。

2.2.3 务工人员流动频繁造成短时缺工

一方面现在不少务工人员喜欢“打工+旅游”的流动就业模式;另一方面,工资价位成为职工流动的“导向标”,哪里的市场价格高,劳动力就流向哪里。调查中,不少鞋帽制造业的老板反映,职工流动过快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不少职工学徒期满掌握技术后,不打招呼就“跳槽”,企业很被动。对此,企业本身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2.3 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影响职工队伍相对稳定

部分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缺乏吸引力。一是工资、福利待遇不高,达不到同行业平均工资;二是有的企业没有依法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劳动保险,职工有后顾之忧;三是工作时间较长,没有加班工资,职工有怨言,造成职工稳定性和凝聚力差;四是企业远离城区,交通不方便等导致招聘吸引力差。随着企业搬迁改造,部分企业深入远离城区的偏远乡镇办厂,扩大生产规模,加之同行竞争压力大,导致招聘困难。

2.4 “留工”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该市在营造外来工就业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务工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但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的学习、生活、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造成留工的环境不够理想,对外招工的吸引力不高。

3 主要对策和建议

3.1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服务力度

一是携手企业搞好招聘工作,通过外出联系、组团跨区域招聘等形式全力帮助企业破解用工难题。

二是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制度,建立完善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提高工作针对性。

三是积极搭建劳动力供求平台。开展“春风行动”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就业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完善配套服务,为企业和求职者创造更多供求机会。

四是继续培育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职业中介市场,规范各种劳务中介,疏通求职及用工通道,促进劳动力有序化流动。

3.2 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一是指导企业根据市场特点合理确定工资待遇水平,增强企业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用工理念,保障职工合理合法权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三是拓宽招聘渠道。指导企业改进生产条件,优化用工环境,通过 “以工带工”等形式,鼓励他们带更多的同乡来本市就业。

3.3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大做强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服装鞋帽、木器家具四大制造业集群,推动其向高端化转型升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中,全力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努力满足行业、企业用工需求。

3.4 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改善就业务工环境

继续为外来工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四免一助”(免费信息、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咨询;实施农民工在职培训援助活动),同时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依法查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务工和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鞍钢,等.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蒋斌,张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谢晖,唐勇. 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0).

[4]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宋元梁.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6(3).

上一篇:浅议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设置 下一篇:农村房屋搬迁的实施现状及原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