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20 02:59:15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作为秦安县仅次于小麦之后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在13 340 hm2左右。由于连作面积较大,玉米上的病害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玉米的正常生产。

1 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叫玉米瘤黑粉病,发生普遍,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1.1 主要症状

植株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和腋芽等幼嫩组织均可受害,被害部位形成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为白色有光泽的柔嫩组织,病瘤逐渐长大变成白色或灰黑色,内部充满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最后外膜破裂,放出冬孢子。

1.2 发病规律

玉米黑穗病的孢子传播途径广,可以通过土壤、水流、气流传播;也可以通过人的农事操作及农机具传播;还可通过调运粮食、种子传播。此病害侵染期在玉米发芽期。

1.3 防治措施

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中心,包括“种、药、拔”三项的综合防治措施。

1.3.1 种植抗耐病品种黑粉病重发区选用沈单16号、豫玉22号、金穗8号、金穗7号等优良品种。

1.3.2 播前药剂拌种黑粉病是系统侵染病害,防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拌种。可用20 %粉锈宁乳剂200 ml拌种50 kg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0 %~0.70 %拌种,也可用玉米种衣剂包衣后再播种。

1.3.3 拔除病株田间发现有病株要及时拔除,不要等到病原孢子成熟即病部变黑,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拔除,把病株及时集中焚烧,消灭传染源,切不可随意丢放。

2 玉米穗腐病

2.1 症状

症状因病原菌的不同而有差异,主要表现为整个或部分果穗或个别籽粒腐烂,其上可见各色霉层,严重时,穗轴或整穗腐烂。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2.2 发病规律

玉米穗(粒)腐病是一种气传性、局部侵染的病害,病原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而霉烂损失主要发生在果穗成熟期和收获风干过程中。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附着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腐生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有些病原菌还可通过疏导组织由根或茎传到穗轴。穗腐的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等害虫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收获期连续降雨及收获后遇阴雨天气,会加重籽粒的霉变,籽粒中霉菌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镰孢菌产生的伏马毒素、DON毒素、ZEN毒素等)的累积量增大。

2.3 防治方法

玉米穗腐病的初侵染源广,湿度是关键,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必须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抗(耐)病品种,改善贮存条件,农药灌心与喷施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2.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严重地区,应选种抗性强、果穗苞叶不开裂的品种。实行轮作,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地膜覆盖,适期早播,站秆扒皮促早熟。注意防虫、减少伤口。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充分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晾晒后入仓贮存。

2.3.2 化学防治 ①种子包衣或拌种。可用20 % 福・克种衣剂包衣,每100 kg种子用药440~800 g,或用30 %多・克・福种衣剂包衣,每100 kg种子用药200~300 g。②防治穗虫。在籽粒建成初期,及时防治害虫(主要是玉米螟、黏虫、象甲虫、桃蛀螟、金龟子、蝽类和棉铃虫)对穗部的危害。③大喇叭口期,用20 %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4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667 m2制成药土点心,可防治病菌侵染叶鞘和茎秆。吐丝期,用65 %的可湿性代森锰锌400~500倍液喷果穗,以预防病菌侵入果穗。

3 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有玉米粗缩病和玉米矮花叶病两种,我县常发生的是玉米粗缩病,俗称“坐坡”,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

3.1 主要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苗期受害重,5叶期~6叶期即可表现症状,病苗叶片浓绿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9叶期~10叶期,病株节间缩短,矮化明显,常不及健株的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形,花丝极少,多不结实。

3.2 发病规律

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便受感染发病也轻。如果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发病重。

3.3 防治方法

实行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其核心是控制毒源、降低虫源,躲避危害。

3.3.1 种植抗耐病品种如沈单16号、豫玉22号、金穗8号、金穗7号等优良品种。

3.3.2 农业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调整播期,适当晚播,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期。彻底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减少毒源。增施有机肥,及时浇水,增强玉米抗病力。

3.3.3 药剂防治 玉米播种时要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用残效期长的农药(呋喃丹)拌种会有效的杀死传毒媒介,降低玉米被侵染的几率。玉米苗期喷洒25 %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67 m2用20~25 g,消灭传毒媒介。在玉米一叶一心期,667 m2用20 %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8 d喷1次,连喷3次。

上一篇:玉米主要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30%醚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