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醚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效果

时间:2022-08-08 04:40:42

30%醚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效果

摘 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 %醚菌酯悬浮剂135 g ai/hm2、225 g ai/hm2和315 g ai/hm2叶面喷雾,对小麦锈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82.74 %、88.36 %、90.24 %。中、高剂量的防效和产量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生产中推荐使用剂量为225 g ai/hm2~315 g ai/hm2。

关键词:30 %醚菌酯悬浮剂;小麦条锈病;防效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高纬度或高海拔的冷凉地区发生严重。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冷凉,适宜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条锈病大流行年份小麦减产30 %左右,中度流行年份减产10 %~20 %,特大流行年份减产率高达50 %~60 %〔1〕~〔2〕。药剂防治是控制该病害发生流行和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多年来生产中采用粉锈宁防治,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防治病害,病原菌容易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效下降、使用量增加等现象〔3〕。交替轮换使用杀菌机理不同的药剂,是延缓和克服抗药性的主要手段。2011年用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30 %醚菌酯悬浮剂进行防治小麦条锈病田间药效评价,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防治对象:小麦条锈病(Pucciniastriiformis)。

供试作物:春小麦,小麦品种为互助红。

供试药剂:30 %醚菌酯悬浮剂,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对照药剂: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门村,该地区属于青海省高位脑山区,潮湿多雨冷凉,属于小麦条锈病易发区。海拔2 724 m,年降水量约550 mm,土壤为暗栗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3 %左右,pH值8.0左右。试验地平整,肥力较好,播前施农家肥约40 m3/hm2,磷酸二铵225 kg/hm2,尿素150 kg/hm2,4月13日播种。

1.3 试验设计

供试药剂30 %醚菌酯悬浮剂设3个剂量:135 g ai/hm2、225 g ai/hm2和315 g ai/hm2,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7.50 g ai/hm2为对照药剂,另设清水对照,共5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小区面积30m2。施药时期为田间小麦条锈病中心病株始发期,用“MATABI”背负式16型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喷液量450 L/hm2。

1.4 防效调查及统计方法

共调查3次,施药前(8月5日)调查病情基数,药后7 d、14 d调查两次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每株调查顶部三片功能叶,以每片叶上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小麦成熟期各小区单收、单打,测千粒重和产量,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

小麦条锈病分级方法〔4〕: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 %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 %~25 %;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 %~50 %;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 %~75 %;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 %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100

防治效果(%)=(1-)×100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见表1、表2),30 %醚菌酯悬浮剂135 g ai/hm2、225 g ai/hm2和315 g ai/hm2(下文简称低、中、高剂量)叶面喷雾,对小麦锈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79.71 %、85.41 %和87.35 %,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82.74 %、88.36 %、90.24 %。中、高剂量的防效和产量均显著优于低剂量和对照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7.50 g ai/hm2(76.66 %),中、高剂量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低剂量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相当。

2.2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011年小麦条锈病在青海省春麦区轻度发生,田间病情指数较低,试验田后期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2~3,因此对小麦产量损失较轻。30 %醚菌酯悬浮剂叶面喷雾后,有效控制了田间病情的扩展,30 %醚菌酯悬浮剂225 g ai/hm2和315 g ai/hm2两个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5.76 %、7.10 %,显著优于30 %醚菌酯悬浮剂135 g ai/hm2和对照药剂15 %三唑酮的产量。

3 结论

30 %醚菌酯悬浮剂叶面喷雾,对小麦锈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35 g ai/hm2、225 g ai/hm2、315 g ai/hm2三个剂量,药后14 d的防效达82.74 %、88.36 %和90.24 %,中、高剂量的防效和产量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生产中建议使用剂量为225~315 g ai/hm2,兑水450 L/hm2,于田间小麦条锈病中心病株初显期叶面喷雾,施药次数视田间锈病病情扩展情况1~2次。

参考文献:

〔1〕杨小冰,曾士迈.小麦条锈病产量损失的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增):26~31

〔3〕常虹,王继臣.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药效试验初报[J].植物保护1991.17(2).30

上一篇:玉米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兰州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