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24 03:53:30

玉米主要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摘 要:对玉米主要虫害的形态特征、为害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做了详细说明,对于大田玉米虫害防治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玉米;虫害;防治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搞好玉米虫害无公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黏虫

1.1 形态特征

幼虫头黄褐色,有两条“八”字形纹,体色因食料、环境和虫口密度不同而有变化。成虫淡黄褐色,触角丝状,前翅中央有二个近圆形淡黄斑,一个小白点,其两侧各有一小黑点,后翅基部灰白,端部黑褐色。

1.2 为害习性与发生规律

成虫对黑光灯有趋性,对糖醋液趋性更强,卵产在枯叶或绿叶尖端的皱缝处。幼虫为杂食性,食量随龄期而增加,6龄期食量最大,最喜食禾本科植物。多群集迁移,有“行军虫”之称。陇东地区1代成虫6月份由江淮流域迁入,以2代幼虫在7月份为害,一般迁入蛾量大,5月下旬至6月降雨偏多的年份发生较重,高温低湿不利其生长发育。

1.3 防治方法

利用洒有糖醋液的杨柳枝把诱杀成虫;用50 %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40%乐果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80 %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交替喷雾2~3次,间隔10 d。

2 玉米螟

2.1 形态特征

幼虫乳白色,背部带粉红色、青灰色或灰褐色,头褐色有黑色点和3条纵线,胸部2~3节,背面有4个圆形毛瘤,腹部1~8节,背面各有2列横排毛瘤,第9腹节有3个毛瘤,胸足黄色,腹足趾钩为三序缺环型。

2.2 为害习性与发生规律

为杂食性害虫,在庆阳市每年发生1代,以2代幼虫危害玉米,有趋雌穗、苞叶的习性,蛀食籽粒后钻入穗轴。适宜在中温高湿条件下发育,雨量充足利于大发生。

2.3 防治方法

处理玉米秸秆,消灭越冬虫源;大喇叭口期用50 %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20 %速灭杀丁乳油4 000倍液喷雾或用20 %杀灭菊酯乳油120~150 ml/hm2拌细干土225 kg灌心。

3 玉米蚜

3.1 形态特征

有翅蚜浅绿色,椭圆形或细长,头胸黑褐色,额瘤显著,尾片黑色且短,瓦状纹明显,两侧各有弯曲毛两根,腿脚节两端及跗节为黑色;无翅蚜体黑色。

3.2 为害习性与发生规律

多群居于心叶、穗部或苞叶、叶鞘内刺吸汁液。7月中下旬为第一危害高峰期,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玉米熟颗时出现第二次高峰,每10株蚜量可达4 000~6 000头,冬季在小麦心叶中越冬,主要以孤雌生殖繁殖后代,5.5 d就能繁殖1代。

3.3 防治方法

提倡生物防治,利用食蚜蝇、瓢虫等天敌,以虫治虫;化学防治用15 %抗蚜威5 000倍液或40 %乐果乳油1 500~2 000倍液交替喷雾2~3次。

4 玉米蓟马

4.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 mm,身体细瘦,黄褐至黑褐色,触角8节,3~4节有叉状感觉锥,翅上有脉鬃,腹部后缘梳齿退化,并有短而弯曲的毛数根。

4.2 为害习性与发生规律

1代若虫于5月底、6月初发生在春玉米和麦类上,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高峰时期,多进行孤雌生殖。玉米苗期和喇叭口期干旱时发生较重,危害后叶背呈断续白色条纹,正面呈现黄色条斑。

4.3 防治方法

苗期结合定苗拔除虫株;大喇叭口期用40 %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

5 地老虎

5.1 形态特征

成虫暗褐色,体长16~23 mm,肾形斑外有1个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亚缘线内侧有2个尖端向内的楔形斑,3个斑尖端相对,触角雌丝状,雄羽毛状;幼虫体长37~50 mm,黑褐色或黄褐色,臀板有两条深褐色纵带,基部及刚毛间排列有小黑点。

5.2 为害习性与发生规律

成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发蛾盛期,1 a发生3~4代。幼虫6龄,1~2龄在作物幼苗顶心嫩叶处咬食叶肉成透明小孔,昼夜为害;3龄前食量较小,4龄后食量剧增,在田间取食幼苗,造成缺苗断垄。

5.3 防治方法

用糖醋液诱杀成虫;清除杂草、虫卵,减少幼虫数量;化学防治用90 %敌百虫晶体1 000~2 000倍液或50 %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在幼虫1~2龄时田间喷雾2~3次,间隔7~10 d。

6 地下害虫

6.1 害虫种类

6.1.1 蛴螬

形态特征:成虫椭圆或圆筒形,体色有黑、棕、黄、绿、蓝、赤等,多具光泽,触角鳃叶状,足3对;幼虫长30~40 mm,乳白色、肥胖,常弯曲成马蹄形,头部大而坚硬、红褐或黄褐色,体表多皱纹和细毛,胸足3对,尾部灰白色、光滑。

为害习性与发生规律:完成1代需1~2 a到3~6 a,除成虫有部分时间出土外,其他虫态均在地下生活,以幼虫或成虫越冬。成虫有夜出型和日出型之分,夜出型有趋光性,夜晚取食为害;日出型白昼活动,以幼虫咬食玉米细嫩的根部及叶鞘,造成缺苗断垄。

6.1.2 金针虫

形态特征:细胸金针虫淡黄褐色(初孵白色半透明),细长,圆筒形;沟金针虫黄褐色(初孵白色),体形较宽,扁平,胸腹背面有1条纵沟。

为害习性与发生规律:在庆阳市3 a发生1代,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对刚腐烂的禾本科草类有趋性,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于表土内产卵。幼虫喜潮湿,在10 cm土温7 ℃~13 ℃时为害严重,主要蛀食玉米种子、幼茎。

6.1.3 蝼蛄

形态特征:非洲蝼蛄在庆阳市为优势种,成虫体长30~35 mm,褐色,全身密被细毛;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背面卵圆形,中央有1个明显的长心脏形暗红色凹陷;前足特化成开掘足,腿节内侧外缘缺刻不明显;腹部末端近纺锤形。

为害习性与发生规律:2 a发生1代。昼伏夜出,晚9~10时为取食高峰期。成虫趋光性极强,并有强趋香、甜物质习性;初孵若虫有群集性,怕光、怕水、怕风,喜在潮湿的土壤中生活。成、若虫咬断玉米嫩茎和根系,受害植株附近常有钻蛀的隧洞口。

6.2 防治方法

土壤处理:结合播前整地,用50 %辛硫磷乳油或40 %甲基异柳磷乳油4 500~7 500 ml/hm2加细干土225 kg制成毒土均匀撒施。

药剂拌种:虫害严重的地块播前用50 %辛硫磷乳油或40 %甲基异柳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 %~0.20 %拌种。

上一篇: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下一篇:玉米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