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系统视野下的徐迟译《瓦尔登湖》

时间:2022-10-20 01:05:53

多元文化系统视野下的徐迟译《瓦尔登湖》

摘 要: 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首次由徐迟翻译到中国。迄今,《瓦尔登湖》在中国已经有十几个译本。徐迟的译本被视为经典译本并影响了后来的众多译本。本文以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为研究方法,将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置于多元文化系统中,考察徐迟是如何实现其翻译目的的。

关键词: 梭罗 《瓦尔登湖》 多元系统论

1.引言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9)是19世纪美国颇有影响力的超验主义作家。1845年3月末,28岁的他毅然决定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根据这期间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整理并发表了著作《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星期》和《瓦尔登湖》。20世纪40年代末,《瓦尔登湖》被徐迟首次译介到中国,其后又出现了几个盗印版本。随着翻译热潮的兴起,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读到瓦尔登湖的中译本,也开始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部作品。

多元系统论是艾文・佐哈尔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文学翻译理论,他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具体说就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都不是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是由相关的元素组成的一个异质的,开放的系统。埃文・佐哈尔[1]提出了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的三种客观条件:第一种情形是当译入语文学尚未定型,还有待确立;第二种情形是当译入语文学处于边缘或“弱势”阶段,或两者皆然;第三种情形是当译入语文学处于危机或转型时期,出现了文学真空。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作为一个以译文为中心的翻译研究方法,确定了翻译文学跟译入语文学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关系,把文学翻译导入了一个描述性的,以译入语为中心的、系统性的、功能性的研究方法。本文将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置于多元文化系统中,尝试在多元系统观照下,考察徐迟是如何实现其翻译目的的。

2.多元文化系统视野下的徐译《瓦尔登湖》

2.1多元文化观下翻译策略的择取

施莱尔马赫认为翻译有两种偏向:“一是尽量不打扰原作者而将读者移近作者,二是尽量不打扰读者而将作者移近读者。”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属于第一种偏向,译作中出现了大量欧化现象,采取了“充分性”策略。

词序是语言的重要语法手段,组词成句和次序的先后也不相同。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翻译策略的不同,导致了译文的汉语次序受到原文语法的影响,不同译本在次序上有所变化,如下面的例子,参考徐迟的译文,同时对比吴明实和杨家盛的译文,可以看出不同的译者是如何处理的。

原文:...and at such a time,being on its surface and looking with divided vision,so as to see the reflection.I have discerned a matchless and indescribable light blue,such as watered or changeable silks and sword blades suggest,more cerulean than the sky itself...[2]

徐译:……而在这种时候,泛舟湖上,四周眺望倒影,我发现了一种无可比拟,不能描述的淡蓝色,像浸水的或变色的丝绸,还像青峰宝剑,比之天空更接近天蓝色,……[3]

吴译:……而在这种时候,泛舟湖上,四处眺望,来看那些倒影,我发现了一种无可比拟,不能描述的淡蓝色,像浸了水的,或会变换颜色的丝绸,像青峰宝剑,比之天空更加灵活,……[4]

杨译:……此时,如果在湖面上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湖水所反射的颜色,你会看到一片不可比拟又难以描述的淡蓝色,犹如丝绸和剑刃浸水后所呈现出的那种千变万化的色彩,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5]

通过对比三家译文,发现徐译词序与原文大致相同,只是把原来的三个分句压缩成了两个,前后用断句的逗号隔开;吴译的次序与原文基本一样,同样是三个分句,用逗号分别隔开;杨译则完全打乱了原文的顺序,把原来的三句组合成一句话,加入了原文中没有的连接词“如果”表假设关系,处理策略不同于前两个译文,但也同样传达了原文的意思。“such as watered or changeable silks and sword blades suggest”,徐迟翻译成了“像浸水的或变色的丝绸,还像青峰宝剑”,译者在处理时把此句理解成了两个意群“such as watered or chanageable silk”和“sword blades suggest ”,由连接词“and”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定语“such as watered or changeable”就只成了“silk”的修饰词,采取的是按照原文顺序“逐字译”的方法,这样在行文的次序上基本对应了原文。吴译和徐译的基本相同。与前两个译文相比,杨家盛把定语“such as watered or changeable”看作了“silks and sword blades”的修饰语,且把这两个名词放在了修饰语的前面,“watered”和“changeable”也由原来的并列关系变成了递进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吴译和徐译基本相同,译文精炼,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畅达,“丝绸”、“宝剑”等意象层层推进,把瓦尔登湖的颜色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杨译更加考虑了整个句子的前后协调性,语言上也更符合中文的句法,句长但不臃肿。同一原文,徐、吴的译文语言紧凑,简洁明快,与原文风格十分相似;杨译文字则丰富多彩,语言优雅华丽,颇具艺术感染力。译文的迥异显然与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有关,而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取是与其所处时代中翻译文学在各自文学系统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的。

2.2多元文化观照下翻译策略的改进

徐迟在翻译《瓦尔登湖》时,基本采取“充分性”翻译策略,但由于这是两个不同文学系统之间的交互活动,为了迁就读者,译者会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使其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徐迟在主要采取“充分性”翻译策略的同时,采取了相应的补救策略,在适当的时候考虑了读者的“可接受性”,以弥补该策略可能造成的阅读困难,如:

原文:They have no friend Iolaus to burn with a hot iron the root of the Hydra’s head,but as soon as one head is crushed,two spring up.[2]

徐译:他们也没有伊俄拉俄斯这样的赫拉客勒斯的忠仆,用一块火红的烙铁,来烙印那九头怪兽,它是被割去了一个头,还会长出两个头来的。[3]

划线部分是原文中所没有的,显然是译者有意为之。那么徐迟为何会如此改动,其用意何在呢?引文中的典故出自古希腊神话,赫拉克勒斯是希腊伟大的英雄,是宙斯和阿尔克默涅所生的儿子,他神勇无敌,伊俄拉俄斯是他的仆人,也是他的侄儿,一直伴随着他,是他不可分离的左右手。赫拉克勒斯为了取得麦肯尼国的王位,必须去完成现任国王欧律斯透斯交给他的十二项任务,而杀死九头蛇许德拉是其中的第二项,许德拉身躯硕大无比,是生有九个头的蛇怪,其中八个头可以杀死,而第九个头,即中间直立的一个却是杀不死的;最后,在伊俄拉俄斯的帮助下,成功砍下了九个头,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徐迟在处理这句话时,为了使异质文化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意图,采用了“可接受性”翻译策略,插入了原文中没有的“赫拉克勒斯的忠仆”,从而使不了解西方文化的读者明白了伊俄拉俄斯的身份:而同时他把“朋友”译为“忠仆”,“Hydra”译为“九头蛇”,使其更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如此以来,译者不但“使译文更接近了读者”,而且准确地把握住了原作的诙谐动人、妙趣横生的特点,并用质朴简练、通达流畅的文风以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现,徐迟的这种处理方法在文章中出现了多次。《瓦尔登湖》在经过徐迟的翻译后,其语言不但没有失去原文的特点,而且经过处理后,尤其是译者将其个人生活经验、文化和历史背景渗入原文之中,吸纳了主体国的文化对原文进行“补偿”。

3.结语

总之,把徐迟的译文放到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就会发现,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中心位置确立了一种新的诗学规范,这种规范逐渐形成后又直接影响了作品的创作和翻译。因此,研究翻译,不能拿着译文对照原文。应当把翻译文学放到社会、文化系统中,体察这些系统中的意识形态、诗学规范是如何制约译者的翻译活动的,译者又是如何通过翻译来协调不同文学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处理译入语文化里各种各样的规则跟译入语文化的规则之间的差异的。

参考文献:

[1]Even-Zohar,Itamar.Polysystem theory[J].Polysystem Studies,Poetics Today,1990,11(1):9-26.

[2]Thoreau,Henry David.Walden[M].in Geroge Mcmichael (eds.),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3.

[3]亨利・大卫・梭罗著.徐迟译.瓦尔登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亨利・大卫・梭罗著.吴明实译.湖滨散记[M].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7.

[5]亨利・大卫・梭罗著.杨家盛译.瓦尔登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6]廖七一.当代西文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7]谢耀基.现代汉语欧化语法概论[M].香港:光明图书公司,1990.

上一篇:语言教育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 下一篇:《项脊轩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