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分析

时间:2022-10-20 12:37:19

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分析

地区分析 一、90年代,广东对全国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都在10%左右,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经济增长的省级龙头。但“九五”期间,随着政策优势的削弱,广东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八五”期间明显下降,下降了1.34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二、广东、山东、江苏、浙江4省,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级强劲地区发动机”。“八五”和“九五”时期,这4省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都在6%―11%之间,4省的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8.85%、8.32%,平均贡献率合计分别达到35.43%、33.29%,说明全国经济增长中约有1/3来自这4省,是中国最富活力、经济持续增长的经济强省。

三、河北、河南、上海、湖北、辽宁、福建、四川、湖南、黑龙江、安徽10省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级强地区发动机”。“八五”、“九五”两个时期,这10个省市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大小虽然有所变化,但都在3%-5.5%之间,10省的平均贡献率合计分别达到41.m%、43.6%,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富有活力的经济大省市。

上述14个省市,虽然不到中国省市的一半(约45%),但在“/乙五”、“九五”两时期,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合计超过了76%,说明中国经济增长中有3/4以上源自这14个省市。这些省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命脉。

四、北京、江西、云南、广西、吉林、山西、天津、重庆、陕西、内蒙古、新疆11个省市区,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地区发动机”。两个时期,这11个省市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都在1.3%―3%之间。11个省市区平均贡献率合计分别达到20.39%、20.01%,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五、甘肃、贵州、海南、宁夏、青海、6个省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第四级弱地区发动机”。两个时期,每个省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都在1%以下(除甘肃“九五”外),6省区平均贡献率合计分别为3.16%、3.1%,是中国经济增长中功率最小、最弱的一个区域。这6省区因人口数量少、经济欠发达、经济增长活力不足、经济,总量小等各种原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

区域分析

从传统东中西三大区域来分析,东部沿海不仅是中国人口与经济重心,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动力。在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中约有60%来自于东部沿海12省,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级强劲区域发动机。中部地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4以上,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级区域发动机。西部地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不足14%,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弱区域发动机。

从“九五”与“八五”两个时期对比分析,东中西地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呈现出“东降中升西持平”的态势:东部沿海地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了2.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上升了2.0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略降了0.03个百分点。如果西部地区包括上广西、内蒙古二区,则西部下降了0.68个百分点。这说明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优惠政策资源的削弱与逐步丧失,广东、江苏两个龙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东部地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各省奋起直追,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功率越来越大的一个区域发动机;西部地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仍然呈现出持平略降态势,这从―个侧面勋口清楚地说明了西部大开发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各省综合贡献率分析

由于全国各省人口多少不一、CDP总量不等、国土面积相差巨大,如果单独以各省市区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标准,还不能客观、全面评价各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构造出综合贡献率指数,以定量评价各个地区对全国的综合贡献率。

首先按照各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人均相对贡献率系数和单位国土面积贡献率三个指标,分别计算出各地区各指标的得分;然后将三个指数得分加权计算出各地区综合贡献率指数。

对比分析可以看出:(1)90年代,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5省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率稳居全国前5位。(2)上海、北京、天津三市,因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单位国土面积贡献率系数与人均相对贡献率系数高,从而导致综合贡献率指数高,三市的综合贡献率指数在全国的排序大幅上升。(3)在综合贡献率指数排序的全国最后11个省中,除海南外,其他10个省都是西部省份,说明西部地区不仅经济总量小,而且人均、单位国土面积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非常有限。(4)“九五”期间,海南省因经济发展受阻,对全国平均贡献率、人均相对贡献系数、单位国土面积贡献率系数三者全部下降,导致综合贡献率指数大幅下降。辽宁也因类似原因,导致排序位次后移4位。(摘自2002年第11期《中国国情国力》)

上一篇:宏观经济政策的突破口――积极的资本政策 下一篇:美国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