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结扎治疗下颌骨骨折12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0 09:53:50

小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结扎治疗下颌骨骨折125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结扎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钛板固定组和钢丝骨内固定组,其中钛板固定组65例患者给予小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结扎牵引内固定术,钢丝骨内固定组60例患者给予颌间结扎牵引内固定联合钢丝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钛板固定组术后功能恢复时间(84.3±9.4)d明显短于钢丝骨内固定组的(121.3±1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型钛板内固定; 颌间结扎; 下颌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 R78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035-02

下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术中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对术后下颌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较大[1]。近年来随着小型钛板内固定术在口腔科的应用,使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得到的快速发展[2]。本文回顾性分析小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结扎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4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钛板固定组和钢丝骨内固定组。钛板固定组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35.5±6.1)岁;骨折类型:单纯下颌骨骨折37例,粉碎性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8例。钢丝骨内固定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6~62岁,平均(36.1±6.3)岁;骨折类型:单纯下颌骨骨折35例,粉碎性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排除手术禁忌证,合并颅脑损伤者待病情稳定后方行手术治疗。钛板固定组所有患者给予全麻后切开复位内固定,选择口内入路,切开骨膜,暴露骨折部位,处理断端骨折组织,手法复位,术中配合颌间牵引,恢复咬合关系,在骨折处选择小型钛板两块,靠近根尖下和下颌骨下缘和分别使用钛钉固定,避开下颌处的神经管和牙的根尖部,两钛板之间相距0.5 cm以上。钢丝骨内固定组除使用钢丝固定外其余步骤同上,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评估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时间

钛板固定组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为(84.3±9.4)d,明显短于钢丝骨内固定组的(121.3±1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后并发症

钛板固定组术后发生牙龈炎、术后关节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0.0%和7.7%,均明显低于钢丝骨内固定组(P0.05)。

3 讨论

下颌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传统的治疗方法为颌间结扎固定牵引术,该方式具有简单、实用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复位固定时如果不准确骨折线容易引起骨折错位愈合[3]。同时由于需要长时间限制下颌的关节运动,患者在此期间只能进食流食,患者体质消耗大,由于不能有效地清除附结扎丝或牙弓板处的食物残渣,并发牙龈炎概率较大,并且容易损伤牙周组织[4]。李志刚[5]研究发现,在65例骨折患者摘除牙弓夹板后,患者牙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生、牙龈出血等表现,而由于长时间的限制下颌运动,使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造成一定的紊乱,关节功能出现了退行性变,增加了患者开口难度。钢丝骨内固定术是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常用术式,该法具有增加骨折复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优点,同时可以缩短颌间结扎牵引的时间,降低牙龈出血、牙周损伤和张口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6-7]。但由于该术式多采用了外切口,增加了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可能,当骨折有缺损使钢丝骨内固定术并不能维持下颌骨复位后的稳定,术后出现移位的可能性大[6]。目前小型钛板内固定术已经成为了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主流术式,其不但能实现骨折的正确复位,还可提供骨折处的三维稳定性,改变骨折处的力学分布,且可以与下颌骨紧密贴合,在保持复位固定后的稳定性的同时又保留的一定的关节生理活动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从而缩短愈合时间。钛板对人体不致敏且无任何坏处,可以和机体组织较好的融合,可长期保留人体内[8]。应用小型钛板固定术,采用内入口,对牙龈周围组织的损伤小,不容易损伤面神经,操作简单,固定效果显著,患者早期即可进行进食,可早期行张口训练,同时可以避免下颌关节的退行变,促进骨折的愈合[9]。

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型钛板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对牙周和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最小,不限制早期开口或早期即可进行关节训练,下颌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咬合紊乱的发生率低,术后发生牙龈炎、术后关节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0.0%和7.7%,均明显低于钢丝骨内固定组。而钢丝骨内固定联合颌间结扎牵引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但由于外切口容易损伤面神经,对有骨折缺损的复位固定稳定性差,长时间限制开口,导致颌下关节功能恢复较慢。本研究发现钢丝骨内固定组并发牙龈炎和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分别为41.7%和36.7%,明显高于钛板固定组。但两组但两组延迟愈合和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钛板内固定有教明显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需要注意:调整好颌间牵引的力度,保持骨折断面的顺应力分布均,达促进骨折断端愈合的目的,在术中操作时也要熟悉下颌骨的人体解剖位置,勿损伤下颌管和牙根尖等部位[10-11]。

综上所述,小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结扎牵引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显著,术后功能恢复快,对牙龈和关节功能影响小,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段瑞,李永生,张晓林.坚固内固定术后颌间牵引对颌骨骨折复位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2):98.

[2]吴亚东,张伟,于子莹,等.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有限元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2):175.

[3]高岚,查元坤,李谆,等.快速螺钉颌间固定的临床应用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4):348.

[4]扈祚良,谭磊道,何俊.创伤性下颌骨骨折不同手术整复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10-11.

[5]李志刚.不同固定方法对下领骨骨折治疗效果的比较[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3):230-232.

[6]邹立东,张益,何冬梅,等.1084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131-134.

[7] Coburn D G,Kennedy D W,Hodder S plications with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screw s in the management of fracturedm andibles[J]. Br J OralMaxillofac Surg,2002,40(3):241.

[8]陈渝斌,柴鉴深,杨茂进.评价颌间结扎钉配合小型钛板联合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23(3):394-395.

[9]熊贵忠,韩晶.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51-52.

[10]马陈民,周雅芳,刘玉杰,等.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71-72.

[11]谢江,汤志军,孙挺.95例下颌骨骨折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138-139.

(收稿日期:2014-02-19) (编辑:韩珊珊)

上一篇: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近期临床效果... 下一篇:内镜与开腹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