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的秘诀:因材施教和爱

时间:2022-10-20 08:06:18

学生管理的秘诀:因材施教和爱

现在,教育形势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不管怎么变,学校的育人功能不会改变,培养合格人才的宗旨不会改变。所以,寻求学生管理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和自觉行动。下面就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就学生管理谈一些具体的认识和做法。

说到对学生的管理,学生有千千万,管理方法有万万千,但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因材施教,二是爱。

因材施教这个词大家耳熟能详,因为从孔子开始实行到现在已经2000多年了,但解放以来的60多年间,我们实际上是说得多做得少,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是用单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唯一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上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的基本观点,通俗点讲就是:人各有所长,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这种观念的理论实质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做法是不谋而合的。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先生长期以来就是以建平中学的改革实践来印证这个观点,支撑这一理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平集团有一所民办校,生源相对较差,冯校长把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充分发展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学生身上,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特长发展,连续三年下来,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学生起点低,出口却不低。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发现与培养。其实,好学生很多,只要我们能发现孩子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个个都会出类拔萃。”

我校是边远少数民族旗县的一所普通高中,由于地广人稀,再加上近年来,一是受全旗农牧区禁牧影响外出打工人数不断增加,好多都是举家进城。二是受市重点高中数量多及每年扩招的影响。三是国家加大了对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招生数量不断扩大,也吸引了部分学生。这使我校的生源状况数量不足质量差。我们录取的最高分学生往往是市区重点中学的最低分,绝大多数学生的中考成绩在300分左右,更有一部分干脆总分在200分左右。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强求他们全部学普通文科或普通理科,显然是行不通的,就是让这些师生三年不睡觉也很难出理想的成绩。所以,学校采用“分层次教学,滚动式管理,多渠道成才”的办学原则,走“小、精、特”的路子,即推行小班化教学,精细化管理,大力培养音体美特长生,真正培养学生“合格+特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了大量的器材,开设了10多个特长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三年来,特长生的录取人数本科提前批次每年大约60多人,2011年达到70人,占据了学校高考升学的半壁江山。连续三年被市教育局评为“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和“高长生培养先进学校”。尽管学生入学成绩差,但他们有了切合自己实际的奋斗目标,管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从而实现了“低进高出”的教学目标。

所以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对学生最好的管理。

另外,管理学生最大的秘诀在于一个“爱”字。学校的管理者也好,普通教师也好,必须要以满腔的热情、无私的爱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不管这个学生现实表现如何,他可能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希望。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地去关心他、培养他,让他成人,让他成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也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帮助每一名学生成才”。这是总理在第20个教师节会见霍懋征时说的话,可谓是一语中的,揭示了教育的真谛。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说她最深切的感悟是:“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没有爱与尊重这个内核和基础,教育就只能是无本之木,沙聚之塔。”

多年来我们学校就一直要求广大教职工要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基础差、底子薄、毛病多,对考上一级学校不抱有希望,管理起来也非常困难。正因为如此,我们教师更应付出更多的爱心,更多的耐心,严要求、多监督、勤指导、少谩骂,肯定优点,发扬长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宽容、和谐的氛围中度过自己美好的高中时光。在这一方面,我们有很多典型:我校物理教师卢建国身有残疾,但当班主任二十八年如一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不管风霜雪雨,不论春夏秋冬,始终坚守在学生身边,育人无数,2010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政治教师王成士三十年来一直奋战在一线,真正做到了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用自己的高尚情怀温暖了无数学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赞誉。这些教师是我校教师的代表和榜样。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神圣而义不容辞的职责。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校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承担起历史和现实赋予的重任,寻求学生管理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中学)

上一篇:自主德育——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下一篇:中职学生座位编排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