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控股股东会计行为异化

时间:2022-10-20 07:56:19

浅谈控股股东会计行为异化

摘要:股权集中是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特点。因而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和监督经营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存在,常会出现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通过会计行为异化的方式以侵占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从控股股东的角度研究控股股东会计行为异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会计学、行为学、公司治理理论分析了控股股东会计行为异化的形成机理,依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关键词:控股股东 会计行为异化 形成机理 识别

一、研究目的

会计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会计行为过程的后果直接表现为会计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当其自然合理时,可以为公司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但是,若发生异化,会使得会计信息偏离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给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但资本市场尚未成熟,公司权力制衡的格局并未形成,市场监管经验不足。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与其真实经营情况不符。这给了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功能,影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任其泛滥,将会阻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从控股股东的角度研究会计行为异化的形成机理及如何有效识别非常重要。

二、控股股东会计行为异化的理论基础

控股股东会计行为异化的形成机理。会计行为异化是会计行为主体为自身谋求最大化利益,在会计行为环境不能有效制约其行为的情况下,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的行为。本文主要从会计学、行为学、公司治理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1、会计学理论

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信息不对称、会计管制等方面。会计信息对公司的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失真或失时都会对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小股东的会计信息主要从具有信息优势的控股股东处得到。控股股东便会以此舞蹈小股东的决策,侵占其利益。会计管制是会计行为规范用来衡量会计行为的准绳,它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抑制会计行为的发生。

2、行为学理论

需要是人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动机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的,是需要的物化和行为的直接驱动力,行为则是需要和动机的必然表现。需要――动机――行为是人一切活动的主线。在企业中,控股股东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作为有限理性的人,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其最求的目标。正是建立在此需要基础之上,决定了控股股东通过会计行为异化的方式以实现侵占利益的动机。而人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它导致某一动作的发生。但这种动机未必成为现实,只当公司发生治理权力失衡和会计监管不利时,才有可能导致会计行为异化的发生。

3、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型公司治理问题,另一类是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前者面对的是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涉及着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果经理腐败行为不能得到纠正和抑制,公司价值就会一落千丈,现代股份公司制度就不可能存在了。于是投资者们就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激励和约束职业经理,并衍生出很多约束公司控制者的机制。

三、建立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

1、理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

由于股权的集中,控股股东与小股东问题的出现,小股东们期待公司的董事会及经理层能够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尽职尽责地工作,但往往事与愿违。对于小股东来讲,由于所持股份比例较小,在权衡监督的收益与成本后。往往采取“搭便车"的行为,如果能够通过法律的规定,赋予特定的机关履行对控股股东和经营者的监督职能,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利益不受侵害。

在董事长兼任CEO的模式下,要确立董事长和总裁的核心地位,就要明确划分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监事、总裁、副总裁等的职权范围,最好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综观国内外,包括全美公司董事联合会蓝带委员会的报名、美国投资银行、大鹏证券的实践经验,公司董事长一定要有权力领导董事会,包括董事会各下属委员会;副董事长辅助董事长进行董事会方面的工作;董事、监事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总裁在公司日常工作事务中具权威作用。

当然,《公司法》规定的权力制衡流程必然存在,公司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的表决和通过,才能实施,即CEO所坚持的意见也需要说服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得到他们的支持;董事会对CEO和总裁的决策有参谋监督制约功能。

2、发挥声誉激励在经理人市场形成中的作用

经理人市场的实质是经营者的竞争选聘机制,竞争选聘在于能够选择到真正有能力的候选人担任企业的经理,而这些经理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通过他们长期的工作业绩累积起来的职业声誉。如果经理人的“价格"是通过其报酬反映的话,那么经理人的“质量"则是通过其声誉来体现的。在经理人市场上,经理人的声誉是其长期努力工作,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证明。只有通过经理人长期努力工作的积累,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声誉,也才能增加他未来取得较高报酬的砝码。因此,经营者只有通过长期化的努力经营才能建立良好的声誉,也才能在经理人市场上获得良好的发展。

3、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

在对小股东权益的保护问题上,不仅需要明确的法律条文作为依托,而且至关重要的是法律执行的效率。因为法律条文只规定了应该如何保护小股东的权益,但小股东的权益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保护是体现在法律的执行效率上的。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情况,更多地要根据法律的切实执行情况以及执行效率。应加强对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减少繁杂的诉讼程序,降低小股东的诉讼成本,使其民事赔偿责任能落到实处,以减少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合谋的可能性。因此,要约束控股股东和经理的合谋行为,•还必须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建立小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诉讼机制和民事赔偿制度,使小股东在受到权益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4、加强会计道德规范

制度通过激励与约束的方式影响个体行为,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行为主体都是逐利的经济人,他们的经济行为受利益分享和分配制度的约束,而界定经济利益在各主体之间分配和分享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行为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会计准则规范由政府部i'-JN定,由政府法律约束力强制实施,是一项正式的制度安排。但是,正式制度并不能完全保证会计行为提供如实反映客观事实的会计信息。因为正式制度在现实中有可能难以得到完全公正和有效的执行。控股股东、经营者、小股东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其目标函数不可能完全一致,其利益冲突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

四、总结

在控股股东为了满足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在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会计行为异化极易发生.本章阐述了控制会计行为异化发生的对策:

首先,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其次,理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再次,发挥声誉激励作用,促进完全竞争的经理人市场的形成,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合谋的成本;同时,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当小股东权益受到侵害时,使之能够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加强会计道德建设,以抑制会计行为异化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行为结果与会计行为目标一致。

参考文献:

[1] 大. 财务困境企业利益相关者行为及动机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 (05) .

[2] 刘冬荣,贺勇.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看财务契约与财务冲突[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6) .

[3] 马正凯. 试析会计准则在企业利益相关者契约中的作用[J]. 商场现代化, 2008, (08) .

上一篇:浅析会计委派制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下一篇:关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