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20 07:40:24

浅谈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摘要: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方法来保障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和现实,更要做到将所测数据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从而保证监测的质量。首先要从认识上提高对于监测质量的重视程度,时刻把质量意识贯穿与监测工作的每个阶段。其次要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将工作流程不断科学化操作和管理。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方法;监测数据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6-0106-03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人们享受着一系列工业带给人们的便捷,但环境污染却成为不可忽视的工业发展伴生物。目前,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已经亚于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人们一方面积极保护环境,清洁已经被污染的环境,同时加大了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本文综合介绍了环境监测的相关概念,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一些方法。

1 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对于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的执法工作,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法律的保护下,环境监测具有强制性。无论是评定污染性还是处理一切与污染有关的源头、事故等等,其工作都是代表法律的强制性活动。第二,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监测结果依法公正公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第三,环境监测拥有社会服务性,从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环境监测的发展历史虽然不算十分久远,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环境监测硬件水平相比过去来说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人类已经有能力对绝大部分污染环境的因素有效监管,这对于提高监测质量为至关重要。要加强环境管理,首先要从监测数据出发,其次才能进行管理方法的科学研究,进而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环境监测是人类预防污染,保护生存环境,进行持续经济建设的有效手段。

2 环境监测的发展史

20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全面展开,4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逐渐前进。进入到新的世纪以后,我国不断完善各级环境监测网络,其中上下级工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有效保障了监测工作的质量。在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我们的工作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统计质量控制时期。其工作方法是首先采集环境样本数据,送到相关的实验室来分析样本数据是否符合规定,这样的方法只能从实验室工作阶段才能进行质量控制,而不能从室外采样开始就进行质量控制。第二,质量控制。该方法从实验室和计量认证两方面进行创新,实验室方面把工作人员和管理工作当作考核准则,计量认证从硬件设备等方面开展考核。经过该方法的推动,环境监测工作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三,全面质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引入了先进的科学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不足之处

3.1 重视程度不够

在部分地方监测站中,工作人员往往将精力主要用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而没有提起对室外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从人员任用上来讲,环境监测站使用的是有相关证件的技能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化验分析仪器进行环境质量分析,在实验室内控制质量一般采取平行双样和加标回收等途径,从工作人员却经常把有代表性的检测信息遗忘,诸如选取监测目标、采样保存以及运输等等主要在室外进行的工作质量不能被有效管理起来。

3.2 室内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监测站配套工作条件不甚理想,用于监测的工作的房间十分有限,硬件设备也较为陈旧,甚至是用于基础工作的仪器都不能完整配备。基于这样的实验工作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也让人堪忧。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这些监测站主要是自行支付运行费用,而没有得到过多的资金援助,在日常工作上已经显得非常吃力。第二,监测站的上级单位环保局对于环境监测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上没有过多的支持。

3.3 制度建设落后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环境监测质量有了明确的内容、职责和管理程序等方面的制度规定。这样一来质量控制工作走上了正规化发展道路。各级监测站也颁发了将水质和大气监测质量控制指标、工作人员凭证上岗制度,在管理制度上逐渐完善了样品采集和保存、数据审核等工作流程,将制度化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但是,质量控制制度还远远没有达到完整的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制度建设。

3.4 数据监测的缺乏时效性和代表性

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我们从样品采集到实验室分析数据再得出明确的报告,一般所耗费的时间为三个星期。这样的结果对于环境质量评价往往缺乏时效性,地方上出现了污染情况,由于监测结果的滞后性而无法及时向政府和公众信息,环境污染可能加剧,耽误了治理的最佳时间,致使治理成本翻倍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实行一年四次的监测制度,每次监测时间持续两天左右,这样造成了数据缺乏代表性。

4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方法

4.1 提高认识

环境监测工作是人们进行保护环境工作的前体条件,为人们指明了环保工作的努力方向,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信息。环境监测数据越精确和客观就越能引导人们实行有效的环保措施。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已经出现了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环境监测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从上根本认识上提高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视程度,在工作上要塑造严谨认真的氛围,把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真真正正落到实处,把质量管理意识深入到环境监测工作的每一道工作程序上。环境监测站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污染程度较大的企业和工程项目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生产,排放物是否达到要求。尽管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监测站要把保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能出现因为求速度而轻质量的现象。监测的具体实施方案要按照国家以及行业的规定来制定,在保证监测信息完整的基础上还要争取获得代表性。

4.2 完善监督机制

环境监测的每项工作都包含质量控制,在监测站在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要依实际情况来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例如对于硬件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工作人员的培训等等。虽然质量控制工作加重了监测站的工作负担,但质量控制能够保证监测站的工作持续良好运转。所以,我们要做好质量控制的计划,完善监测

机制。

管理人员要以质量为工作根本原则,筹划过硬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管理措施都要真正落到实处,放权给质量管理员,给予一定的资源以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监督作用。监测环境对于公益事业贡献巨大,政府享有主导权,政府不把此项目放在重要位置就无法解决监测工作缺乏资金供给的问题,政府应当从财政预算拨出相应的款项投入到监测工作中。

4.3 加强人才培养

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监测对象的不断增多让环境监测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监测对象成分不断增多,变化速率也越来越快,所以对于监测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监测能力是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养可以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具体来说,监测站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监测技能学习和新知识的学习,不断熟悉技术操作流程,加强管理质量,从工作源头上提高可靠性。努力从政府方面申请尽可能多的培养资金,为监测水平的提高做好物质保障。

4.4 加强现场监测

现场监测重要性不亚于实验室数据分析工作,但现场监测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在多个时间点采取多次样本采集的工作方法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此外,现场监测一定要先检查设备工作情况是否良好,监测过程中要保护好监测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格外重视,促进工作人员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基本知识,保障现场监测的质量。

4.5 建设标准实验室

实验室分析阶段是监测工作的重要阶段,必须以合格的硬件设备来保障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监测站必须向上级争取足够的资金来对本站的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例如改造原有旧的电路添加漏电保护装置,及时更新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必要时必须添置新的设备。在软件方面,注重监测站的网络连接正常和顺畅,要够买正版的办公软件,推进自动化办公有序开展,建立监测站特有的数据库,将历史数据及时保存,为以后的对比研究留下宝贵资料,保障数字化工作的顺畅进行。这样一来,标准化实验室投入正常运转,监测站工作能力可以更上一层楼。

5 结语

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逐渐完善起来,争取为人民生活环境的优化和经济建设的稳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明艺.促进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有效开展[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1).

[2] 杨献策.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策略之我见[J].商场

现代化,2010,(3).

[3] 李国媛.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探析[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4).

[4] 于晓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工作之我见[J].经营

管理者,2010,(17).

[5] 欧林.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J].经

营管理者,2010,(18).

作者简介:黄利香(1977—),女,广东清远人,供职于清远市清新区环境监测站。

上一篇:用磁性槽泥修复电动机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