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综合水平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10-20 06:43:14

新疆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综合水平的实证分析

摘要:利用农业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建立了新疆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玛纳斯县2005-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对玛纳斯县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玛纳斯县近年来农业产业化水平在不断上升,但整体水平不高;科技投入不足、产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等原因都影响到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38-02

新疆玛纳斯县农业优势资源丰富,是昌吉州的农业大县。2009年玛纳斯县提出以农牧民持续大幅度增收为目标,以品种优良化、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信息化、农业生态良性化、城乡一体化为重点,着力构建新疆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率先在全疆各县市中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以农业产业化为主要特征,同时农业产业化也是实现工业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为城镇化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玛纳斯县经济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说明

农业产业化是以农业产业为主体,相关产业为依托,使农业产业实现产业延伸和产业扩张,从而形成穿透产业层次,联通一、二、三产业,以农业为基础,二、三产业中相关行业协同发展并组成利益共同体,连接农业的前产业和后产业构成产业链,实现大规模、整体化、综合型、高效率的产业经营过程系统。从实践角度出发,农业产业化则是产品商品化、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企业化等综合特征。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建立农业产业化指标体系,评价新疆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综合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指标要能反映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同时要考虑数据的可获性。(2)综合性。指标体系的涉及要系统且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形成有机整体。(3)统一性。评价指标的计算口径要统一,运用统计指标可以计算,要便于量化。

本文选取2005-2009年能够反映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变量,这些变量分别从产业化基础、产业化配套设施、产业化效益、产业经济实力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对农业产业化进行评价。经过反复筛选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选取17个指标作为评价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分别为人均GDP(x1)、农产品加工能力(x2)、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x3)、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4)、城镇化水平(x5)、人均机械总动力(x6)、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x7)、单位面积用电量(x8)、社会化服务能力(x9)、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x10)、农产品零售业总额(x11)、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x12)、土地贡献率(x13)、产业结构优化程度(x14)、人均播种面积(x15)、人均农产品产量(x16)、劳动力规模(x17)。

二、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是通过研究多个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找出能综合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这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测量的,通常称为因子。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因子分析的目的就是减少变量的数目,用少数因子代替所有变量去分析整个经济问题。因此,本文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玛纳斯县农业产业相关的17项指标进行处理。处理后输出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从这17个变量中提取的3个因子所得到的累积方差占总方差的99.679%,由此可以说明这3个因子所包含的信息占17个变量所表示信息的99.679%。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方差的贡献率分别是57.95%、30.873%和10.856%。

基于因子分析玛纳斯县2005-2009年农业产业化主要指标,分别对影响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的主成分进行具体分析。因子一中的信息包括农业产业化基础、产业化配套、产业化规模、产业化效益和产业科技化,说明该因子是影响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综合发展的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到因子中各分量的得分,可以得到因子一的主分量方程为:

Y1=0.111x1+0.116x2+0.126x3+0.227x4-0.066x5+0.084x6-0.026x7+0.151x8-0.070x9+0.114x10+0.097x11+0.105x12+0.076x13+0.079x14+0.054x15-0.172x16+0.103x17

其中,x13和x14反映的是产业经济实力,对主因子的贡献最小,系数分别为0.076和0.079,虽然在因子中是最小控制农业产业化的因子,但土地贡献率是影响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因素,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既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又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果。从分量式中可以看出,x6对因子的贡献率也很小,仅为0.084,它是反映产业科技化的重要指标之一;x11反映的是农业产业化效益,它对因子的贡献率是0.097,说明农产品的零售额对农业产业化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综上,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科技化程度有待提高,最终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体现在农业产业化的效率上,同时农业产业化的效率提高又能够使农业产业化不断向农业现代化转变。

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因子二中的各分量的得分,得到因子二的主分量方程为:

Y2=-0.053x1-0.128x2-0.005x3-0.247x4+0.242x5+0.068x6+0.194x7-0.021x8+0.221x9-0.006x10+0.020x11+ 0.061x13+0.024x15+0.229x16+0.001x17

其中,x5、x7、x9的成分得分系数最高,它们所表示的是农业产业化实现的基础性要素。城镇化水平的系数最大,其次是社会化服务能力。城镇化的发展对农业产业化有带动作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环境;社会化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和谐的配套服务和设施,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因子三中成分得分系数最高的是人均农产品产量,它反映的是区域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水平,也属于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产品生产能力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利保证。根据因子三中各成分的得分得到因子三的主分量方程为:

Y3=0.024x1+0.103x2-0.128x3-0.171x4-0.131x5-0.131x6-0.034x7-0.701x8+0.084x9-0.076x10-0.064x11-0.048x12-0.075x13+0.050x14+0.100x15+0.475x16-0.045x17

综上分析,玛纳斯县近年来农业产业化主要是通过农业产业基础投入和产业配套完善带动产业化发展。但农业产业化科技投入不足,产业化规模比较小,没有依托农业主导产业为主的大型企业;产业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优化对农业产业化带动作用没有凸显;农业产业化效益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为缓慢。

三、促进玛纳斯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县域主导产业

确立和培育主导产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长远基础。所以玛纳斯县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有传统产业,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能力。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形成主导产业,进而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

(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龙头企业是提高农副产品比较效益、延长产业链、实现增值的关键,集中组建和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的龙头企业, 以便带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现阶段玛纳斯县,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差,对农产品没有起到强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所以龙头企业的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适销对路、潜在需求量大的产品。对小企业进行整合,使其形成经营规模和经济优势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科技开发等大型企业。

(三)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要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完善科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和农民技术教育,做到农科教结合。

(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以当地特色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棉花和番茄产业,重点支持棉花、番茄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综合考察多种因素,产业结构要适应消费市场和加工业原料市场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基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国际比较:一个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08).

[2] Escobal,J.,Agreda,V.,Reardon,TA.,2000.Endogenou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agro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Peruvian cast.Agric Econ.23.

[3] Key,N,Runsten,D,1999,Contract farming, smallholders,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n: the organization of agroprocessing firms and the scale of outgrower production. World Dev.27.

[4] 刘媛媛.关于推进黑龙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03).

[5] 王新.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J].畜牧兽医杂志,2009,(03).

[6] 郭菊芳.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J].农技服务,2009,(03).

[7] 翟春玲.论我国农业产业化问题――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8] 丁建中等.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综合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7,(01).

[9] 李青、徐崇志.新疆南疆兵团农业产业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0,(01).

[10] 孔祥智.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组织管理及政府作用[J].农业经济问题,2006,(01).

[11] 郭东红.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05).

[12] 杨盛菁.对城镇化及相关指标概念的探讨[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6).

[13] 郑长德、钟海燕.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337.

[14] 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10.

[15] 王厚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42.

[16] 付学坤.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4-8.

[17] 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8] 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上一篇: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和策略探索 下一篇:未来城镇化发展平台:土地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