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集中养老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20 06:22:35

我国城市集中养老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养老场所。然而,我国城市集中养老刚刚起步,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五花八门的养老机构还欠缺经验,城市集中养老出现诸多问题。文章参照我国影响城市集中养老发展的多方面进行了探析,就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家庭式养老的弱化、政府养老不完善、法律体系不甚健全等利与弊进行了探析。对国外集中养老情况进行了对比,以此为我国城市集中养老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养老

所谓家庭养老:老人由子女为其提供经济来源、生活料理和精神上的抚慰,并且与配偶或子女在一起生活。目前我国以家庭式养老为主。所谓社会养老:老年人养老的一切由社会提供,而不是家庭提供。

一、诸多问题在我国城市集中养老中并存

供应严重不足:对我国二、三线城市的调查发现床位数仅能够满足50%的老人入住;而一线城市的集中养老床位达不到需求的30%,而且档次较高的养老机构更是达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

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其表现为:资金供应不足,这一问题表现的突出,由此带来诸多问题,如:房间紧张----两人甚至更多人“挤”在一间房里,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习惯不同,造成了许多生活的不便,老人身心愉悦从何谈起。相关专业人才缺乏:其一,高等院校极少有与养老相关的专业。其二,由于照顾老人,特别是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是一项细致、需要有专业护理知识、有耐心、有爱心的工作,费用低找不到相关人才,费用太高,要考虑到用人成本。

公办和民办的养老机构都处在两难的境地。公办的机构主要是对特定的人群开放,并且需要大量的人、物、财力。民营养老机构更是雪上加霜:收费太贵能让老人过的舒适,但大多数收入阶层望而止步;收费太低,又让老人过的很糟糕。

二、美国和香港集中养老的情况

(一)美国情况。美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集中养老也是如此,其中25%的老人都在养老机构。其养老机构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类为技术性较强的服务,老人有“小”病,需全天照顾,有医疗器械,不需要医生;第二类为护理型,老人有“慢性病”,如轻度高血压等,不需特别护理,但需全程照顾;第三类就是普通的养老机构,老人无疾病,生活能自理,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须条件。

(二)香港情况。香港的养老机构一般称为院舍服务,一般由政府和社会团体、个人、慈善组织成立的服务机构。其最大特点就是福利性机构。其服务对象是特定的:在家庭养老条件下不能完成的人群。其主要职能就是为老人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香港的院舍都由私人或政府资助的机构举办。因此造成了政府资助的机构不但费用较低,而且入住的老人多。而私人办的养老机构考虑到盈亏,所以其收费自然就较高,大部分家庭住不起。因此政府为满足养老需要就出资金向私人机构买床位。香港的院舍与美国相似,依照老人身体状况不同,分成不同类型入住。其养老机构一般分为:宿舍、安老院、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

三、完善我国城市集中养老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应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满足养老需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同样适用与养老。作为养老固然每个家庭要负主要责任,但中国今天的现实是:绝大部分城市家庭都是2个年轻人养活4位老人。这种现状决定了国家、慈善机构、有实力的企业、个人都要参与进来。国家应加大养老金的投入,盘活社保资金,让其“钱生钱”;慈善机构应更合理的安排其社会捐助;有实力的企业首先在加大本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补贴基础上,拿出部分资金来资助养老机构,要把“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落到实处。作为个人,特别是名人,要用其社会影响力,定时、不定时的组织募捐,这些资金将会是养老资金的重要补充部分。此外,中国体育彩票、中国福利彩票的公益金也是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养老应更专业、更人性化管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作为养老也是如此,没有较充足的专业人才也是制约集中养老机构发展的因素之一。在现实中,首先在大学中探索开设相关专业。此举,既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又为养老机构提供了专门人才。其次,加大在岗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成为真正的专业人才。

人性化表现在:不仅仅让老人吃饱、穿暖,而是要考虑到他们的精神需求。在老人的居住安排上应考虑到他们性格、爱好的共同点,集中安排。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为老人的身心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养老机构的文体活动相对枯燥、单调,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调动老人开展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也是机构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

(三)突破传统观念,加强舆论宣传。在传统观念中,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有儿女不孝之嫌:在别人眼中儿女不愿意或不乐意在家养老就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百善孝为先,这样就将儿女陷于巨大的压力中。子女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还要工作。所以只有大家摒弃了传统观念,符合在家养老的在家养老,不具备条件的集中养老。这样儿女没有了后顾之忧,儿女既能安心工作,老人又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两全其美。

(四)与时俱进、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机构。限于我国的国情,为了面对中国的老龄化,应充分发挥家庭、子女、老人原工作单位、老人生活的社区、街道、居民委员会及更上一级政府的力量,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养老机构。理想的养老机构应是资金充足、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优秀、人员配备齐整、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水平高的养老机构。要衡量这些水平的指标就是老人们满意、子女乐意将老人送到这些机构。在社会主义建设正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国的经济为世人所瞩目,我们的养老机构也应与时俱进,让更多的老年人住进养老机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颐养天年。

参考文献

[l] 毕素华.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的若干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5(5).

[2] 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杨琼(1981.09- ),女,河南洛阳人,助教,硕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语系,研究方向:教育学。

上一篇:论中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建设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