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遵循北京奥运三大理念

时间:2022-10-20 04:58:39

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遵循北京奥运三大理念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摘要:“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也是指导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理念。遵循“科技奥运”,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客观精神和创新精神;遵循“人文奥运”,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对运动员进行人文关怀,包括他们的身体状况、情感需要、受教育权利和退役后的出路;遵循“绿色奥运”,竞技体育需要净化,需要以“天人合一”为宗旨的中国武术这副良药。借助北京奥运会,让中国武术走向复兴,走向世界。

关键词:竞技体育;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北京奥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2―0154-04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也是指导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理念。如何按照这三大理念,来发展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呢?

1 科技奥运:竞技体育需要科学精神

科技,即科学技术,其内涵不仅仅包括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内在的科学精神。

竞技体育的发展首先必须遵循“科技奥运”的理念,即要把科学的客观精神与创新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奥林匹克运动中去,贯穿到我们的竞技体育中去。

1.1竞技体育需要客观精神

1.1.1 竞技体育只服从事实,不服从权威 竞技体育的客观性原则,也是奥林匹克精神中的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奥林匹克精神蕴含了公正、平等、正义的内容,承认一切符合公正原则的优胜,唾弃和否定一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公正原则使奥林匹克精神具有了极大魅力。没有公平和公正,体育竞赛就不可能正常地进行,也不可能吸引人们广泛地参与,也就没有当今世界性的蓬勃发展的竞技体育运动。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有悖于客观精神的现象和问题。在南京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是我们备战2008奥运会的一次重要演练,然而,其间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假摔、服药、无故弃权,不管他们的目的何在或是有何苦衷,他们所选择的做法都是对竞技体育客观精神的亵渎,是对公正和正义的挑衅。对此,有关方面对假摔判以重赛,对服药判以比赛成绩无效及禁赛,这些都是抵制权威、维护公正的有力措施。

早在1984年,国际奥委会就在萨马兰奇的倡议下,在瑞士洛桑专门成立了一个体育仲裁院(Court of Arbitration forSport,简称CAS),专门仲裁处理与体育有关的争议。而在雅典奥运会上,通过国际体育仲裁理事会雅典奥运体育特别仲裁院的仲裁,一些项目上的错判漏判就得到了纠正,比如原先判给德国的两枚马术金牌,虽几经反复,最终还是改由英法两国所得。

随着体育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运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纠纷不仅不断增多,而且靠旧有机制很难妥善调和。体育争议解决机制的变革也变得迫切起来。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有必要加速我国体育仲裁规范的建设。

1.1.2竞技体育必须遵循人体运动规律 竞技体育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提高运动成绩,而是应该为维持和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服务的。许多运动员寿命短、疾病多、衰老快、运动的青春期短,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遵循科学的客观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人体运动规律。

据法新社报道,英国的体育科研机构表示,足球运动员最容易受伤,受伤机率大大超过了网球等项目。调查发现,年轻的足球运动员中,63%的人有伤。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要求条件下的,可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运动,同时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方面要求都较高,赛前训练如果强度安排不科学,就可能导致疲劳的增加,使运动员在场上力量、速度、灵敏、反应能力下降,导致赛中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就必然造成损伤的发生。

竞技体育如果不尊重运动规律和人体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仅不能使运动成绩得到提高,甚至会给运动员带来生命危险。例如从1960年17届奥运会丹麦自行车选手加林在比赛中猝死,到2004年拉脱维亚冰球运动员谢尔盖・若而托克斯在比赛中突然死亡,以及我国举重冠军才力死于贫病交加,排球运动员朱刚在训练中突然死亡,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知道,人体在超负荷运动时,心脏循环系统不堪重负,需要的血液量和氧气量突然增加,而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运动者的心肌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脏停搏和脑血流中断而发生运动性心脏猝死和脑性猝死。

提高运动成绩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摸索、总结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实现的,而不是依靠无视客观规律,盲目加大运动强度和难度的错误做法。

1.2竞技体育需要创新精神 创新不仅是科学发展的灵魂,也是竞技体育发展的灵魂。为此,由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奥运争光科技行动计划》中要求:针对训练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组织科研攻关,加强技术创新。

所谓创新,并不是不切实际、超越规律的胡思乱想,更不是一拍脑门,想出几个新名词、新理论或新方法,而是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严密的逻辑推演而获得的新理论或新技术。

创新的途径大体有以下三种。

1.2.1 演绎创新法 所谓演绎,就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即从普遍性的原理出发,推出个别性的结论。只要前提正确,那么它所得出的结论就是永真的。

“高原训练法”的创造就运用了演绎法。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

创新“高原训练法”的理论依据(即前提)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

由于“高原训练法”符合科学依据,因此,为竞技体育带来的巨大的成功。1960年埃塞俄比亚运动员Abebe Bikila在海拔2 500 m的高原上进行训练后,以2 h15 min16 s2的成绩打破了维持8年之久的世界马拉松成绩。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许多地处平原的国家都在赛前进行了高原上的适应性训练,结果显示耐力项目的优胜者均进行过高原训练。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已建成60多个高原训练基地,几乎所有奥运会项目的各国运动员在赛前都会进行一定的高原训练。

1.2.2 归纳创新法 所谓归纳,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一系列个别性的前提出发,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但是,它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必须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去找出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这种方法被称为“科学归纳法”。

比如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运用科学归纳法提出了

“耐力性项群”的新概念。将体能主导类项目,包括竞走、中长距离跑、中长距离游泳、中长距离自行车、赛艇、皮划艇、驶帆、越野滑雪以及中长距离速度滑冰等众多项目归入这一新概念中,为系统研究这些项目提供了前提。

再如我国的乒乓球项目,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秘诀就在于从各种变化中寻求新技术,如在“快、狠、准、变”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转”。邓亚萍的横拍反胶与长胶全攻型打法,刘国梁的直拍横打、左推右攻和直板反面发球技术,丁松的横拍攻削结合等,都是在长期的实战经验中,对各种打法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科学实验寻求规律,从而形成各自的风格。

1.2.3类比创新法 所谓类比法,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结论。它的结论是否正确也必须经过科学验证。

如梁琼的高低杠反吊屈体分腿前空翻450°越杠再握动作,就是我国首创“莫式空翻”之后的又一创新的高难度动作,是典型的移植男子单杠高难动作的创新。

可见,我们不能把“科技奥运”仅仅理解为竞技体育需要科技,而是更需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为它提供动力和指明方向。必将为竞技体育带来美好的明天。

2 人文奥运:运动员呼唤人文关怀

北京奥运会提出“人文奥运”的理念,最重要的应该是强调对运动员的尊重与人文关怀,满足他们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给予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与条件,而不仅仅是把他们当作夺取金牌,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

2.1关怀运动员身体状况 专业竞技体育对人体健康在某种程度上是种摧残。据新华网调查显示:我国90%以上的运动员是从少儿开始投入专业训练的,常年超负荷训练和向极限挑战,致使绝大多数运动员留下不同程度的伤病。以山东省为例,田径选手60岁以下死于心脏病的占总死亡人数的56.26%;排球为62.53%,举重为67.12%,而40~60岁的退役足球运动员心脏有疾患的达到100%,这些数字大大高于常人的比例。

2000年10月21日,当时的青岛海牛队与重庆力帆队的比赛只进行了10 min左右,曹春鹏带球边线出界后,往场内回走时突然倒地昏厥,经队医紧急抢救苏醒,随即被送往离赛地仅6 min路程的丰台医院,但在途中不治身亡,这次事件成为我国第一例运动员赛场死亡案例。

2001年1月4日,时为中国男排国手的四川佛兰队朱刚,在当天下午的训练中心脏病突发,被迅即送往绵阳医院,后转至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抢救,但近12 h的手术未能挽救朱刚年轻的生命。

专业运动员中,绝大部分都是伤病缠身。尤其是一些运动员退役以后,还受着伤病的折磨。众多触目惊心的运动伤病调查数字,以及不断增加的训练、竞赛中的死亡名单,都显示出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并不像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强壮”。

我国的俱乐部市场体育发展并未象国外那样发达,但是,国际市场体育发达国家,各利益集团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置运动员的健康于不顾,比赛安排对运动员的身体极为不利,造成了众多运动员的伤病甚至死亡,这都为我们的工作安排敲响了警钟。

健康是人存在的最基本条件。为此,我们必须首先把运动员当作一个普通个人来关照,各种短期,长期训练计划的制定,要以保证运动员的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为最高出发点,在训练中完善加强保护措施,使运动员能够在正常的生长发育的基础上,提高体能于各种技术,取得更好的成绩。

2.2关怀运动员情感需要作为独立的人,运动员和普通人一样,不仅有生存,安全需要,还有社交、被尊重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在我国封闭式的训练培养模式中,运动员的各种人性需要都是被遏止的。封闭式训练虽然对于运动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我们是否考虑到对运动员真正给予人文关怀呢?不得回家、不准谈恋爱、不准在训练基地以外留宿、不准接受记者采访、大赛期间甚至不准通电话……

各种规定林林总总,细如毛发。其目的只有一个:管住运动员。这种有点不近情理的训练方法,结果只会把运动员变成只会考虑竞技、没有其它思想和欲求的运动机器。还有,在很多运动队里,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家长制作风容易伤害运动员的自尊。这些,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运动员正常发展的。

人的各种需要是平衡的,压制了他们的社会交往需要,感情需要,尊严需要,他们就会通过别的破坏途径发泄出来,这也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一部分运动员道德水平低下,出口骂人,一有矛盾就大打出手,这些都是运动员们长期压抑后的发泄途径。

可见,我们对运动员队伍的管理,一定要真正落实人文关怀,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素质与修养,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2.3关怀运动员受教育权利 第五届全国城运会期间,新华社曾组织了一次“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和“少年体校现状调查”。调查显示:体校学生的文化学习基本被荒废,很多青少年运动员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甚至有的世界冠军不会汉语拼音。这样的运动员一旦退役,在无法发挥体育特长的情况下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业余体校、地方队和国家队的“三级体制”。这种体制相对封闭独立,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力量集中的优势,曾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是,专业运动员训练同普通教育分离,高强度的训练模式根本不能给运动员足够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构成好比是一个金字塔,塔尖上的人尽享荣誉,而这几块金牌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绝大部分塔基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为代价的,这不但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造成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困难。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没有人有权利剥夺。

其实,“体教结合”的概念已经提出了近20年,但是却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某些部门急功近利的想法,不仅损害了运动员的基本权益,更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坚。

在我国现阶段,把所有运动员都送进大学课堂获得和同龄人一样的教育机会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在尽可能的加强运动员的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因人而宜的再就业培训,使运动员在退役后都有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参与竞争,实现自己的“第二次人生”。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于加强运动员的特殊教育,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把运动员的最终发展与幸福的获得作为竞技体育的最终发展目标。

2.4关怀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前辽宁举重冠军才力退役后由于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一直无法找到工作,贫困交加,2003年5月由于伤病无钱医治落寂的死去。前上海著名足球运动员唐金顺,退役后也是辗转于各个单位,由于没有文化,生活困苦,最后只能以身试法,2003年7月因开设盘口非法,被刑事拘留四个月。

目前中国现役注册运动员约14000人,正常年份里退役

待安置的运动员会达到3 000人左右,由于特殊的金牌战略,在全运会年、亚运年和奥运年,退役人数还会加倍。

运动员一旦退役,就不能再享有国家津贴。然而这些运动员一般只有几百元的工资,再加上运动员没有后期的保障,也没有社会的保障,他们没有社会的“四保”,也没有相对应的生活保障机制,所以可想而知运动员退役后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为了祖国的荣誉,运动员把自己的青春甚至身体都献给了国家。可是,一旦退役,鲜花和掌声不再,面对他们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生存下去。由于目前运动员退役后的生存状况,一些家长已经对是否把孩子培养成体育人才产生了怀疑,这无疑会造成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后继无人。同时,大量退役运动员给社会和政府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我们的体育机制一直以来重奖励而轻保障:一方面是级金牌选手的高额奖金,另一方面则是绝大多数运动员退役后为生存辛苦奔波的残状。高额奖金,一方面确实起到了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奋发图强的作用,但是也使一些运动员和省市不择手段,破坏了竞技体育的纯洁。而且,这样的高额奖金是否同运动员的实际价值相符呢?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国家能把更多的资金用于运动员的退役保障上,使大多数数普通运动员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不是起到了更好的激励作用。保存了绝大多数运动员的继续生存需要,就是保住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使他们能够进一步发挥余热,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也是促进。

3 绿色奥运:克服异化须弘扬中国武术

北京“绿色奥运”理念的提出,是试图借奥运会的影响,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提醒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环境问题的出现是西方“人类中心论”导致的必然结果。“人类中心论”将人放到了自然的对立面,试图征服自然,但结果是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3.1 奥林匹克的异化是“人类中心论”的产物 “人类中心论”是将人和自然分开,作为西方文化产物的奥林匹克也是将人和自然一分为二,即把人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主体我不断挑战和征服客体我,从而打破一个又一个的人体极限。

奥林匹克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即在一种有限的时空里寻求人类自身最大极限的发挥。这种对人潜能的不断挖掘,极易使人体受到摧残,人的体能会过早地耗竭,最后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特别是在追求成绩、追求金牌的刺激下,人们会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甚至企图通过“兴奋剂”和“转基因”取得更好的成绩。

1886年,一名英国自行车运动员因过量服用兴奋剂而死亡,人们并不知道他的名字,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运动员克努德・詹森也因服用酒精和苯丙胺混合剂死亡。1967年,世界冠军汤米・辛普森的死,使人们感到震惊。但是悲剧并没有到此结束,因滥用提高成绩德药物而死亡德运动员名单在不断扩大。据奥地利运动医学院院长路德维希・普罗科估计,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至1988年,就大约有70名西方著名运动员死于非法药物。“英国人史蒂夫・唐斯、莱尔・阿尔扎多、比吉特・德雷泽尔、约恩・保德尔、西格马森、霍克……”。

这些名单也只是冰山一角,只是一些有名有姓的牺牲者,而还有那些未留下姓名的兴奋剂冤魂。

我们现在打个比方,比如夏天的空调,可能由于负荷过重而“停电”。人类100 m跑的极限可能在9~10s,因此到了这个极限,要想提高0.01s都非常困难。利用兴奋剂可能会使人类超越这种极限,但随时都有可能像空调一样“停电”。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兴奋剂冤魂们”的悲哀,也是奥林匹克走向异化的悲哀。

另外,“转基因”技术也给运动员的肉体和精神巨大的创伤。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从猿化到目前的状态,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状态。体育运动本来就是为了体现力与美的融合。而“转基因”却把“男人”变成“女人”,把“女人”变成“男人”,甚至在未来有可能借助“生物转基因”使人具有动物的速度、敏捷、耐力。一切在“转基因”技术面前乱了秩序,乱了伦理。

3.2净化奥运需要中国的“天人合一观” 为了抵制奥林匹克的异化,罗格一直强调要让奥林匹克“更干净,更人性”,北京也提出“绿色奥运”的理念,以此反对兴奋剂,主张净化奥运。

强调奥林匹克异化是“人类中心论”的必然产物,因此,要净化奥运,首先就要摒弃“人类中心论”,而代之以中国的“天人合一观”,这也是“绿色奥运”应有的题中之义。

“天人合一”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张载的《正蒙》。但“天人合一”的思想却古已有之,而且一直作为主导贯穿整个中国文化。强调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自我身心的平衡与自然界的平衡的统一,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在体育中,“天人合一”就应该是将分离的主体我和客体我回归统一,让主体我去适应客体我。这方面,中国的武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文化,根植于“天人合一观”,强调两者的统一。武术的攻防进退、动静疾迅、刚柔虚实都要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顺其自然,自然是最美丽的,也是最具有魅力的。

武术中强调的“天人合一”,正是当今体育文化所迫切需要的哲学基础。

3.3 中国武术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3.3.1 武术之形 通过形体的训练和运动展现自然的力量和自然的魅力,只有在武术运动中才能够完美的展现。

如太极运动,一方面,太极拳如长江之水姿势连绵,一招一式柔缓、沉稳,取于自然,而又回归自然,形神兼备,“心中无我”。另一方面,太极是练身、练气、练脑高度和谐的身心整体运动,是在大脑的精微控制下,形体、呼吸、意识密切配合的全身运动,达到既练内,又练外,内外具练的效果,有养生、防病、抗衰老的良好效果,这已经被许多科学家所证实,目前,我国太极拳已经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运动。

再如形意拳中的“十二型”说,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轻如叶,重如铁等等,这些形态是人们通过长期的对自然的观察总结出来的自然力量,以及追求的一种自然之美。

武术的形的训练和运动,既源于自然,又表现自然,达到“外练筋骨皮”的目的,和谐而富有生命力。

3.3.2武术之神 武术之神主要表现在精神上,以及运动的节奏上,也就是武术中讲的“内练精气神”。

“精”,主要指经过选择或提炼出的精髓,可以表现审美意识的凝聚,聚精会神,精益求精,以达到物态化后精雕细刻的完美。

“气”,表现为养气,练气,集气,运气,以气传达武术特有的韵味,太极拳把动作与呼气和吸气连在一起,起势吸气,落势呼气,很好地协调全身各块肌肉,并与外界环境融合,达到了养气健身地效果。

“神”,通过摹习某种拳种达到异常熟练的“形似”阶段后,把握住该拳种且审美价值的个性特征,给予概括,提炼,透视出的生动的神态特征,在动作中传达出武术的内在气质,这才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例如导引养生功一《五禽戏》,它讲究“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在削弱体育运动中的竞技性的同时,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在熟练掌握动作后,将虎的凶猛强悍,猿的轻灵巧妙,鹿的矫健迅捷融入武术的精神之中,这时武术的主客体在精神层次达到了统一,客体的地位不再被忽略,主体与客体保持着亲善和谐的关系。

3.4让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武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而且还由于它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含了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的奥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背景。

武术的“天人合一”既尊重自然变化的规律性,又兼顾人类生存的需要,既注重消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对峙和冲突,又注意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和人自身的自然本性,从而避免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所造成的人对自然的破坏。这正是西方竞技体育所匮乏的哲学基础。

西方竞技体育的“天人相分”强调人对自身身体极限的征服,这对人本身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人类妄想通过征服自然的方法来超越自己,是一种肉体和精神的自我摧残。

西方竞技体育与武术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它们是冲突的,由于二者发展水平存在着差距,因此有效利用二者的内在统一因素,寻找两者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这才能消除或减少二者冲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中国武术未能进入在我们本土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这未必是坏事。假设武术进入奥运会,那我们必将按照西方奥林匹克的话语系统和游戏规则进行比赛,而武术原有的话语系统和游戏规则终将退出历史舞台,那么中国武术所特有的魅力和境界也随之消失,这才是中国武术的真正悲哀。

随着西方文化的逐渐衰落,奥林匹克运动也弊端丛生,危机四伏,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可盲目追随。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武术正是净化奥运的最好良药,中国武术的复兴指日可待。

在2008年奥运会来临之际,中国应先做全方位的调整,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武术向世界展示,让武术文化在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碰撞中走向复兴。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图表、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关于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的探讨 下一篇:高校教师体育生活现状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