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收藏:投资一个观念

时间:2022-10-20 04:48:23

装置收藏:投资一个观念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用更简单的话说,装置艺术是“观念的艺术”。

在这一定义下,装置的创作就是将艺术家的观念以智慧的结构呈现,装置的欣赏是感受(并非接受)一种观念带给人的触动和思考,而装置的收藏首先是感知并认同某个观念。与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作品相比,装置的收藏无疑对藏家有着更多要求。

创作者心语

观众欣赏装置作品时,不需要去理解,只要“走过去”。

艺术品跟流行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开始时也许不能强有力地抓住你,但是过后你会带它走很长时间,或者它带你走很长时间。

装置艺术国内收藏家比较少,但是大藏家都在国内。

――装置艺术家朱金石

欣赏:不要理解,只要“走过去”

到达德山艺术园的时候,朱金石在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举办的个展仍在进行中。在他的工作室里,可以看到三只与展览作品中一模一样的盛水的竹筐――唯一不同的地方是,这里的筐里有几条红彤彤的金鱼在游动。

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朱金石早期从事抽象绘画创作,80年代远赴德国后开始装置的创作。在他看来,装置艺术是将空间的把握和观念的表达相结合,彻底打破传统的视觉模式的一种艺术形态,是人与物体、空间、时间、观念相互寻找联系的过程。

记者:作为装置艺术家,您如何评价一件作品的好坏?

朱金石:我认为最好不要以“好”、“坏”来评价一件艺术品。每件艺术品都有它产生的过程、原因、动机,所以评价时也要由人、时间和不同的思考角度来构成评判的理由。这时,我们会发现好、坏是具体的、不断转换的,所以不要建立定义性的标准,而应给艺术一个更开阔的空间。

记者:那么,您如何看待一件装置在观众中的理解差异性?

朱金石:当一件装置展示于公众面前时,观众的想象力相对于创作者而言应该具有优先位置。这是观众的自由(权力)。在我来看,观众欣赏装置时不存在理解或不理解的问题,只有接触或没有接触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给予观众接触作品的机会,所以他们不需要理解,只要“走过去”――这个作品会在接触的瞬间成为他们的感觉、他们的理解、他们的信任或拒绝。装置品需要一种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是由观众的介入而产生。

记者:什么样的装置可以被认为是“好”的作品?

朱金石:一件被认为“好”的装置作品,它的形式应该是简洁清晰的,其背后的工作是看不出来的,能够看出来的往往有问题。比如中国最商业的绘画都是通过复杂的、繁琐的、反复的绘画过程来体现它的社会位置,这点非常可疑。也许对一些观众而言,繁复的东西总是最能打动他们;但是,创作者要努力排除的也正在于此。那种看似简单、实际上背后包含大量劳动和技巧的工作模式,至少构成了好作品的理由――当然,繁琐和简洁本身并非好坏的标准。好的作品能让人感动,观看的时候能被激动,过后能体会到很多背后的东西。

记者:装置是前卫艺术,您如何看待作品的社会美学?

朱金石:艺术的社会美学不一定要直接探讨具体的社会问题,艺术的社会雕塑、艺术的社会化不是简单的符号概念,而是思维模式的概念。但艺术更是具体的,而不是靠空泛的理论框架来支撑的。

记者:作为艺术家,您如何看待国内的装置收藏情况?

朱金石:中国当代艺术很大程度上都被误读了。很多画廊只把作品当做投资来看,而专业的画廊应当把艺术当做主体、投资作为附加值;首先对艺术负责,对艺术负责其实就是对收藏和投资负责。虽然这样的做法在国内目前还举步维艰,但成熟的艺术市场需要的是这样的运作。

目前国内的收藏家可以分三类:一类是以收藏主流作品为主,比如学院派艺术和传统绘画;其次是以收藏商业艺术为主,比如通过拍卖会来拍到艺术作品;最后是收藏当代艺术的。装置的国内收藏家目前还比较少,但是大藏家都在中国。“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艺术家会乐于将自己的作品传递到本土收藏家手里;当然,运输、存放等方面的不便也对装置收藏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流通范围自然受到限制。

策展人心语

非常优秀的中国艺术家已经在装置艺术领域的处于领军地位。

――北京常青画廊(GaneriaContinua)总经理、资深策展人

白飞德(Federica Beltrame)

甄选:触动你感官和思维的,才值得收藏

现在,装置、雕塑和影像作品已经成为国外大型艺术展的主力,装置作品通常占到一个展览的3/5的比例。在欧洲的国家和个人美术馆中,装置作品也占到很大的比重。

位于798的常青画廊是意大利常青画廊在海外的第一家分支画廊。这家意大利画廊拥有十七年的历史。在798,说到装置艺术,人们都会将你支到常青来。白飞德是常青画廊经理和资深策展人,曾担任多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的群展和个展的策展人。

记者:作为经验丰富的策展人,您通常如何选择装置艺术作品?

白飞德:对于任何形式的当代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装置艺术作品)的价值,都要从自己的感觉和思维被触动和吸引的程度来作出评判。一件装置艺术作品的价值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艺术家的经验和知名度,其作品在艺术市场的价格,等等。

记者:如果有一件中国装置艺术作品令您决定收藏它,那它是一件什么样的作品?

白飞德:那些与时代有着较强关联性的作品往往更吸引我,因为这些作品会带给我无法忽略的感官和思维的触动。一位我很欣赏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主要运用自然元素,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是,整个装置会经过不同的变化阶段,而每个阶段都能感受到不同的美。我也很欣赏那些充满情趣的作品,它们总是充满诗意,表达出难以言表的情感,即使有的作品令人回忆起一个人的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装置艺术目前的发展阶段?

白飞德:艺术是一种世界“语言”,在任何地方,艺术都会植根于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时代,它可以自由地与所有的文化和环境互动。装置艺术对中国艺术家和外国艺术家来讲,都是一种试图调动观众的全部感官体验,这些观众不仅包括本土的也包括国外的观众。现在,有些非常优秀的中国艺术家已经在装置艺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军地位。

记者:装置艺术目前在海外的发展情况如何?

白飞德:西方的装置艺术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当然它的雏形可以在更早期的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中发现,

比如马塞尔杜尚和他的“现成品”实验。正是在他的这些作品中,艺术装置展示了其主要特征,其趋势是有意识地使用那些“贫穷”的材料(即用最朴素的材料――树枝、金属、玻璃、织布、石头等)和日常使用的材料,在我们近期举办的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作品展上还可以看到这样的作品。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具体派(Gutai)进行的行为装置,其对美国和欧洲装置艺术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装置艺术是体验艺术的一种奇妙方式,并且,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它在中国与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都表现活跃。

记者:在您的画廊中,中国装置艺术作品被收藏的情况怎样?

白飞德:对于私人收藏家而言,装置作品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购买装置作品有现实的条件限制。在这些年的画廊运营中,我们发现,对于私人收藏家而言,收藏装置艺术作品的一个最大限制条件是缺少足够的存放空间――当然,很多时候装置作品是“一次性”制造的,无法长期保存下来。另外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很多人“收藏”这些作品是为了经济上的投资,当他们购买时会理性考虑投资的回报。结合这两个因素,通常收藏家们会去选择油画或者较易收藏的艺术形式。

记者:您对装置艺术收藏者有什么样的建议或提醒?

白飞德:开始更多地学习和享受艺术,艺术赋予生活美,为艺术而艺术!

收藏家心语

收藏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那么是不会理解和喜欢装置的。

现在装置没有被广泛关注,正是介入的最好时机。

――艺术收藏家 考云岐

收藏:现在是收藏装置的最好时候

在考云岐位于德山艺术空间的展厅里,我们看到了他收藏的部分装置,其中包括朱金石《物的浪》、秦玉芬《无言的风》、王鲁炎《被锯的锯》等。从1995年前后,曾经学习过艺术的考云岐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收藏天地。其中,装置是他收藏的重要部分,而且多是名家的代表作。

记者:您如何开始装置的收藏的?

考云岐:我开始收藏装置作品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在那之前偶尔也会收藏小型装置作品。现在,装置艺术在我的收藏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艺术门类,其中不少作品都是艺术家的代表作。

记者:是什么吸引您开始收藏装置?

考云岐:架上绘画是平面的艺术,雕塑是原型的东西,而装置则带有更强的观念性。它具有丰富的深层内涵,隐藏在一件装置背后的是涉及人灵魂的东西,这是我喜欢的。

记者:您的收藏范围非常广泛,在收藏装置时是否会觉得与收藏绘画或其他作品有所不同?

考云岐:首先,收藏家要喜欢装置才会收藏,如果没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那么是不会理解和喜欢装置的。其次,收藏装置对收藏家的最大考验是固定的展示、存放场所。很多装置作品体积庞大,运输和保管都是难题。

记者:您如何选择藏品?

考云岐:我不喜欢那些直接表现风格的作品,它们的可读性不强,因为意蕴一眼就能看出。那些需要你用心去读,背后有深层次的内容的作品则是我喜欢的。

记者:收藏过程中,您如何判断一件装置的价值?

考云岐: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有价值的,只是它目前的价值和未来的价值会有变化。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不能简单用价格来评判,一些好的艺术品不见得卖得最贵,而最火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当然,现在市场已经习惯用价格来评价。作为收藏家,可以以此作为对所收藏的作品评价的参考。

我喜欢收藏艺术家的代表作。事实上,每个艺术家一生中的创作水平是有变化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往往是少数,而这些作品的价值要比其他的作品高出许多。成功的收藏家就要收藏这样的作品。

要判断一件装置在一位艺术家的创作中的位置,需要你对艺术家本人和他的创作有较深的了解。

记者:您收藏装置的最大乐趣在哪里?

考云岐:我的满足感在于拥有了国内最高水平的装置艺术品。而且,一些作品我收藏了,艺术家们也都感到欣慰,因为西方收藏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再深也无法与本土相比,而且,作品留在国内,艺术家可以常常看到。许多艺术家都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将作品给国内收藏家,而不给外国的收藏家。

记者:目前国内的装置收藏总体情况如何?

考云岐:现在的收藏人数和收藏规模都还不够。收藏装置需要财力投入,而很多财力雄厚的人因为不喜欢或者不理解而没有把钱投到装置收藏上;另一方面,那些喜爱装置艺术的人,希望收藏又没有足够的财力。不过,因为运输等条件的限制,国内很多装置精品都留在了国内。

记者:很多人称您是“终极收藏家”,那么您是否也会转让一些藏品呢?

考云岐:现在的当代艺术品,就是未来的古董。古董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时间越长越能体现价值。我的收藏,只要我条件允许,就会一直保留下去。当然,收藏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被证明“不属于”我的藏品,如果有合适的人过来,我会转让。

记者:中国装置收藏的前景如何?

考云岐:目前中国装置艺术的发展现状就像前几年的影像。那时候。影像在国内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关注。所以,我认为,目前是收藏装置的最好时候。因为,随着海外艺术家的回归和七八十年代新人登上创作舞台,装置创作进入一个十分活跃的时期,同时,创作的条件也比以前更好,而且目前这个领域还没有被广泛关注。现在正是介入的好时机。

记者:您对新入门的装置收藏者有什么建议?

考云岐:建议多与同好一起探讨和交流。

上一篇:熊猫不只属于中国 下一篇:“金曲”也“次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