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08:43:48

装置艺术论文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文史论文|学英语|范文|论文先生网社区|强力推荐!本站与百度合作新开频道>>>>论文知道

最新公告:没有公告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会员中心

|

艺术论文首页

|

美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舞蹈论文

|

音乐论文

|

电影艺术论文

|

电视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先生网>>艺术论文>>电视艺术论文>>正文

开放的演播空间

作者:admin2008-5-2619:13:17

开放的演播空间秦建伟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

-

开放的演播空间

秦建伟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摄像灯光美术设计音响编辑技术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整个片子的制作,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也是其中人非常重要的一环。

美术创作人员在得到一个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的任务时,酝酿最初的想法和形象化的概括,抓住对设计的独特理解,逐步形成它所塑造的演播空间外部形象的具体想法和意向.意在笔先,避免机械地按照节目规定的空间提供一般化地环境设计,才能提炼与节目有内在联系的造型因素,使空间成为一种潜在的语言,创造出仅靠人物语言动作无法充分表达的深遂意蕴。

在这里,我暂把演播室空间的设计分为六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假定的空间

假定性系美学概念之一,假定性是一切艺术创作所共具的属性,空间艺术中以抽象象征虚拟引喻,间接表现艺术的时空感。

演播室的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假定的空间场景,通过不确定空间的指定性,体现节目风格,例如:凤凰卫视的“杨澜工作室”,是一档以讲述历史长河中种种发人深省的故事、轰动的事件、才子佳人的传奇,回顾历史,给人以启迪的栏目.,整个节目开始摄像机由上自下,由右向左缓缓移动,象征历史文化的罗马石柱屹立在运动着的蓝天白云下,每一个柱子的中间都有一个电视屏幕,不断播放着珍贵的历史资料,主持人从柱子间慢慢走进镜头讲述一幕幕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个假定的空间定位在一个变化的历史长廊中,把一个古老的历史废墟景象搬到演播室,在这样一个时空交错的环境中,让观众能更好地去了解过去的各种历史。

二情感空间

不同类型的节目体现出来的感情基调是不相同的,一般节目的开始往往通过一段音乐,几组画面,几行字幕,就可以让观众了解整个节目的风格,环境的设计同样也从背景到环境空间道具无不体现出某种特定的情感用语。亚洲卫视的[V]频道,几乎所有演播室的空间设计,都采用极度夸张的色彩,奇异的道具,再加上主持人新潮的发型及服装,体现出先锋音乐的存在空间,在这样的气氛中,肯定不会有严肃的故事发生。

三交互式的空间

谈话式的节目中,演播室的空间设计目的是让主持人与观众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迅速沟通,调动情绪,让更多的观众融与节目中进行参与。“实话实说”栏目,演播室为圆型空间,观众嘉宾主持人三者在同一对等空间,摄像分布其中,主持人在观众嘉宾中来回穿插,打破了空间的两面或三面的传统组成结构.这种开放的空间构架,能更加轻易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让主持人有更多的发挥余地。

从这一点来说,演播室空间的美术设计,已不是简单地独立出现的,它是通过空间这个媒介与节目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搞装饰装修的设计人员,在搞电视演播室的空间设计时,为什么显得有时力不从心了。失败的设计只能体现在独立的空间变化,独立的背景空间,与节目本身相差甚远。

四空的空间(通用性演播空间)

一些演播室不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场所,关键是画面的整体和清晰,再配置简单的道具,这种布景也称为通用性演播,常用中景和近景,全景仅仅起到穿插作用。例如:凤凰卫视的“铿铿三人行”栏目,整个演播室只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幕布,以此体现“人生大舞台”“幕后休息室”的意象,以再简单不过的背景突出节目调侃诨谐的风格,是典型的后现代舞台风格,把三个人物放在一个简单的中性背景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性格更加突出,这种空的空间设计可以使观众唤起某种形象感触,也就是所谓的形象联想,形象联想也就是设计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契机,是塑造形象的基准。

五装饰性空间

如果是中性节目,不需要表明人物的特定环境,只需要有一个优美的背景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欣赏性,比如:音乐舞蹈节目杂技表演节目就需要在通用性的空间背景基础上,给予特意的精心设计,这也称为装饰性布景。这种装饰性空间场景,要考虑演员上下场的变化,利用色彩空间的变化,传统或现代的图形变化使节目本身更加充实漂亮,甚至可以利用机械装置增加演播室的空间变化,让节目更有可看性。

六虚拟空间

电视的发展总是伴

随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现在人们开始尝试,把三维数字技术运用到演播室空间技术中,利用虚拟的三维空间技术,和真实的主持人结合在一起,能够创作出千变万化的空间效果,它可以随节目的变化而变化,增加各种非现实空间的场景。也可以说,只要你能想到,没有什么做不到的.通过虚拟空间,我们可以增加更多的可能性,节目本身不但会更加好看,而且有更多的空间展示人们丰富的想象力。美国太坦尼克数字制作公司的总裁范德雷克博士,在谈到数字技术的发展时说:未来的美术空间设计师,将完全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随心所欲的创造全新的视觉场景。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 “复制时代”安迪・沃霍尔艺术展在京展出 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 遇见安迪·沃霍尔 时装×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影子 安迪・沃霍尔 接触 划时代的贾斯培・琼斯:为安迪沃霍尔开波普先河 安迪?沃霍尔:我就是个商业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对艺术的最好忠告 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作品 当艺术走下神坛 关于安迪?沃霍尔 安迪一沃霍尔在北京 畅销款大师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继续亚洲之行 安迪.沃霍尔及其作品赏析 “合成时代”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六月在京展出 安迪.活霍尔在北京 安迪·沃霍是谁? 安迪・沃霍尔:15分钟浮华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复制时代”安迪·沃霍尔艺术展在京展出 “复制时代”安迪·沃霍尔艺术展在京展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演T葛优到现场观展,并与逄小威在安迪・沃霍尔代表作前合影。

即日起至2017年8月28日,41件安迪・沃霍尔原作在北京山水美术馆展出。玛丽莲・梦露、可口可乐、拳王阿里……众多安迪・沃霍尔代表作悉数登场,涉及装置艺术、油画、印刷品、摄影等。全球仅3件的装置原作“电椅”也借此次展览首次亮相亚洲。

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他以日常物品为表现题材来进行创作,将艺术通俗至从生活中的任一处复制,用制版印刷的方法把照片形象“复制“到画布上,以这种直接获取的直观艺术表现形式,代替了原本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和被认为的深奥艺术要义。

山水美术馆致力于推出世界顶级大师的展览,并于同期推出中国艺术家的平行展。2016年,山水美术馆推出了“毕加索走进中国”,并同期展出中国大师齐白石作品。此次安迪・沃霍尔作品展出的同时,中国摄影家逄小威作品展《胶片时代的面孔》也与观众见面,展出了他的代表作――葛优、章子怡、冯小刚、梅婷等100位电影人的黑白肖像。 现场展出的安迪?沃霍尔作品 逄小威作品――巩俐

与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面对面

2017年5月19日-6月20日,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摄影作品展在中国摄影展览馆与公众见面。

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20名中,包含纪录摄影类获奖者9名、艺术摄影类获奖者8名、商业摄影类获奖者3名,本次展览中,观众在中国摄影展览馆欣赏到每位作者的摄影作品,体验各具特色五彩斑斓的摄影美学之旅。

展览期间,金像奖获得者张兆增举办讲座,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荒木经惟个展在香港展出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 第二站:淄川 第二站 丛林 第二站:邹城 淄川直审“村官”新政 淄川联社开通信贷短信业务 第二站:阳光姐姐小书房 第二站:名人成长路 第二站 曼谷――泰中菜 第二站:桃坪羌寨 淄川的分家习俗兼谈蒲松龄析箸 孝妇河淄川段水质污染原因分析 山东淄川区做强生猪养殖产业 淄川首家陶企3月2日点火开工 奥丽侬“心灵之约”第二站:《美丽森林》 泗阳第二抽水站油压装置改造 第二站 中法庄园:踩踩中法庄园的土地 “穷”游第二站75元游哲蚌寺 速度的热浪 川房赛第二站落幕 “站桩求物”与“第二随意运动” 小资《明星伴你游》第二站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第二站:淄川 第二站:淄川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Nicolas Berlingieri(尼克拉斯・贝尔林吉埃里)

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董事会成员,培训部主任,国际摄联摄影大师荣衔(MFIAP)、阿根廷摄影家协会主席。

采风时间:10月31日

关键字:琉璃艺术、乡村旅游

琉璃厂里有一群艺术家

来到淄川,怎能不去琉璃厂,这里是玻璃艺术的凝聚地。10月31日上午,国际摄影家们一早来到淄川区振华玻璃制品公司,拍摄晶莹剔透的琉璃制品和制作琉璃的生产环节。 Joseph Patrick Smith(约瑟夫・帕特里克・史密斯)

马耳他摄影师协会主席,知名摄影家。

在进入工厂前,当地导游便给我们速补了关于琉璃的相关知识。琉璃,亦作“璃”是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彩流云漓彩、精美绝伦,其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在古代,制造琉璃最初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因材料在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从古至今,关于“琉璃”的诗作,不胜枚举,它已成为描写事物质地的代名词。这些纯靠手工加工的琉璃艺术品在1400到1600度高温下,经过工人师傅们的手,变成琉璃动物、花鸟、水果、花瓶等,其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具有价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因此,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董事会成员,教育培训部主任、国际摄联摄影大师荣衔(MFIAP)、阿根廷摄影家协会主席尼科拉斯・贝尔林吉埃里(Nicolas Berlingieri)不止一次地跟周围的人说:“我非常喜欢这些琉璃作品,他们是一群真正的艺术家。只可惜,因为在工厂,他们的工作过于辛苦和机械。”

寻找深山里的“石头部落”

在距离琉璃厂40公里远的淄川区峨庄乡的上端士村,也是众多游客来此旅游的必选乡村目的地。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 空间外的风景 更像是一种我对于空间的想象, 阅读是一种演变的境界一种想象的空间 从风景到风景的空间 计划外的风景 影像是一种寻求答案的方式 爱的风景(外三首) 领略语言矛盾外的风景 “世界央行”的高帽更像是讽刺 课堂外拓展学习古诗的空间 陈侗:我的当代意识更像是传统的延续 一种公正社会的想象 关于兼容的一种想象 “婚后看到黄老板,更像是自己很爱的一个人” 光 一种空间的精神面貌 地铁空间设计的一种理念 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进化算法 一种新的空间目标跟踪滤波算法 半月湾的风景(外一篇) 浅析风景园林的空间与设计 浅论风景园林的空间艺术表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空间外的风景 更像是一种我对于空间的想象, 空间外的风景 更像是一种我对于空间的想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从娜布其创作的角度来说,是几个系列的作品同时进行,不同系列和线索也是平行的关系

娜布其是个很漂亮的姑娘,去画廊看她的展览,她穿黑色的衣服从画廊中走出来,凸自一个人在空旷的建筑物间站着,刻意剪短的头发像是一顶帽子扣在脑袋上。

展览的名字叫做平行,那些被异化的装置作品按照各自的秩序站立着,看起来有些严苛有些冷漠,增加了很多鲜艳的颜色,粉色、绿色、柠檬黄、金属的颜色、墨汁的颜色;电脑中默默的在更替一些拍摄出来又揉皱了的照片,是黑桥(北京的艺术家区,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室在那里)平日里的景色;往里面走,有植物和画组成的装置,也是如电影长镜头般,像是能感受到生命滋长的过程,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独立存在又互相制约的。

聊天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不知道雕塑为何物的人会怎样看这样的一个展示方式,怎样看那些物体之间的关系。聊完了之后恍然明白了,那应该是一个思考的游乐园吧。

窄窄的楼梯走上去,越走越窄,越走越高,是一个冒险的过程,也会有想象中的人物真的走上那个狭窄的楼梯;糖葫芦的一串,本是灵感来源于串起来的橙子,后来这些橙子被做成了金黄的金属色,用黄铜裹一遍,不再像橙子了,好像是一个硕大的玩具,上面还能映射整个空间的扭曲与变形;还有那些被转化了的筷子(她是这样做的,把筷子用布绑起来,然后再在布上面涂上黑色,这时候筷子转换了语言,像是坚硬无比的钢筋);还有被削尖了脑袋的棍子,上面细细写上鲁迅的文字,看起来好像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啊……

Q = 《北京青年》周刊A =娜布其 艺术家娜布其

Q:可否谈谈这段时间的创作状态?

A:最先,我把雕塑理解为“物体”的概念,物体于我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词语,在我对它模糊而又感性的理解中,被称为物体的东西是具有内在生命的,自成一体的有机体,或者说是拟人的。但是随着想法的推进,我开始关注物体在空间中的存在,对空间的占据,以及和人的关系等,由此产生了《物体No.3》,一件巨大的装置,使人置身于其中,直接感受到身体和绳子的关系,也包括对于周遭环境的奇特体验。“空间外的风景”这个系列是探讨空间的,介于现实的空间和想象的空间之间,风景也并不是真正的风景,更像是一种我对于空间的想象,强调人置身于一个环境或空间中的感受,但同时又具有一个雕塑的实体,风景被限制在现实的实体中,实体的部分在现实的空间中跟人的身体形成关系。在做“空间外的风景”的同时,我又回到了对物体的思考,接着做了一些直接使用现成物品和材料组合的作品,我发现物品和材料本身的属性就已经很完整,而且它们对空间的占据和人之间形成了十分对等的关系,所以我在不改变物品和材料的前提下,对它们进行组合,随即产生了一些非常微妙的关系,我的影响和想法隐藏在这些微妙的关系之中,这些关系形成的感受又对应着我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物品和物品之间,这些关系和我的感受之间,形成了非常临时的不可见的平行关系。组合是一种临时存在的形式,一旦拆除,关系也随即消失不见。但临时又恰恰是处在过程中的阶段,我希望停留在过程中,并不往前推进,让这些物品和材料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只为自身说话。

Q:早期的“物体”系列有种纯粹的形式感,请讲解一下这里对材料的尝试和想法。

A:上面的回答里提到最早对“物体”这个词的拟人化想象,是有生命力的,自成一体的有机体。所以做这些作品的时候,对材料施加了很多的影响,不太像后面做的现成品雕塑完全呈现自身。用布缠绕的过程很像是倾注了劳动和体力在里面,与身体和动作发生直接的联系。反复刷漆的过程像是要把这些动作凝固,进而完全覆盖,形成了新的物体,完全用手制作出来的物体,材料在这里只是一些手段。

Q:关于从“物体” 到 “空间外的风景” 系列之间的转变:它们是两条平行的线索还是属于同一条思路的发展?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 最宝贵的行李 我的行李 行李里的爱 行李 行李中的必备药 行走的行李箱子——hop!行李箱等 婆婆的随身行李 丈夫的行李箱 浅谈行李系统的演变 谁动了我的行李 家是男人的行李 为你的行李减肥 神秘的行李箱 斜坡上的行李(组诗) 与彩虹的约定 劫难中的彩虹 阳光中的彩虹 《诗经》中的彩虹 彩虹风雨后 成败细节中 女人与行李超重之间的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行李彩虹”与精算机中的日本细节 “行李彩虹”与精算机中的日本细节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杜昕晔")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服务意识,说到底,还在于是不是真的用了心,把他人的方便和尊严视为天大的事

飞机抵达大阪关西机场时,由于有好几个旅游团同时到达,入关时排了一个小时的队。非常担心转盘上无人照看的行李,会不会被别人误领?

赶到行李区域时,欣喜地发现,机场工作人员居然已经把行李从转盘上取下,并且按照不同颜色排列好,形成了一条“行李彩虹”,暖心至极。后来回国时,飞机在跑道上滑行,透过舷窗看到地面工作人员双脚并拢笔挺站立,一直向我们挥手作别,直到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为止。

这些说起来或许并没有“实际价值”的细节,构成了我对这个国家最初和最后,也是最难忘记的回忆。

从机场到酒店,都是乘地铁。从南海线换到JR线,再换另一条线才到达酒店,但一点也不累。升降电梯几乎每站都有,而且始终开着,不像上海很多地铁站的升降梯,需要先按铃等待工作人员开启才能乘坐。省时省力这件事,一比较就体现出来了。

作为不会日语的游客,买地铁票是个挑战。大阪的地铁线路很多,当地人也未必能买对地铁票,买错票怎么办呢?现在就要隆重推出让我惊为天人的高科技产品――精算机。

这个地铁出口处的“小怪物”可以迅速帮你摆脱少买或是多买了路程的尴尬。只要把原先买好的车票去,几乎一秒种后,就能显示出你应该补付的金额或是直接退回你多付的硬币,与此同时补打出一张新的车票,凭这张车票就能顺利出站了。

换言之,乘客出发的时候,可以买一张最小金额的车票,然后一路换乘,随便去往哪里,只要出站前去精算机那里吞吐一下就行,省去了所有的计算之苦,真是方便至极。

大阪的地铁票也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小到只有两根小拇指大,却列示了所有的有用信息,而且票的材质是再生纸,可以回收再利用。日本人渗入骨髓的环保意识,让人叹为观止。

再说说巴士。一般市郊会有巴士,后门上车,前门下车,车子靠站后,车身会向候车区域倾斜大约20度左右,乘客上下车很省力,尤其是对腿脚不便的人更显贴心,等车门关闭,车身再恢复到水平位置。

当然,要是在上海,乘客和司机都会急死――谁耗得了这时间!

巴士上买票,是在下车的时候,只能投币。为了保证你有硬币,前车门设有千元日币的兑换装置,投入一张1000元日币,就会吐出总值1000元的一堆硬币,然后把应该支付的硬币投进去,听到司机说“啊里啊多”(“谢谢”),就可以下车了。

我唯一担心的是,这位司机师傅一天要说多少声谢谢呀!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 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意象造型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系统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情感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自助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符号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记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竹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Rhino结合KeyShot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视觉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传统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CAE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装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举例 禅学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仿生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波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仿生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幽默语言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谈分割与组合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谈分割与组合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胡卫军 张 帆")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文章根据产品设计中分割与组合的属性特征,分为实用性、趣味性分割与功能性三种类型,并对其表现方式与设计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关键词:分割;组合;产品设计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37-01分割与组合是产品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分割是指把整体或者有联系的东西分开,或把一个整体分成各个组合部分,根据需要发挥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与作用。设计中的分割,是为更好的组合做铺垫的,分割开来的个体是独立的,但不失其完整性。组合是指把若干个相同或不同的元素组织为整体,形成新的外观形象,发挥其新的组织功能,使其更加美观,更加实用,贴合空间陈设,更具亲和力。分割与组合概括起来包括三种类型:一、实用性分割与组合实用性分割与组合,是指根据产品的使用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使用功能的分割与组合。空间关系是这种方式的主导因素,使用者往往依据居室的大小和产品的尺度以及个人的兴趣,进行产品的大小、方向、色彩、质感等的合理搭配,以达到节省空间、实用美观的目的。

【图1】这套餐具设计由多个部件组成,当需要某个容器的时候可以独立使用,当不使用的时候可以组合在一起,直立或者倒立摆放,利用同类颜色相拼抑或不同颜色穿插,给使用者广泛的自由想象空间。   【图2】这组长椅的组合,适合多数人使用,整体采用简单流畅的曲线造型,呈现出一种节奏感与韵律美。将其解体时,单只椅子仍然发挥其使用功能。   【图3】整个沙发组合与拼图类似,造型采用正负形结合的方法,使用者可以根据颜色喜好和形体多少随心所欲的组合。

二、趣味性分割与组合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身心负荷压力的人们渴望获得心灵的解压,向往一种休闲回归的心态,在潜意识里渴望与产品发生对话,产生通融。因此,产品设计在保证物质功能的同时逐渐肩负起精神享受的作用。一件充满情趣化的产品设计,能缓解高新技术产品带给人们的冷漠感与紧张感,让人体会产品变化的乐趣。【图4】这款书架的设计就可以用积木的原理来解释,它的每个单元格子都是可以分解开来、独立使用的,也可以按照个人的构想组合成不同的造型。【图5】这款设计我们可以说是一款浴缸,也可以说是一套桌椅,很好地诠释了分割与组合的这一设计原则,情趣化味道较浓。

三、功能性分割与组合功能性分割与组合强调的是产品的多功能性,每个产品组件有独自的性能与用途,组合起来又可以附加产品的使用功能。因此,分割状态下与组合状态下的产品使用方式是不同的,给人最直观的体会就是一物多用,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在造型与功能注重创新外,这种分割与组合还融入了卓越的材料性能、科学的人机结构、精良的加工工艺,给产品注入了超值的品质,因此,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构成了产品设计功能性分割与组合的主体。此外,审美造型与人文内涵更使通过这种方式设计的产品变成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两者的珠联璧合让产品更具生命力与吸引力。

【图6】功能性分割与组合常见于家具设计之中。这款沙发与床的分割与组合,很好地体现了多功能性的原理。简约的造型与温馨的色调承载出一股清新、时尚的自然气息,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视觉享受。

【图7】这款座椅与书架的分割与组合依照造型的形式美法则,以单位椅子为基本模块,在方向、体量上做穿插、搭接等变化,从而组合成不同的立体形态。整体造型简洁概括,富于时尚感与现代感。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 丰田“召回门”对中国车业的启示 丰田的“中国丰田”路 丰田的中国决心 建设美丽中国是人民的福祉 从丰田拆解现代车想到的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人民的福祉 增进民生福祉与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福祉服务设计 广汽丰田:由车及人的全体系公益 丰田叉车的中国市场决心 丰田中国:“小”的艺术 中国之认同的现实与期望 谁开走了丰田车? 丰田重启电动车 丰田召回RAV4车辆不再回避中国市场 丰田看好中国汽车市场 将主推环保车填死角 不负父亲期望,好小子向福岛核救援送出中国泵车 丰田中国救火 丰田“混”在中国 小黑猩猩的福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丰田福祉车的中国期望 丰田福祉车的中国期望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融雪")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模特在2012深港澳国际车展上展示一款丰田福祉车

福祉车,被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事业部第一事业企划室高级项目经理柴田精太定位为:“给中国的老人和残疾人移动的自由。”

这种通常被国内汽车行业称为“福利车”或“无障碍车”的产品,在欧美称为“Wheelchair Accessible Vehicle”,即轮椅可通行车辆――方便行动不便人士的轮椅直接上下。

作为日本最大的福祉车生产企业,丰田汽车联手安飞士自2015年1月23日起在上海提供两种福祉车租赁。

在日本,福祉车是老人的生活必需品,平均每4位老人就拥有一辆。

2014年中国销售仅50多辆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日本总担当奥家裕嗣告诉《t望东方周刊》:“福祉车在日本的覆盖率,能够保障每个老人在生活半径5公里内使用到。”丰田车体株式会社是丰田汽车的子公司。

丰田福祉车占据了日本市场70%以上的份额。它对通用产品加以改造,中国人熟悉的丰田产品――从皇冠到威姿,均设有专供残疾和高龄驾驶者使用的旋转坐椅等方便设施。

奥家裕嗣介绍,福祉车分乘坐型和驾驶型两种。乘坐型福祉车可分为旋转滑动座椅车、升降座椅车、轮椅适用型车;驾驶型福祉车则分手动装置、脚动装置等类型。

比如,此次在上海推出的丰田ALPHARD埃尔法福祉车,副驾驶后排座位可以直接伸展到车外,乘客坐上后,按下按钮即可上下车。

“那些从轮椅移动到座椅感到困难的人,都适用这个设计。”奥家裕嗣解释。

ALPHARD 埃尔法是丰田旗下的一款商务车,售价在60万元人民币以上。

另一款在上海推出的HIACE海艾士福祉车,内有可升降平台,能让轮椅直接“开”进车内,并由安全带固定。这一功能更适合福利设施及医院使用。

在2015年春节期间租用埃尔法福祉车,基本保险加基本租金每天约1033元,同级别的普通七座商务车如别克Gl8是723元。8座的海艾士福祉车日租金1424元。

此前3年,丰田汽车在北京、上海和宁波无偿投放了15辆、市值1500多万元人民币的福祉车,期望“用于相关福利机构接送日托受护者等用途,从而验证福祉车在中国的实用性和使用需求”。

柴田精太表示,2014年丰田福祉车在中国售出仅50多辆。

对于这个数字,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常务理事赵强认为“极不正常”。

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但居家老人“走不出来”,养老机构主要靠120和急救车,由专业医护人员帮助老人出行,极大地挤占了医疗资源。

保险制度催生的大产业

奥家裕嗣说:“现在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比例9%,正是30年前日本的状况。”

丰田汽车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发福祉车,最初主要致力于改造残疾人自驾辅助装置和轮椅搭乘车辆。

“开始是‘私人定制’,每年销售不到100辆。2000年日本出台了介护保险法后,社会养老服务很快增长,现在福祉车年均销售2500台。”奥家裕嗣告诉本刊记者,包括福祉车在内,讨论日本养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介护保险制度。

介护保险属于强制保险,40岁以上的日本国民都必须加入。如发生护理费用,个人只需支付10%。

当年日本对于介护保险制度最大的争论点,一是介护保险是支付给使用者还是运营机构;二是介护者的界定。这两点也是欧洲国家争论的焦点。

经过多轮讨论,日本决定将保险费用支付给运营机构。在介护者界定方面,能够接受护理保险服务的人必须是年满65岁、被第三方机构认定需要护理的人。

另外,在40岁到65岁之间,有老年痴呆症、心血管疾病、肌肉萎缩症或帕金森氏综合征等16种病症的人,也可以接受护理保险服务。

介护保险制度唤起了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养老产业的热情和信心,更被视为激活了日本经济的新增长。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介护保险的主要资金源于财政支出,面对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已难堪重负。

中国市场如何启动

对于丰田福祉车而言,中国市场意义重大。

“福祉车是低利润项目,目前仍是亏损状况。”奥家裕嗣解释说,在丰田车体株式会社的体系中,福祉车在总盈利中的份额不到1%。

“因为日本市场有限,希望通过海外市场来实现经营持平。”他说,若需达到这个业绩,年销售额需突破25万辆。

丰田福祉车已经开拓东南亚市场和美国市场。在美国,年销售量约1000辆,东南亚则只有几十辆。

“也只有这样资本雄厚的大企业能够留下来。”赵强认为,“不少海外涉老中小企业都是默默地来到中国,又默默地离开。”

柴田精太则向本刊记者表示:“丰田有思想准备,也有计划。”

丰田福祉车在中国一开始就走上了合作之路,“我们跟上汽、华晨、金杯合作,把系统卖给他们。”柴田说。

丰田福祉车整车售价约100万元。华晨生产的金杯海狮福祉车,在基础型金杯海狮的价格上增加了约5万元,市场售价约17万元。

但即使如此,5万元的改装费对众多消费者来说也是需要“考量”的。

“我们希望能够享受一些免税政策,无论是对生产商,还是采购者。现在中国对养老业大力支持,比如养老机构能够享受床位补贴和一些建筑、翻新的补贴,但如果他们要采购福祉车,还没有优惠政策。”柴田精太设想,福祉车若能优先停车或高速免费,也是有益的。

华晨是中国首家“无障碍福祉车辆生产基地”,其他国内车企鲜有涉足福祉车市场的计划。

赵强表示,福祉车的关键技术是液压和电控部分,目前国内技术基本可以达到国际水平,关键因素是政策支持不到位,比如改装标准和牌照发放的双重制约。

“我们找了相关部门,希望能出台一个‘国家标准’。”柴田精太表示,“在日本有社团专门为企业发展解决难题,但中国规则不同,要游说多个部门。”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摘 要:架上绘画与现代设计是有差异性的,现代设计不同于架上绘画作品的是,现代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实用艺术。架

>> 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差异性 关于传统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性研究 浅析日本与德国现代设计的差异性 关于反腐报道与娱乐消息的差异性 感性设计中的文化差异性分析 论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性 浅谈设计素描与基础素描的差异性 健身锻炼与运动训练的差异性分析 表扬与积极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差异性教学的课堂设计 舞蹈与武术的差异性 关于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在维护上的差异性分析 浅谈现代防雷技术的有效性与差异性 关于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模式差异性的思考 关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探讨 关于学生数学差异性作业的应用 中国和国际建筑装饰设计共同点和差异性的研究分析 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差异性分析 海报设计中的文化差异性与同一性 海报设计中的文化差异性与统一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关于架上绘画与现代设计的差异性分析 关于架上绘画与现代设计的差异性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汪洪洋")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架上绘画与现代设计是有差异性的,现代设计不同于架上绘画作品的是,现代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实用艺术。架上绘画更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艺术家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欣赏方式,体现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表现 ,更侧重于自身风格和精神内涵的呈现 。关键词:架上绘画;现代设计;差异;联系;市场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34-01一、基本概念的认识“艺术”的大致分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两类。所谓“纯艺术”是相对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那部分造型艺术,具体的说即绘画、雕塑、书法一类的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既可以包括现代大机器工业的产品设计,又包括了手工生产的实用工艺品,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等等,其评价和确定标准只有一个,即实用的同时又具有艺术质的产品。文中讲的“架上绘画”是纯艺术的一种,就是指放置在画架上绘制的画的总称,区别于装置艺术、雕塑艺术等艺术形式。本文中提到的架上绘画是相对商业意味浓厚的绘画而言,与商业交易中的绘画应有一定区别。根据以上概念表述“现代设计”应归结为实用艺术的范畴是毫无疑义的,古代那些实用工艺产品也同样属于实用艺术范畴。本文中讲的现代设计是指商业范畴内的现代设计。二、架上绘画与现代设计的差异性架上绘画与现代设计是有区别的,现代设计不同于架上绘画作品的是,现代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其受到来自文化、地域、教育、市场等客观环境的控制和影响。与架上绘画相反,现代设计必须要和市场接轨的,在具有自身艺术审美的同时更需要迎合并接受商品受众(也就是客户)的趣味习惯和要求。面对商业化的市场规律,设计师设计处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对市场的附和并接受市场的验证。现代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需要知己知彼,又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却又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你事实上是“出卖”感情的人。认识和把握市场,有助于设计找准目标对象,心中有数,可以瞄准靶心,有助于自己的设计定位。设计师就需要用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利润。因此设计师的工作要与社会价值相联系,与人的需求相联系。架上绘画更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艺术家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欣赏方式,体现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表现 ,更侧重于自身风格和精神内涵的呈现与现代设计最大的不同就是绘画可以尽可能的少考虑市场和社会因素,客观的约束力比现代设计要小很多,艺术家的创作空间更为自由。这方面,后印象主义巨匠梵高无疑是最具典型的代表意义。梵高的创作无疑是极具个性化的,个性的作品中能看处他的狂妄不羁和苦痛挣扎,他生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所创造出的大量个性化作品从未卖掉过,就是因为其作品的极端“个性化”,以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设计是一种交互式沟通,是传达,而纯艺术中的架上绘画则更侧重表现,是情感的流露。两者在重视程度和倾向性是有较大差别。设计师做设计作品是不能完全凭感觉做的,在做的同时要考虑各种方面的因素,要寻找最佳的表达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觉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有效视觉语言。如香港著名的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所言:“设计异于绘画的地方是,设计师要顾及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不是纯粹个人的表白。”三、架上绘画与现代设计的关联虽然架上绘画与现代设计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但不能否认两者同属于一根藤的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早期绘画与设计的起源、艺术规律的相似性、形式美法则的相似性、设计必须具有绘画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等等。现代设计也是一种综合性造型艺术。既然是造型艺术,就要具备绘画创作的审美意识。准确、充分地理解架上绘画的艺术内涵,是提高现代设计师自身艺术素质和修养重要部分。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绘画艺术与设计就有密切关系,一大批画家从事设计教学,现代主义的画家康定斯基、伊顿、克利、蒙克等人,以基础课程教师的身份主持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基础绘画教学,从而也创造了设计的基础课程――三大构成,同时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设计师,也为今后的设计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在两者的结合上,靳埭强先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把现代设计思想和中国传统水墨有机结合,突出了设计的民族特色,从而立足于国际设计之林,再次证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经典。画家与设计师都需要有很高的绘画功底和艺术素质,具有高水平的审美情趣,追根溯源二者往往是彼此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四、结语架上绘画与现代设计既存在区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做为创作者只有准确、充分的理解二者间的差异和关联,掌握适度的分寸关系,运用二者之间共性的基础理论才有利于我们的创作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9篇

>> 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民间故事教什么”辩课碎想 立辩 备辩 激辩 悟辩 理性辩 辩场 臀辩 讳 辩 贫富辩 辩经 律辩 对辩误的辩误 是“争”是“抢”辩辩看 不辩是最好的应辩 党校学历之辩 “强政府”之辩 清官三辩 减肥黑白辩 禁忌辩识 辩出来的智慧 白求恩遗嘱真伪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已故艺术家夏碧泉既创作版画和雕塑,又拥有另一套艺术手法。他对展览、人和空间进行拍摄,并收集了大量他周围流转的出版物与未出版物。他将这些材料通过接触相版、相册、盒子和拼贴本的形式进行保存,洞悉了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个关于信息的流动和冲突,以及模拟信号时代图像的世界,就这样被压缩和收纳在他香港小小的工作室中。萨比赫创作的《横纹光》重新运用夏碧泉3000余幅数字化后的相版来探索21世纪档案文献的不同光景。

2016年11月11日至2017年3月12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第11届上海双年展。本届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由主题展和城市项目组成,主策展人为印度的Raqs媒体小组。

主题展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1至3楼,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92位/M艺术家参展。

“何不再问?何不从一个问题或者欲望的原点、末端、中点――

开始发问(因为‘提问’既是提出问题也是唤起欲求)?”――这段文字,是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受“印度新电影”(Indian New Cinema)运动先驱李维克・吉哈塔克(Ritwik Ghatak)的作品《正辩,反辩,故事》(Jukti, Takko aar Gappo, 1974)启发而书,它锚定了此次双年展的策展构思。

在Raqs的构想中,作为本届上海双年展主角的艺术家就如同一个寓言中的人物,抛出各种谜团和动机,提出必要、艰难而动人的问题,从而转化了他们自己所处的那个故事。

Raqs在他们的策展笔记中这样写道:

“何不再问”这个句子,既陈述了要求,也提出了疑问。其上升、旋动的形态,热烈拥抱各种讨论、争论和叙述,正是这些造就了我们的时代。就像一个长期监听宇宙深空噪音的聆听者,突然听到来自遥远生命的一个清晰信号;就像一个兴奋、健谈的流浪者,他的旅程被一句简短的警言截住――在飞行中、步伐中、在万千事物中――停下去呼吸、去思考、去歌唱、去狂喜、去哀悼,去细语、去尖叫,去持续地拷问:在这个世界上,“问题”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一次双年展是在时间进程上的一个记号。双年展的迷人之处在于,在若干个月的时间里,它占有了整个城市的想象力,然后又把这些想象力归还给这个城市。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1992年,吉比什・巴什、莫妮卡・纳如拉、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在印度新德里成立了Raqs媒体小组。“Raqs”是波斯语、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中的词,意指反复修行的苦行僧在旋转舞中进入的出神状态。Raqs媒体小组遵循着“运动中冥想”的宣言,身份多重,经常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偶尔也是策展人和哲学讨论的发起者。他们创作当代艺术作品、制作电影、策划展览、编辑书籍、组织活动,并与建筑师、程序员、作家、戏剧导演合作,其独特而创新的艺术实践方式对国际当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我们全球的境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和世界是什么关系?这个世界在宇宙中又处于什么位置?通过猜测性作品、恰当的科学实验、谈话,以及它们的累积,月亮站涉及世界中的某一刻,那时艺术、科学和哲学构成了一个联合领域,这一领域既对业余爱好者,又对专家们的探究开放。那一刻已然再临了。

乌云,能摇动山丘,也能毁灭森林,它们像火焰一样闪耀和无所畏惧,锋锐有力:马尔殊是吠陀梵的暴风神,能挥舞雷霆闪电。他们创造出模糊的疆域和迷幻的地带,同时由电脑控制的光线随着不断变化的节拍器的节奏,在巨大的反光池上方摆动。

宇宙光芒太刺眼,于是天文学家学会了从蜘蛛网式的复杂几何中看出宇宙细线。蜘蛛结的小宇宙,打乱了天文学的空间感受秩序和时间体验。在星系起源理论和蜘蛛网的增长逻辑间,蜘蛛给予我们以广阔无限的景观。

这些作家、神职人员、艺术家、运动员一直活在集体记忆里,但却没有相机拍下他们的悲惨结局。这件作品重构了20世纪伊朗历史上的关键时刻,那些自由战士们牺牲的场景。当务之急是让旧日的秘密重见天日。

G本晃利用能够运用引力原理的事物进行创作并重新想象了它们的轴和运动。她的装置和表演产生的动态环境是对物理轨道力学的科学探索,这在物理领域中被称为“三体问题”。

把三对陶缸内部和之间的空气用真空泵抽空后,它们就形成了一个系统。两辆叉车试图把它们拉开。一个张力场就此形成。

录像改编自李维克・吉哈塔克的最后一部电影“正辩,反辩,故事”(1974),这部电影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孟加拉一位身陷混乱的知识分子的故事。当图像、文本和声音幽灵似的将历史里的时刻与城市的当下联结时,观者也落进了电影主角称为“为活而活”的深渊;这是一场带着一种有“燃烧宇宙”之意识的旅程。

Raps媒体小组打造了一个复调策展结构,以艺术家为主角的主题展、终端站、复策展平台随着设置的22个问题渐次展开叙事,交叉展示各种风格的艺术视角。

在力的分合聚散之时,何物起舞?记忆会限制感知的视野吗?

我们能构思引力与月梦夜行的议题吗?飓风之眼看见了什么?

沉积物造反时会有何等样貌?

是否有必要找到难以辩认的轨道之轴线?

动物的天性是什么?

人类的天性是什么?

自然的天性是什么?

人造物的“天性”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占卜术的未来?场所的界膜有多柔韧?

幽灵的脆弱有着怎样的光谱?流程能够驯服力量吗?

当诸世界对撞时会发生什么?档案会出血吗?

什么?是吗?

如何面对其它的引力?如何与离别共存?

装置艺术论文范文第10篇

亚历山大·科耶夫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摄影师,作为政治哲学家的他,在很多人眼中只是一个摄影爱

>> 智者之眼,抑或哲人的美学? 神秘的“撒哈拉之眼” “邪恶之眼”的诅咒 寻求真相的智慧之眼 人生的“捷径”与上帝之眼 罗兰·巴尔特的中国之眼 《天使之眼》 温暖的能量 雅安农民的“乡村之眼” “枪骑兵”之眼的前世今生 海疆上空的“维权”之眼 《天空之眼》:上帝的抉择 都会旅者的心灵之眼 朝鲜妹的幻摩之眼 孔老夫子的养生经(四)人生三寿之智者寿 理想抑或常态:农地配置探索的世纪之摆 智者足球之“意念战争” 望地平线的千里之眼 柯云路:人生的捷径与上帝之眼 处方签上的“贺鲁斯之眼” 日渐锐利的双头鹰之眼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智者之眼,抑或哲人的美学? 智者之眼,抑或哲人的美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鲁明军")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

亚历山大·科耶夫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摄影师,作为政治哲学家的他,在很多人眼中只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记得没错的话,最初是在十年前(2002年)出版的《驯服欲望:施特劳斯笔下的色诺芬撰述》中,他作为新保守主义思想家施特劳斯的论敌一并被引进国内学界。后来,随着《黑格尔导读》、《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及《法权现象学纲要》、《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权威的概念》等译本的相继出版,才有了相对系统的介绍,得知他乃推动黑格尔在法国复兴的先驱,萨特、梅洛—庞蒂、拉康、乔治·巴塔耶、布勒东、雷蒙·阿隆等这些二十世纪法国思想界的大佬都曾听过他的《精神现象学》导读课。罗斯断言,科耶夫的黑格尔研讨班是当代法国历史思想的秘密源头。德鲁里亦认为,后现代政治的真正根源其实在科耶夫这里。或许正是因此,他的那些不是摄影的摄影作品,才会激起鲍里斯·格罗伊斯格外的兴致。

据格罗伊斯介绍,两年前(2010年左右),他意外发现了科耶夫游历世界时的这些“收藏”:五千张照片的幻灯片和九大箱明信片。他原本就对科氏思想感兴趣,这一发现使得他对其更觉神秘。同为哲学家——可以说都在后现代哲学这个框架之内,又同是生活在西方的俄裔,而且,不能说他们都是艺术家,但都热爱艺术是肯定的……诸多机缘,共同促成了“历史之后:作为摄影师的亚历山大·科耶夫”这样一个艺术项目。

可以说,“历史之后”(即“历史终结”或“后历史”)是科耶夫对于法国现代思想最重要的贡献,也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论点。虽然这并非科耶夫首创,而是源自黑格尔,但恰是经由科氏,它才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现代思想和后现代哲学。准确地说,科耶夫是黑格尔与后现代哲学之间的一道桥梁。在科氏看来,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是历史演化直至走向终结的杠杆。所谓历史,就是好斗的主人和劳动的奴隶之间相互作用或斗争所建构的。当有一天没有了主人和奴隶的界分,他们之间的对立、差异消失了的时候,历史也将终止。于是,主张自由、平等,使人的欲求得到普遍承认的法国大革命自然被视为历史趋于终结的标志。从此,主奴之间的承认转化为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战争消失了,流血消失了,哲学消失了,人不再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普遍同一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斗争,智者取代了哲人,意识形态让位于“绝对知识”。这很像马克思说的“自由王国”,而其中反复提及的历史之有限性又仿佛是海德格尔的调调。可见,科耶夫眼中的黑格尔,其实早已染上了这二位的浪漫色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科耶夫承认法国革命后历史真的趋于终结,人类真的回归至动物世界。格罗伊斯也提到,科耶夫并不认为现实已经进入“后历史”阶段。特别是在他后期的著述中,反而不乏对这一观察和论述的自省。1943年,在《法权现象学纲要》一文中,科耶夫还在诉诸普遍的“人性”及均质化国家和社会的理念。两年后,他积极向戴高乐建言,撰写了《法国国是纲要》,理论建构了一个新拉丁帝国(非民族国家),意欲和英美帝国、斯拉夫—苏维埃帝国一并形成三足鼎立的战略格局。且不知这是否受卡尔·施密特有关区分与权利的影响,事实是,在法国经济事务部工作的他的确主动参与了欧洲共同体的设计。据说,科耶夫还向斯大林写过信,但最终石沉大海,无果而终。由此可见,科耶夫虽然认肯社会主义,但某种意义上他还是预言了冷战随着经济一体化而不得不趋于终结;虽然他承认“后历史”对于人的自然欲望和国家均质化的肯定,但拉丁帝国的理论构想本身则意味着“后历史”并没有使国家趋于均质化,反而强化了建基于拉丁文明的帝国意识。言下之意是说,如果法国坚持民族国家意识,必然被英美帝国吞并。况且,他早就明确了,即便在一个均质化国家和普遍同一的社会,也须以某种权威维持公正。……这些显然有悖于普遍的相互承认的“后历史”状况。看得出来,其实和尼采、黑格尔一样,科耶夫的思想也存在矛盾的一面。1989年,深受其思想影响和启发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今天业已沦为学界的笑柄,甚至连福山自己都不再相信国家均质化的可能,重申了“国家构建”(2006)一说。这意味着,科耶夫其实不只是单纯的智者身份,他还有着哲人的一面,不时还扮演一下“帝王师”的角色。 2

这样的梳理显然过于粗疏了一点,不可避免地将科耶夫复杂的思想和实践简单化处理,但若没有了这个铺陈,他的那些不是摄影的摄影将变得毫无意义。对于科耶夫而言,这些摄影作品的意义不在于摄影(语言)本身,因为它与普通游客所拍的旅行照片没有什么区别,极少涉及摄影本身的构图、焦距、光影、景深等语言要素,而是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看世界的智者之眼,或一种哲人的美学。

科耶夫去过不少地方,利用公务之便,他还走访了许多国家,一路拍了数千张照片。此次展览除了部分摄影作品以外,还一并呈现了科耶夫的旅行手稿。不过,展览并没有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一张图片的具体资料(比如拍摄时间、地点等),观者只能通过图片本身所显示的内容窥得些许信息。

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科耶夫镜头对准的更多是建筑名胜和历史遗迹,比如教堂、宫殿,等等,很多时候画面中只有建筑自身,或是其某个角落,极少出现人或关乎生活气息的其他事物。无论从现实记录的角度,还是从一种个体审美趣味,科耶夫似乎更关注或感兴趣的并非“后历史”状况中已被理性所摒弃的荒诞、疯狂、混乱、冲动、本能、激情、欲望的喧嚣,也不是国家均质化后的大同景观,而像是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遗迹和废墟。镜头固着其上,时间就此凝滞,静谧而幽远,悲怆且高贵。格罗伊斯认为,注视本身就是对于历史和记忆的一种体验。与其说科氏意在呈现历史终结后的胜景,不如说是为了揭示历史的终结本身,或者说历史是怎么终结的。何况,“后历史”这一定义本身便意味着它无法绝对断裂于历史,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些许历史的痕迹。所以,“后历史”本身便带有对历史的反省,也就是说,不是别的,正是历史自己将历史推至“后历史”的境地。而且,这样一种荒芜意象,同样含有对于“后历史”本身的省思。说到底,它其实是在暗示我们,一方面,是历史将历史推至“后历史”的境地,另一方面,“后历史”的现实状况也不是理想生活的去处,同样是值得反省和检讨的对象。

当然,科耶夫的摄影并非没有丝毫的审美意识,从拍摄对象的选择到画面构图的意识,都深具光影的意味和形式的自觉。简洁的构图最为常见,它形成了对于历史遗迹的抽象提炼,使物象变得更加深沉凝重,从而极大地拉开了与世俗欲望之间的距离。格罗伊斯提醒我们,这可能与科耶夫关于其舅父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的研究有关。科氏也曾指出,纯粹的形式实践可以拯救(或超越)后历史时期可能堕入动物性的人类。这一点易英在《抽象绘画的理论死亡》一文中已作过讨论。他的结论是,尽管抽象绘画最终还是沦为装饰,但它的兴起本身却与大众文化的反思息息相关。包括摄影术,本身就是大众文化的产物。若如此,科耶夫无疑是以“后历史”的方式反思“后历史”。这说明科耶夫关于抽象绘画的体认还是符合当时的艺术史境况。我想,也正因此,在他1959年游历日本时,发现本土世俗文化中的形式感——比如武士道、茶道、能乐等——还葆有这一人之为人的历史基础与文化支点,他的镜头中也随之出现更多的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在他处——比如欧美——似乎不然。可见,这里面其实有两种“形式”,一是悬置于生活经验之上的纯粹形式,另一个是植根于日常实践中的形式自觉。不过在科耶夫这里,二者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因为它们共享了同一个“反思的对象”——“后历史”。就此而言,最具匠心的还属格罗伊斯。为了尽可能地忠实于科耶夫的“本意”,他并没有将图片冲洗出来,而是以幻灯的形式呈现在展场(尚不知科耶夫是否曾经冲洗过,但据说格氏最初是通过幻灯的形式接触到这批摄影作品的),而且,他在每一个幻灯前面,还特置了一个看台,以使观者保持对于——科耶夫眼中的——历史、记忆和时间的尊重。在我看来,这一观看的仪式恰切地回应了科氏对于形式的诉求。

如果这样理解这些摄影作品的话,那么科耶夫的形式自觉所暗示的其实是一种哲人的自觉,而不仅是智者(智术师)的意识。对于智者而言,他只需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即可,他并没有任何诉求和意欲;而对哲人来说,仅只这些是不够的,他还具有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欲望。也即是,如果在“后历史”的揭示中,科耶夫扮演的是相对论者和怀疑论者(或虚无论者)即智者角色的话,那么,对于“后历史”的反省和对形式及真理的诉求中,恰恰体现了他本质论者即哲人的一面。因此,与其说这里揭示的是一种智者之眼,毋宁说更像是为了呈现一种哲人的美学。

然而问题在于,迄今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史料可资证明科耶夫的摄影与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是一体的或直接相关。所有的论述(包括格罗伊斯的解释),即便再丝丝入扣,也终究是一种理论想象和嫁接,或只是一种妄加猜测。也许,这些图片只是一个摄影爱好者的旅行记录,其中的取材、角度、形式及风格只是体现了作为常人的他的一种个人审美趣味而已,甚或,更多就是借鉴自他所集明信片上的风格与趣味,而所有这些,原本与他的哲学思想、政治实践并无直接的关系。不能否认有这样一种可能。

话既至此,不得不说,格罗伊斯的“小阴谋”已经暴露无遗。要知道,格氏自己既是策展人,也是哲学家,甚至可以说,他也是一位智者,但我们不要忘了,他还有一重身份:艺术家。若从这个角度看,“历史之后”这个项目其实更像是他的一件作品。表面上意在建立科耶夫摄影与其政治哲学的内在关联,试图探讨一个人的思想与其视觉意识的内在联系,但事实上,它恰恰揭示了问题复杂的一面,即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摄影及审美趣味,就必然与他的思想相关吗? 3

在这个意义上,格罗伊斯策划的“历史之后:作为摄影师的亚历山大·科耶夫”无疑开启了一个新的问题视域:哲学家与其视觉创作及展览策划的复杂关系。在我看来,这里的关键在于:他们的视觉创作与其思想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何种关系?

譬如,近代思想家斯宾诺莎留下了大量的素描速写,这些素描与他的《知性改进论》及《神学政治论》、《伦理学》到底关系若何?史料显示,斯宾诺莎曾经迷恋光学,喜欢画画,《斯宾诺莎对于望远镜和眼睛的分析图解》这幅作品也足以证明他对于视觉或观看的兴趣与好奇。毋庸说,对视觉科学的迷恋与他对基督教的批判,以及对于现代性的认同是一脉相承的。相比而言,最具可比性的要数波德里亚与其摄影。不同于科耶夫的是,波德里亚是一位摄影理论家,所以,他的摄影作品也很专业,相对而言,科耶夫的摄影还是显得很业余。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追问:波德里亚的理论与视觉两种文本之间就一定能够建立起一种互文关系吗?或者说,波德里亚的摄影实践是不是一定依赖于他的相关理论呢?更为复杂的是,波德里亚除了摄影理论以外,还有他对于消费社会的批判,后者才是他的核心思想。因此,关键还不在于摄影理论与视觉实践的关系,还涉及他的整个思想谱系与摄影作品的内在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陆兴华的展览《之间》(2012年9月,上海桃浦),也可以作为一个探讨的对象。虽然陆兴华算不上哲学家或思想家,至少目前还是一个哲学研究者或哲学工作者。他的这个展览同样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提示:哲学的视觉介入,或者说,一种当代艺术哲学(因为他的所有演讲和大量文本都是从哲学的角度讨论艺术的)的视觉介入。

逻辑上,似乎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或同构性,但实际上,不仅在哲学家(或哲学实践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即便每一个体,也不乏内在分裂、多面、变异、复杂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对于当代艺术本身而言,这样的介入,或者说介入本身,就是一种拓展,一种实验,或一种生成。在这里,重要的既不是理论文本,也不是视觉形式,而是这个生成过程。按照阿甘本的说法,这一生成本身与其引发的可能的争议与论辩,共同构成了一部“装置”。在此,哲学家或作为艺术家的哲学实践者,只不过是这件装置中的一个构成元素而已。其中,既包含着语言,也包含了非语言。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装置”理解为朗西埃所谓的“制域”(regime),即元素与其功能间所建立的某种关系。譬如科耶夫的摄影,实际上,单纯地将其思想或其摄影作品从中抽离出来,都无法构成一件作品,它们所建立的知识关系与权力关系及二者所形成的这个网络,才是其意义所在,想必也是格罗伊斯的真正目的。当然,不管如何,根本上它还是策略化的。

还须赘述的一点是,这其中还揭示了另一个当代问题,即艺术实践、批评、策展包括艺术史写作之间边界的弱化或消失。某种意义上,科耶夫摄影这个展览,也可作为艺术家格罗伊斯的作品,同时,也是他作为批评家的一种理论实践,甚至,还可以视为一种艺术史的写作。同样,约翰·伯格所撰写的斯宾诺莎与他的素描三者之间,包括费大为策划波德里亚摄影展,都存在这个问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陆兴华的《之间》。因为整个展览的策划、设计都是由没顶公司完成的。那么,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表面上,没顶的介入是陆兴华展览的一部分,但实际上,陆兴华演讲、讨论以及这个作品都可能是没顶公司的作品,或是其“装置”的一部分。不消说,这里已经彻底消解了策展人、艺术家、批评家、学术主持等多重身份的边界。

上一篇:插画艺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西方美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