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10-20 03:23:26

浅谈初中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深入探索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初中学生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自我的真实的语文能力。

那么,在新课标优化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呢?要引导学生“做主人,乐于学,得方法,入轨道”。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

一、培养初中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了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了,要么放任自流,初中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每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后,宜总结此体裁课文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点,分析此体裁课文的写作特色,譬如形象性、知识性、真实性、抒情性等,然后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用运,以做到学以致用,在阅读的同时积累写作方法。以后在教授这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胆领着学生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一篇说明文后,归纳出阅读说明文应主要弄明:A.说明的对象是什么?B.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C.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D.说明的对象有哪些特征?E.说明的语言有哪些特色?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二篇说明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初读、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归结说明文要弄懂的五个知识点。通过这种课堂上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改变漫无目的的不良阅读习惯,有效达到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初中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故不再赘述“写”。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初中生都能做到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平素所忽视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婴儿哇哇坠地到成长为一名初中生,随着他们自身知识的增长、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进入了成长的“烦躁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开始有点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常常不作深入思索。俗语说得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亦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如当一名初中生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发现电视节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仇”读成“choú”,如果这位学生能深入思考,联系到课堂上老师读“qiú”,想到是主持人读得对或老师读得对?带着疑问翻开字典,发现主持人念错了,那么这位中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了巩固、提高。

三、培养初中生练口的习惯。

培养初中生练口的习惯,具体应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⒈在静态语境中练基本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适宜的练动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练口前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正确流利”。练口开始时是要求学生注意讲话时的声调、仪态,先要求把话讲完整、讲清楚,进而要求生动、感人、精彩。这样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就会养成好习惯,就会练就“说话”的本领。

2.把课上活,促进交谈。学生在静态语境中说话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当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更多的将是动态的交际语境,因此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初中生对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初中生这种适应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把课上活,要为各种形式的交谈创造有利条件:A.创建“对话、答问、讨论”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机智诱导下,捉住机会,利用更多的动态交流语境,积极练口。B.围绕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钻进去、跳出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说起来、争起来、辩起来。做到这些,语文课才能活起来。C.教师要及时发现说、争辩活动中那些有新意、有创见、高水平的发言,并及时鼓励创新的见解,激励争辩双方,进而让学生形成一种敢说、爱说、会说的风气。

3.样板效应,熏陶感染。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力求做学生在朗读、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榜样;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寻找常见的高水平的样板,进行学习、欣赏、评论、效仿。如收看电视辩论节目、体育比赛实况的解说等等,让学生欣常高水平的“说话”。认定样板,找到差距,学生自然会在效仿的过程中学到真本领。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中早就制订了教育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一条,并就指导学生读、写、听、说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细心聆听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等。这不仅是以法的形式突出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而且还明确了开拓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能力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说,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至关重要。好习惯一生受益。

上一篇:高效的课堂,从“活用”教材开始 下一篇: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