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一步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20 02:20:22

我国进一步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摘要】我国已初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本文概括了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结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 改革 对策

根据我国统计局13年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接近13.7%,其中65岁以上人口接近9.1%。这一数据显示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国家,对加快养老保险建设提出迫切需求。

近年来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提升,养老金数额逐步提高。但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养老金收支矛盾大,基金来源单一,2014年,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10亿元,其中个人缴费666亿元,财政补助1498亿元,各级财政补助占基金总收入的64.9%。基金管理效率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不高。虽然我国基本养老制度设计替代率为59.2%,高于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的最低标准55%,而事实上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后一直下降,2011年为50.3%。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此外,我国规定养老金在提前留够2个月支出以外的基金应该全部用于购买企业债券、国债、投资股市、银行储蓄等等。不能投入到营业性机构和金融机构,这就导致了基金收益甚小,无法真正满足现阶段我国实情对养老金的需求量。养老金隐形“双轨制”仍存在。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机,结束了我国“双轨制”的时代。但并轨之后的“职业年金”又成为争议焦点。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国务院明确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方面,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此举将保障改革人群的新养老金水平不低于现有水平。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待遇并未发生改变,更多的只是改一改形式或换一种模式进行。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又更像是设立一种隐形的“制”。养老金空账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处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改革时“老人”不用缴费,“中人”缴费不足,因此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去发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社会广泛关注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转”。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一直在进行改革。2014年8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味着保险业将迎来全面升级发展的新时期。保险业“新国十条”的颁布,预示着未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新的新方向。其中关于养老保险提到了:要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推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发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探索对失独老人保障的新模式。发展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根据《意见》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笔者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统账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小统筹+大账户”的模式,即提高个人缴费的比例,降低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比例,并且对个人账户实行与缴费年限挂钩的较高的记账利率。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第一,形成较强的缴费激励,鼓励积极参保、长期参保;第二,改善社会统筹基金收不抵支的现状,减轻财政压力;第三,环缓解目前个人账户难以做实的问题。

第二,将职业年金改为自愿参保,推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同时提高税收优惠比例。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推行企业年金自愿参保制度,在一般企业中推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能够有效改善现行现行制度下存在的“隐形双轨制”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而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比例的提高,能够鼓励更多职工增加养老保险支出,解决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不高的问题,并且能鼓励更多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第三,实现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应通过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制度,统一调剂使用中央下拨以及省级财政承担的基础养老金,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经办管理服务,并实行垂直管理,统一投资运营个人账户基金等方式实现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

第四,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不断延迟,因此延迟退休年龄是减轻养老金的收支矛盾和空账运行的现象的良策。但在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时,要注意“小步渐进”,只能是每年延迟几个月,经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长时间来完成平滑过渡。可以通过强化“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让职工自愿延迟退休。

第五,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养老保险,创新养老保险产品。在《意见》中提到要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而在这一领域商业保险恰恰可以大有所为。例如,加快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统一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此外,为鼓励居民投保商业性养老保险,可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而减轻税收负担,增加保险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浩.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014.

[2]钟文霞. 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民营科技,2009,(8).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化的研究 下一篇:物流外包风险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