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针叶林蛀干害虫云杉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观察

时间:2022-10-20 02:05:09

天然针叶林蛀干害虫云杉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观察

摘要:1998年以来,云杉八齿小蠹在延边州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在敦化市新开岭、新立、秋梨沟、红石、小牡丹等5个林场危害极为严重,致使天然红皮云杉集中连片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通过2004-2006年对云杉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进行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云杉八齿小蠹在本地1年发生2代。每年6月初,7月中旬,8月下旬出现3次成虫高峰期。第1高峰期为越冬后成虫,第2高峰期为第1代成虫,第3高峰期为第2代成虫。

关键词:红皮云杉;蛀干害虫;云杉八齿小蠹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51-2

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虫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等省;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寄主主要为云杉属(Picea spp.)种类、落叶松属(Larix spp.)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该虫筑坑于树干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坑道为复纵坑,猖獗发生时可导致树木成片枯死。自1998年以来,云杉八齿小蠹在延边州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对于当地天然针叶林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造成严重危害,可致红皮云杉整株连片死亡。

该虫以前报道,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落叶松树干基部或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少数在枯死幼树皮下或旧坑道内越冬,生活史不整齐。5月中下旬出蛰为害。

为了正确掌握该虫在敦化林区的活动规律,笔者自2004年至2006年对本地云杉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其结果与先人报道有所不同。表明云杉八齿小蠹在不同地点具有不同的生活史及生活规律。

1 试验条件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于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在敦化市新开岭林场(东经127°45′10″-128°14′25″,北纬43°16′40″-43°26′20″)三股流作业区37、39、40、41、42林班对其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1 自然寄生状况观察 于5月4日至8月末在寄主林分内选择风倒木红皮云杉进行观察,每隔3d在同一株寄主木取10×10cm样方剥皮调查,记录各虫态时期不同变化。

另选择红皮云杉健康新伐的径级18-30cm,长1.6m为寄主木,每2-3根放1堆,寄主木两端用油漆涂抹,防止水份增发、干裂。调查方法同上。

1.2.2 饲养笼罩观察 于林内选择向阳开阔地,两端用小枕木垫起后用枝条弯成弓形,两头插入地下,每堆4-5根固定,弓形高度140cm左右。清除杂草和腐殖层,四周用土压好,网架用细沙网罩住,有拉锁关闭。人在里面可观察。

分6个组测试。于7月上旬,每组放入小蠹200头新的成虫,观察自7月始至9月该虫的生活史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云杉八齿小蠹各虫态、世代不整齐。成虫从5月初至9月都能见到。卵在6月份和7月下旬8月上旬均能看到。幼虫6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能看到。蛹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均能看到。其生活史见表1。

表1 云杉八齿小蠹生活史

月份

虫态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成虫 + + + + + + + + + + + +

卵 * * * * *

幼虫 - - - - - - -

蛹 Δ Δ Δ Δ Δ Δ Δ

注:成虫+、卵*、幼虫-、蛹Δ、成虫死亡、无虫态O

由表1可看出,云杉八齿小蠹在敦化世代表现不整齐。特别是在6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上旬这3段时期,成虫、卵、幼虫、蛹各虫态都存在。不易识别发生代数。

经饲养笼罩内进行观查。7月上旬新成虫进入寄主木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数量极少,8月中下旬可见到幼虫和蛹,9月上旬为成虫。结果见表2。

表2 云杉八齿小蠹网罩观察结果

月份

测试组别 6月 7月 8月 9月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供试新虫源

1组 + + + -

* * * - + + 0 0

供试新虫源

2组 + + + -

* * * * + + 0 0

供试新虫源

3组 + + + -

-

* * * + - + + 0 0

无虫源

对照组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产卵后虫源5组 + + + +

0 0 0 0 0 0

产卵后虫源6组 + + + + +

0 0 0 0 0

注:成虫+、卵*、幼虫-、蛹Δ、成虫死亡、无虫态O

结果表明,自7月上旬新成虫进入寄主木后,于9月上旬发育为成虫,此期该虫可完成1代。

3 小结与讨论

掌握云杉八齿小蠹生物特性在防治工作中有着一定的重要性。该虫在国内只有少数报导,且为1年发生1代。通过野外观查,尽管云杉八齿小蠹各虫态不整齐,但通过网罩内观查,确定为云杉八齿小蠹在当地1年发生2代。

根据几年来的测报资料来看,云杉八齿小蠹在一年当中,于6月初,7月中旬,8月下旬会出现3次成虫高峰期。第1高峰期应为越冬后成虫,第2高峰期为第1代成虫期,第2高峰期为第2代成虫期,即所说越冬代。

参考文献

[1]殷蕙芬,黄复生,李兆麟.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九册――小蠹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31-132,

[2] 桓国江.云杉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48-150.

[3] 孙晓玲,高长启,程彬,等.应用信息素监测云杉八齿小盆的扬飞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3):7-8.

[4] 蒲晓娟,陈辉.小蠹类害虫发生危害的关键因素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l):87-90.

[5] 段焰青,叶辉,李青青.小蠢虫对针叶类寄主树木的选择危害机制[J].昆虫知识,2006,43(l):16-21.

[6] 邱德勋,霍绍棠.云杉八齿小蠢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J].昆虫知识,1958,4(6):264-268.

[7] 肖良.云杉八齿小蠹在欧洲大发生[J].植物检疫, 1992,6(3):188-190.

[8] 王志明,杨斌,魏春艳,等.长白山林区云杉八齿小蠹的危害及防治[J].植物检疫,2008,22(2):89-91.

作者简介:杜继生(1968-),男,吉林敦化人,就职于吉林省敦化市林业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

上一篇:苹果――番茄复合饮料的生产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园林的布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