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20 12:39:21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分析

摘 要:自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启动"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工作以来,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规模大幅增加,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场地保障。在分析开放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学校体育场馆发挥资源优势,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体育场馆 开放

一、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

(一)高校体育场馆概况

高等学校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教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主要服务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公办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主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投资兴建,体育场馆开放不以营利为目的,开放所提供的服务,包含了部分私人产品的特点,即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又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即场馆开放的非营利性。所以从这两个特点可以得出结论: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所提供的产品性质从经济学角度上应属于一种准公共产品。

(二)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政策支持

1.《体育法》规定“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

2.《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指出“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3.《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4.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三)当前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背景

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然而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体育场地存在设施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现有体育场地开放率和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目前,我国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已经超过100 万个,65.6%以上体育场馆在学校,但多数没有对社会开放。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平方米,而我国人均不足1平方米。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是全民健身的重点工程,将促进《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落实,带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进步与完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盘活了学校体育场地,有效缓解了群众性体育健身场地严重不足的矛盾,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肯定和赞誉。学校场馆开放工作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温暖民心、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提升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重要民生举措。全国高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在不断深入的同时,将大力促进高校与社区的密切联系,特别将推动学校、社区相结合的体育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全国高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将为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开发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充分应用,将我国群众体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

1. 对外开放主要场馆。高校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主要有是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以及羽毛球场等。篮球是在群众中普及率最高的体育项目,高校篮球场、排球场资源较为丰富,没有明显的紧缺性。高校一般至少有一块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地(含标准足球场),许多企事业单位开运动会都需要借助高校的田径场,因此,田径场成了高校开放运营的主要体育场馆。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项目也深受群众喜爱,这些场馆主要都集中在学校,同时面向社会开放。

2. 对外开放时间安排。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间大都是节假日全天和工作日课余时间。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之所以要选择在工作日课余时间对外开放,就是为了能够更多的满足学校附近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一般晚上入馆运动的都是中、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人,他们白天要工作,没有时间开展体育锻炼,只有晚上下班之后,才会到学校的体育场馆运动,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寒暑假期间,体育场馆的开放不会对学校的体育教学造成影响,所以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理想时间段。

3.对外开放对象。高校将对外开放的对象分为本校学生、本校教职工、校外个人、单位及社会团体四类。据调查,所有高校体育场馆都对本校学生和教职工开放,有73.3%的高校对单位和社会团体开放,80%的高校对校外个人开放。

4. 对外开放形式。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按服务的性质可以分为无偿开放、有偿开放、无偿和有偿结合的三种模式,大部分高校选择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形式,可见有偿无偿相结合的形式在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中是主流的形式。

二、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管理对策

1. 完善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的规章制度。要使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健康发展下去,高校还要强化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关系,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相关规章管理制度,确保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能够有章可循。

2.引进专业管理团队,推进场馆专业化运营管理。为有效提升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主动适应社会健身的发展需求,就必须提高高校场馆现有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引进既掌握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又擅长业务经营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为高校体育场馆的高水平运营提供人才支持。专业化的运营管理能在运营手段、运营项目等经营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管控体育场馆的维护成本,提高场馆运营效益。

3.丰富运营模式,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传统的运营模式很难满足个人和团体的体育需求,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员应更新经营思路,通过丰富新颖的体育健身项目,才能吸引广大群众前来健身,提高场馆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制定合理的开放计划和收费标准。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需要科学制定开放时间,在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学生课外锻炼与向社会开放这对矛盾的同时,提升体育场馆运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充分利用国家财政支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政策。自2006 年8 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启动“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工作以来,经过第一阶段(2006 年-2007 年)的试点和第二阶段(2008 年-2009年)的全面推广试点,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大力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协作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部级试点单位已经覆盖29 个省(区、市、生产建设兵团)62 个区(市)531 个学校及公共体育场馆,国家累计投入约2000.00万元。试点开放过程中,学校因地制宜,探索并完善开放模式与长效机制建设,为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国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的深入推进。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试点单位所在省、市的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地方政府“两个文明”建设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地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公安、税务、财政、工商、民政、物价等部门积极协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政策和财政扶持措施,使高校场馆“开放”工作扎实推进。

为了给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体育和服务和优惠政策,就应该坚持以有偿开放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向社区居民和学生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既满足学生教学、训练的需要又可通过向社会开放获取一定经济收益。此外,寒暑假期间高校借助体育场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提供其他专业的体育服务,形成区域性文体中心及产业链,既提高场馆的社会效益,又增加场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04.

[2]李燕秋.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6.

[3]张丽丽,论高校体育场馆对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2007(2):20―21.

上一篇: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因材施教的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