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教学形态改革

时间:2022-10-20 12:36:38

高职课堂教学形态改革

摘要:以《室内环境检测》为例,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状及不足入手,阐述了依托企业项目,融职业标准,推进真实项目、真实角色的“双真”高职教学形态改革。

关键词:真实项目;真实角色;双真;职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46-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面向基层生产第一线与实际工作现场所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在经历了12年的快速发展后,大多数高职院校虽都已明确课程项目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但在项目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仍存在较大分歧。虚拟项目起步虽早,在课程教学中占主导,但随着时间推移,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因此部分课程已开始尝试采用真实项目进行课改。笔者以《室内环境检测》课程为例,依托企业真实项目,融合职业标准,推进真实项目、真实角色的“双真”教学形态改革。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状及不足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毕业生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后,仍无法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究其原因,还是课程改革没有真正到位: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没有真正与岗位技能接轨,教学环境和氛围没有和企业生产环境相融,师生关系和所扮演的自身角色没有转换为企业的生产关系等[1]。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一定要摒弃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之为让学生能深入其中、身临其境的项目化教学。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对专业课程特别是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使专业课程的学习与企业真实项目的要求相统一。以《室内环境检测》为例,改革后课程采用虚拟设计的项目化教学,学生分组完成五大项目,课程评价采用结果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是由教师对学生技能进行考核[2]。经过近几年的实施,发现存在以下弊端:

1.项目是与企业共商后确定的,之后几年都不曾改变,无法适应企业、行业变化;

2.采用的是虚拟项目,在本门课程中主要是指采样地点是虚拟的,主要是学校的一些教室或办公室,这些场所往往装修时间较长且家具数量不多,所以样品分析发现无一指标超标,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

3.编制的报告不为它用,仅仅是给教师批阅的,因此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缺乏细心、耐心及对数据负责任的态度;

4.项目中学生是固定分组实训的,但是对其中的角色没有明确规定,是由组员自行商定的,因此最终出现了以下两种现象:一种是组内其中一名学生会负起全责,其他同学全是“观望者”的角色,最后这名同学能完成所有技能,另外同学知之甚少;另一种是所有实训项目中每位同学都承担的相同的其中一个角色,最后的结果是某名同学只会其中一种技能,其余则不会;

5.原先期末考核是由学校老师考核,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对此,笔者以就业为导向,以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员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将教学内容融合职业技能标准,学生分组扮演企业员工的不同角色并作互换,明确岗位职责,推进真实项目、真实角色的“双真”的教学形态改革。

二、实施方案与方法

笔者以《室内环境检测》为例,提出实施方案,谨供相关同仁参考。

1.课程教学内容来自企业真实项目,数据要求真实准确。课程主要是室内环境中氡的测定、甲醛的测定、苯及苯系物的测定、TVOC的测定和菌落总数的测定这五大项目,所有项目均来自杭州福尔萨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真实项目。根据项目内容的复杂程度和操作步骤的多少,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而每一工作任务的学习与操作都按以国家标准、职业规范等业务操作流程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项目检测数据要对公司客户负责,因此学生必须对照标准要求亲自完成项目运作,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对检测提供的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有效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2.课程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明确职责。项目化角色“全真”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过程,它强调学生和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企业项目运作过程真实情况设置项目经理、采样员、样品交接员、实验室分析员、报告编制员五个岗位,全班分成两个小班教学,每小班按五种角色分为5组,每次实训时由5组中各挑选一名,随机组成项目组,在5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岗位互换。

3.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效果的真实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的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一般都是考虑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卷面成绩,但角色“全真”的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项目导向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以及角色扮演的统一,以能否完成项目任务以及角色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定。具体而言,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基本职业素质、角色扮演能力、数据准确程度等多方面,课程评价改为期末理论考试(教师评价)和实践操作(企业评价)相结合、项目完成情况评价(企业评定,主要针对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程度)和过程评定(教师评定、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模式。

总之,这种真实项目、真实角色的“双真”教学模式,能很好的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虚拟实训职业环境氛围与真实实训职业环境氛围融合、虚拟实训岗位与真实实训岗位融合、教师与学生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具有目标性、实践性、全真性、系统性强等特点,特别是能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亲身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样品采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管理、对外服务等日常的生产、管理活动,真正体验一个企业项目实施运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邱晓岩.试论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工作室”的校企共建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2].李英,陈志君.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更新[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101-103.

[3].蔡铁权.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葛明贵.创新教育视野中的教师角色意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45-46.

作者简介:干雅平(1983-),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分析、职业教育课程。

上一篇: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流动性研究 下一篇:创新与实践——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