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诊断学”的期末考试成绩谈学风建设

时间:2022-10-04 01:08:26

从“诊断学”的期末考试成绩谈学风建设

摘要:2011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的诊断学期末考试成绩较差,“诊断学教学组”认真地分析、探讨与成绩差有关的可能原因,以便找出对策。研究后一致认为,不良学风是导致成绩差的根本原因。如何扭转或纠正呢?首先,要把学风建设提高到党和国家接班人的培养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层面来认识;其次,良好学风的建设需要教、学、管三方齐抓共管,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能奏效。

关键词:诊断学;期末考试成绩;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20-02

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显示:2011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的诊断学期末考试成绩较差,而且显著地差于往届。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学风问题。在此就以诊断学期末考试成绩为切入点谈谈学风建设问题。

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共有114名,分为两个行政班。本期末两个班的诊断学考试成绩为:1班参加考试人数为55名,优秀(90~100分)2人,所占比例3.64%;良好(80~89分)10人,所占比例18.18%;中等(70~79分)19人,所占比例34.55%;及格(70~79分)19人,所占比例34.55%;不及格(59分以下)5人,所占比例9.09%。第1行政班总平均分数为69.64。2班参加考试人数为59名,优秀(90~100分)0人,所占比例0%;良好(80~89分)6人,所占比例10.17%;中等(70~79分)14人,所占比例23.73%;及格(70~79分)24人,所占比例40.68%;不及格(59分以下)15人,所占比例25.42%。第2行政班总平均分数为61.37。两个班的考试成绩均较差,2班尤其差。本届学生所用教材与以往一样,本学期试卷亦是按照教学大纲命题,试题的量及难易程度均适宜,并且与往届是相一致的。然而本届学生的诊断学期末考试成绩却是历届本专业学生诊断学考试成绩最差的一届。针对考试结果,我们“诊断学教学组”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和分析,探讨与成绩差有关的可能因素,以便找出对策。

一是教师方面。负责2011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诊断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的“诊断学教学组”的4名成员中,有2名正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3位高级职称的教师从事临床实践和诊断学教学均有数十年的历史,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而其中1位讲师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丰富的诊断学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诊断学实践教学经验。这样的诊断学教学队伍可谓之精兵强将。从师德方面看,4位教师均有很高的师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为了让学生听懂、学会、获得更多的三基知识,在正规课时之外还花费时间给学生认真、耐心地答疑、辅导,学生是有口皆碑的。二是教学的环境和条件方面。学校的医学院有一栋理论课教学大楼和一栋实验大楼,能分别承担数千名学生的教学活动,楼内有多媒体、电教室,计算机房,各种标本室,音像实验室,电子模拟人实验室等,一般高等院校所具有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工具这里也应有尽有,给学生提供了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三是学生方面。(1)专科学生的基础较差,入学录取时分数较低,这无疑会影响入学后的学习成绩。这也可能是两个行政班成绩有差别的原因(1班学生入学时的分数高于2班),但这只是一个方面。从实际调查显示:一班学生学习习惯好、到课率高、勤奋学习者多,而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差多了,这可能是两个班成绩差别的关键因素。原有的基础差是会影响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但是,学习医学知识勤奋更重要。(2)学风问题。相当数量的专科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不能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习环节,到课率低,认真听课率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率低,实验课上不能认真操练。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临阵抱佛脚,不求获得知识,只求考试过关。对于本课程的三基知识未学懂、未掌握,焉能考出好成绩来。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学习努力,考试成绩较好。“诊断学教学组”的老师们一致认为,学风问题才是影响成绩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是导致成绩差的根本原因。

学风指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反映。从广义上讲是学校全体人员(师生员工)在治学理念、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综合体现[1]。好的学风可以成为学校的一种优良传统和风格,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学校来讲,学风问题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并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本身来讲,学风会影响其学习成绩,甚至一生的成长和前途[1]。目前,全国高校中,在学风方面普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波及到我校来,尤其是民办高校,更容易受到这不良风气的冲击。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本专业专科的就业前景不好,学习成绩好也并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认为除了少数人能够专升本继续学习、少数人凭关系能找到较好的工作外,绝大部分人是找不到较满意的工作的,学习成绩的优与劣结果都一样。因此,学习的动力不足,不主动、不刻苦,甚至不愿意学习,很散漫、到课率低等。这样必然导致学习成绩差,补考率上升,还有少数者中途退学[2]。

上述的学风状况,必需极力扭转或纠正。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当前不良学风的局面呢?首先,必须认识到学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要把学风建设提高到党和国家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等层面来认识。其次,要认识到学风建设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等诸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就高校来讲,学风建设需要教、学、管三方面齐抓共管,并且要花大气力、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能奏效[2]。

学校对于学风建设不但要制定总的方略还要有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且要着重于实施。学风是学校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方方面面作风的集中体现。所以,学校办学宗旨和理念应该在学生中生根,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不仅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并且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并应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学管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规范的管理是良好学风和教学质量的保障。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并且要十分严谨和深入,管理队伍本身的素质也要提高。同时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建立适宜而明确的奖惩机制;在学生学的方面,目前问题较多,如前述的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压力和紧迫感等。从实质上讲,这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需要认真地进行教育。我们需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技术本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精神成人”,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才能、身心健康的人[3]。

学风建设应该是学校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体现。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们在学习上奋发向上、你追我赶,自然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1]。

参考文献

[1]李超峰.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南论坛,2008,(4):10-12.

[2]王亚利,温晶晶.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50-51.

[3]阮显忠.新形势下高校育人的点滴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23-24.

作者简介:刘海英(1941.11-),女,河南南阳市,汉,主任医师,大学本科,心血管临床与医学教育。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能力教师队伍建设与管... 下一篇:论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下教师行为的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