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进步

时间:2022-10-20 12:21:54

英语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进步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反思性教学的一些例子,说明了反思性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反思性教学能够弥补教师培训的不足,让教师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做”。反思性教学可以促使一个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反思性教学 重要性 必要性

所谓反思性教学,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不断自我调整,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想法或困惑记录下来。比如:课堂教学中哪部分最精彩?教学目标是否都得以实现?哪部分最不如意?为什么?今后如何改进?哪些学生的表现进步或退步了?通过这样的反思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今后的教学,促使教学最优化,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也曾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实践表明,教师若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勤于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必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

一、反思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对学习有信心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情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满信心。有一次我在教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级,首先我进行了十个单词的听写,其中一个是surprise。还有一个重点操练了一个句子,而这个句子的选定是跟他们平时纪律差有关,其目的是借用这个句子来提醒他们:We should learn to control ourselves,although sometimes we will be out of control.令我惊讶的是全班同学都学得非常的卖力,声音非常洪亮,完全不是平时那种有气无力的状态。我接着又不失时机地穿插了反身代词themselves,ourselves,himself,herself及self与selves的区别。这时有一个学生忽然从外面回来说了一句非常简单的英语:“May I come in?”我知道该学生英语基础极差,以前从未开口说过英语,的确给了我和全班一个大吃一惊。于是我也用英语回了一句:You are very polite,and you give us a big surprise.再次有意无意地把刚才听写了的单词surprise重新在新的语境里运用一次,让他们更轻松地掌握好单词。接着我就抓住此生的闪光点――不怕出丑,能大胆开口讲英语。我发现其他学生非常羡慕他,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有股讲英语的强烈愿望。我接着就趁机教他们这两个词组be polite to somebody,give somebody a big surprise。由此可见,善于利用情境并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为精彩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接着学生又学到了词组be used to doing与be used to do的区别。此时我叫一位学生造句子加以运用,而这位学生精彩地造了一句:“My desk mate used to sleep in class,but now she does not sleep in class.”原来他的同桌正在昏昏欲睡,他机智而又友善地提醒:“我的同桌过去经常在上课时想睡觉,但现在不会了。”他的机智回答令淋漓尽致地为本节课添上了精彩的一笔。通过本堂课,我意识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学习动力。

二、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

在一次上课时,天气比较闷,学生有点烦躁不安。看到学生心不在焉的样子,我灵机一动,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式,把本来由我自己讲的课文由学生讲。即我叫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给出的内容,由学生自由讨论而不是由老师讲解,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讨论的形式是自由组合,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前后左右或者是其他组的同学。而且我点出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当组长,把一些较容易的题目由组长讲解给其他的同学。这样组长有一种成就感,而其他同学也比较没有“压迫感”,觉得比较轻松,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就提高了。在班级里,我故意跟学生开玩笑说:“你们真厉害真有魅力,我甘拜下风。”学生也会心一笑。学生游离的情绪被牵引到了课本,课堂里形成了一派别致的热闹:叽叽喳喳地议论,交头接耳地切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诱导他们调整自己的听课节奏,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又是教学的及时反馈评估。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议(辩)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应保证学生充分思考,激起思维浪花,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在学生心绪不宁时,与其作一番慷慨激昂的动员报告,倒不如让学生自己主导进入学习的新天地。

三、反思学生中“没问题”的反常现象

在课堂上大多老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解知识,而学生似乎也听得津津有味。当讲解完之后,老师常常怕学生没有听懂,便问:“有问题吗?”下面是一片安静,没人说有,也没人说没有。老师便急了,再问:“有问题吗?把有问题的地方都提出来。”在老师的一再追问下,陆陆续续地听到有几个如猫叫的声音冒出来:“懂了。”由于学生的基础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差异,对于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总是会有部分同学有疑问。可是当老师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时,不懂的学生为什么不问呢?后来为什么又说懂了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因素:1.问题太多,不知从何问起,于是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有些学生由于初中没有学好英语,基础教较差,进入高中后学习跟不上。虽有改变现状,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头再来,艰苦奋斗的雄心壮志,但面临接踵而来的困难和压力,在各种诱惑面前还是摆脱不了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影响,最终还是选择了错的道路。2.过度关注教师的重视,挫折能力较差。这类学生比较看重老师对他的评价,老师若经常表扬他,他的成绩就上去了,若老师稍有批评他或者冷落他,他就觉得老师看不起他,那么他的成绩就会下降。3.胆子小,不敢问。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进行有必要的思想指导也是很重要的。他们怕提问题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缺点,暴露了缺点,轻则被其他同学轻视,重则遭到老师的批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方方面面的疑惑,问问题是很正常的,好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走近学生,而且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并对他们遇到的问题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体会到老师赏识他们好问的习惯,从而在班上形成健康的学习氛围。

四、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避免学习缺乏主动性

新课程倡导“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可能和限度。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思想、情感的意志的培养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想和实际活动,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会失败。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在预习时只是盲目地看看课本,绝大多数甚至不预习,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吃力;听课时盲目性大,抓不住重点、难点,不会记笔记,积极性不高,精力不集中;做作业时缺乏思考,主要为应付教师检查,做后不检查,有错不纠正;在复习时无系统,随意性大,只背单词,胡乱翻书,复习不得要领。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英语的学习成绩。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用事实来说服学生。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自觉主动的能力,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获得语言技能,提高进行交流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作为指导者对问题的设计要讲究科学性和实际性,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挫伤学生的信心,从而达到消除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障碍。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信心,结果也表明学生更自愿地去学习英语。我还适当地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为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学习活动,如对话和课文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语言运用。对于语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要适当背诵原文,因为他们的关键问题是语言储存量小,语感不强,这阻碍了他们口语的组织。应该向他们强调,“背诵”指的是反复朗读,直到脱口而出,从而达到增加语言量,加强语感的目的。对于基础扎实、语言丰富的学生,他们有能力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重新组合,因此可要求他们复述课文。在教学中,我大胆地尝试着分层次教学,把他们分成三组,一组是英语的学习较好者,一组是英语的中等者,最后一组是英语的后进者。对于较好者,给他们一些较难的题目,自我学习,激发他们的竞争力;对于中等者,给他们一些内容让他们一起讨论和解决;后进者则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这就解决了“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的现象,学习气氛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能够弥补教师培训的不足,让教师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做”(Willis & Willis,2002),提高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结合教学实际,注重提炼反思或反思总结,可以从复杂纷繁的现象中挖掘出本质,形成独到的见解;可以把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联系起来,进行经验的归纳提炼;可以对教学中的做法加以纠正偏差,为教学拨正航向,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23.

[3]葛玲芬.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上一篇: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减少学生的两极分化 下一篇:合理有效组织开展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