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编教材的实效性探析

时间:2022-10-19 11:38:37

高校自编教材的实效性探析

摘 要:由于出版质量不高、自编教材的审核形同虚设等原因,使得自编教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背离了编写的初衷。提高自编教材实效性的措施包括:做好自编教材顶层设计工作,加强对自编教材的过程性管理,强化教材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功能,构建自编教材使用评价体系,建立自编教材质量评估机制等。

关键词:高校自编教材;现实问题;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035-02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作为高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教材建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建设的水平,而课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因此又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可见,教材建设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本科教学的质量”。自编教材是高校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自编教材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其实效性,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自编教材的现实意义

高校自编教材是高校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教材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编教材一般指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中由校内任课教师编写或教研室集体编写的经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教科书或经学校批准的非公开出版发行的讲义、实验指导书等。

高校自编教材是对学校各专业所开课程中没有适合学生使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部级及省部级优秀教材或其他获奖教材的情况下,由校内任课教师或教研室根据学校课程教学大纲有针对性组织编写的教材,自编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也就是说,高校自编教材是依据本校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仅供某特定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自编教材质量的好否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因此,做好高校自编教材的管理工作,提高自编教材的质量,对于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自编教材的现实问题

1.自编教材背离了编写初衷

为了应对目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需要(评审条件中均有“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或译著,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等内容)以及学校内部的相关规定(凡是正式出版的教材,便给予相应分值的工作量,即使是没有正式出版的讲义,但只要是供学生使用的,也会有相应分值的工作量),部分教师或教研室在编写教材时,并没有完全按照自编教材编写的条件和要求来做,而是以满足教师个人需要为标准,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为准则,出现了“自编教材为编写而编写”的现象。教材编写是一件细致而繁杂的工作,材料的收集整理、编写大纲的制定、对使用对象的研究等都需要教材编写组全体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而目前确实存在着自编教材未列入编写规划、印刷错误较多等问题,从而背离了教材编写的初衷,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毫无裨益。

2.自编教材审核形同虚设

依据高校教材选用三级管理办法,在教材选用过程中,一般应遵循“先由教师及教研室选择推荐—院(系)组织审核—学校审定”的程序,但在实际的教材选用过程中,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往往成为教材选择的决定者,所选择的教材也往往随着任课教师的更换而更换,甚至出现同一专业同一课程在不同班级因为任课教师不同而选用不同教材的现象。院(系)对教材的审核也往往流于形式,仅仅是盖章或签字而已,并没有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教研室申报的教材进行论证。在学校审定层面,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全校的教材进行汇总,由于存在学科专业背景差异,工作人员不可能对所有领域的教材都了如指掌,也无法对所有教材一一进行审核。绝大多数高校尚没有成立专门的评审机构,即使部分高校设立了诸如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一类的机构,但其功能和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是一种存在形式而已。尤其对自编教材缺乏应有的监控和指导。

3.自编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的质量不高

由于对自编教材的编写过程缺乏严格的管理,从而使得自编教材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自编教材在出版过程中所需的费用,其中的相当部分是由教材编写组自行承担的,为减少和降低费用,教材的质量往往无法得到保障。此外,部分自编教材在没有经过讲义阶段试用后便仓促出版,以至于出版后发现在内容编排上存在明显的错误。为了解学校对教材选用的情况,以便能为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提供参考,笔者从教材的深广度、先进性、系统性、思想性、规范性、正确性、印刷质量、教材价格等方面赋予其相应的分值(满分100分),专门设计了“本科学生教材质量评价表(学生用表)”,并针对学生当学期正在使用的自编教材进行抽样调查,学生共对39种自编教材进行了评价,规定的评价标准为,大于等于85分为优秀,大于等于75分小于85分为良好,大于等于60分小于75分为合格,小于60分为不合格。通过对学生评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39种自编教材中,共有优秀教材11种(占28%),良好教材23种(占59%),合格教材5种(占13%)。同时,学生还对自编教材提出了诸多的意见,如内容陈旧、不符合时代要求、实用性不强、存在文字性错误等,说明自编教材的质量的确有待提高。

三、提高高校自编教材实效性的思考

1.做好自编教材的顶层设计工作

教材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关于高校自编教材应如何编写、选用和评价,学校必须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教材建设思路,做好自编教材的顶层设计工作。高校必须在遵照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学校内部的《自编教材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要求,对自编教材的原则、范围、编写要求、申报程序、出版印刷、审核选用、工作量的计算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此外,应加大宣传的力度和范围。事实上,教师或教研室对教材的编写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清楚学校的相关规定和具体要求。因此,学校应通过文件下发、网站、会议传达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教师都能了解和熟知有关自编教材的规定和政策。

2.加强对自编教材的过程性管理

自编教材的申报要严格执行自编教材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尤其要加大院(系)一级的审核力度。在三级教材管理过程中,院系一级的审核尤为重要。目前,高校自编教材的使用存在着只要编就能用的现象,但如果从教材质量、适用性等角度来考虑,高校自编教材必须严格执行编、选、用分离的制度,以避免因个别教材存在问题而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高校在选用自编教材时,必须要考虑出版社、教学大纲、适用对象、教材质量等因素,应组织专家对备选教材进行论证,严把质量关。当然,自编教材的编写必须突出重点,即将重点编写部分须放在本校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较高的院(系)或教研室,由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教育理论水平的教师承担该部分的编写任务,确保自编教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强化教材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功能

据了解,有些高校已成立了教材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教材征订、教材编写审核等工作。笔者认为,教材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功能应进一步得到强化,尤其是对教材建设、教材征订及教材编写等工作,要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此外,必须充分发挥各学科专业负责人、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的作用,且要不定期组织人员对自编教材进行匿名审核,提高高校自编教材的质量。

4.构建自编教材使用评价体系

自编教材的实效性如何,还需要教材的使用者对其进行评判,授课教师和学生是最能反映教材质量优劣的群体。因此,必须构建高校自编教材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上,应形成由任课教师、学生、相近学科专家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除了要考虑教材本身的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规范性、印刷质量等通用的指标外,自编教材还必须要符合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应能充分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所定价位必须在学生承受范围之内,而这三个要素是选择自编教材评价指标时必须要考虑的。此外,可广泛征求授课教师、使用对象的意见,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出不同的质量调查表。在此环节中,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长期的信息反馈机制,使不同评价主体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反馈至编写组,以便在教材修订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使自编教材更加成熟,确保使学生更加受益。

5.建立自编教材质量评估机制

应在学生和任课教师等评价主体对教材使用评价的基础上,建立高校自编教材质量评估机制,每学期或每学年都要对所使用的自编教材进行评估。同时,还要组织校内不同学科负责人、骨干教师,再次对自编教材进行认真、客观的评审,要制定相应的评审标准,充分体现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权威性。在评审过程中,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从自编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其内容选择、编排形式、使用价值等各方面加以考量,结合学生和任课教师的使用评价数据,评选出优秀的自编教材,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确有推广价值的自编教材,应由学校负责推荐参加部级规划教材或省部级优秀教材的评选。可采取评估、选优、推荐、奖励等措施,激发广大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提高自编教材的整体质量,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工作,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琳. 高校教材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1(10).

[2]王冬. 高校自编教材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 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3]许世华. 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 高教论坛,2012(3).

上一篇:试论生态翻译学对译者主体性的消解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