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选用及管理探析

时间:2022-07-24 12:21:27

高校教材选用及管理探析

摘要: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门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本文对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提出了改善教材选用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材;选用管理;教材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21-02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中曾明确指出: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创新教学内容、稳定教学秩序、主导教学方向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意义重大,是教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所在。笔者结合当前高校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优化教材选用方式、改进教材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当前高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用方式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在教材的选用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教师指定型。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完全由任课教师决定,学校相关院系和教务处等主管部门采取不干预或很少过问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风格选择适用的教材。但教材的选用缺乏监督和管理,无法保障质量;任课教师长期使用同一教材,教学思路固定,不利于师生对前沿知识的探索和认知;课程内容没有延续性,如果更换教师,会造成专业知识不能稳步更新。②上级指定型。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上级领导指定授课所使用的教材。这种方式能够保障教材选用的质量,但教材选用的强制性会导致教材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脱节,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③层级选择型。先由任课教师提出教材选用申请,由教研室研究后,经院系一级领导审批后决定,有的还要上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任课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上有推荐权,但没有最后决定权。这种教材选用方式吸收了“教师指定型”的优点,但将学生的意见排除在外,不利于教和学的紧密结合。

2.教材订购数量问题。高校中有不少因素会影响教材订购的数量,扩招引起的招生人数与计划人数的出入、学分制教学引发的学生随机选课、教学计划的修订更新以及教材定价与学生承受能力的矛盾等因素,都会使所需教材的数量发生很大变动。在这种情况下,教材订多了,会造成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订少了,学生教材不足,会影响教学过程。

3.教材更新周期问题。在我国,一本教材从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立项到教材出版,最少也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有的课程实际开课使用的教材甚至十多年不变,教材的内容和体系都十分陈旧,学生也无法从学习的过程中汲取最新颖的知识信息。

4.因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其他问题。高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因选用和管理不当还存在着以下问题:①对教材科学性、适用性和系统性认识不够。选用教材时没有顾及到使用者本身的学习现状,执意追求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优秀教材;或者长期使用同一种教材,不能及时更新。②对自编教材、讲义等资料管理不够妥当。一些实验实习指导书、教师自编的讲义以及习题集等授课辅助材料一般都由教师自己编写、印制,教材管理者对其选用流程把关不严。③教材管理的方式不够灵活。一般来说,教材管理者并不承担教学工作,也不会关注各学科的发展动态,因此无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体系。④教材管理运行机制缺乏活力。教材管理部门只发挥其行政管理职能,没有体现经营管理职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材现代管理工作要求。

二、做好高校教材选用及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鉴于高校教材建设现行模式的种种弊端,笔者认为教材的选用和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以改进和完善。

1.明确高校教材管理机构。要使高校教材选用和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明确管理机构及其权利是重中之重。教务处是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可将教材建设工作集中于教务处管理,由教务处组织教材建设委员会,负责教材的规划、评介、采购等业务。如此便可保证教材管理政策的一致性与延续性,避免出现推诿责任、踢皮球的现象。

2.引入合理的教材选用模式。从上文的教材选用模式来看,教师指定型、上级指定型和层级选择型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实际的教材选用中,可将三种方式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构建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模式。①教师和学生共同推荐教材。先由任课教师深入研究本学科相关教材的优缺点,推荐出本课程三种左右的教材版本;再由学生代表对任课教师推荐的教材进行深入调查和对比;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按照选用倾向对教材进行排序。②院系专家审核。由院系相关专家组成审核小组,对教师和学生选用的教材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出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满足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的质优价廉的教材。③教务部门终审并采购。将院系的教材选定结果提交教务处审核并联系采购,买不到的教材可通知院系换用其他教材方案,并最终完成教材选用订购工作。

3.尝试教材租赁,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教材管理部门可设立旧教材回收调剂中心,从高年级学生手中将仍有使用价值的教材折价收回,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出售或租赁给学生们使用。这样即可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也提高了教材的使用效率。

4.鼓励教师自编教材。高校应该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编写反映本校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教材和参考书,并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提升教师们撰写和编著教材的积极性,如可组织相关专家定期开展校级、院级优秀教材和讲义的评审工作,给予获奖教材相应的荣誉和一定的物质奖励等。

5.建设教材样本书库。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可以将学校历年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推荐的教材样本组织起来,建立教材样本库;样本库中还可引入学科领域的获奖教材以及出版部门新近出版的优秀教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阅览,从而为师生选用优质教材提供借鉴。

6.提升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教材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充分了解本校各个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等内容,尽量学习熟悉教材编审、评价的各个环节,以便对学校的教材建设、研究和管理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高校教材的选用与管理是关系教学质量的大事,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研究学校的专业特色,开展教材选用与管理的研究工作是提高教材选优率和加强教材建设的重要保证。在教材管理中,要及时总结自身教材管理工作的经验,推动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昕.当下高校教材选用与管理的突出矛盾与改革思路[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8-50.

[2]徐刚,王洪志.弹性学制下高校教材选用模式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5):105-106.

[3]谢春讯,吴菁,姚红光,等.高校教材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7,(6):36-37.

[4]胡格.浅谈高校教材管理工作[J].前沿,2009,(11):156-157.

[5]郑玉兰.如何加强新时期高校教材建设[J].现代情报,2006,(9):224-225.

[6]刘科,刘爱英.推进高校教材管理改革与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9):41-42.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高校教材选用及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103076

作者简介:韩增锟(1979-),男,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从事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研究;张相蕊(1971-),女,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对比研究 下一篇:论高职教师心理问题影响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