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与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9 09:58:48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与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 创造性是音乐教育的生命所在,是音乐教育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环节。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会听辨、学会认识、学会记忆,享受快乐,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教育要通过培养与提高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听辨能力、认识能力、记忆能力、审美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来促进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农村初中音乐教育创新意识记忆能力认识能力实践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创造、审美能力,学会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及创造生活。这样就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接受审美教育,从而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

一、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的教师要加快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使用最初级的艺术语言技能,结合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中学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学生比较善于接受新事物,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地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让学生去探索、发现、想象,鼓励学生用新方法、新组合,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为学生的潜能的挖掘开创一个广阔的天地。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学一直以来都要求学生每节音乐课唱会一首歌曲。这样虽然可以使学生很快学会唱一首歌曲,但却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的束缚。在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水平,从音乐题材的各方面进行表现、创造。初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这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心理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激发出来,感知力与理解力强,思维活跃,从而做出主动、自觉、进取的行为,不仅提高艺术的基础技能,而且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乐器演奏、随歌随舞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各感官受到刺激,在提高兴趣的同时,促进记忆力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放松,精神愉快,对加深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渴望春天》、《茉莉花》等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进行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春天的活力及独特的自然风光。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学生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中。因此,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音乐常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

三、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音乐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强调合作,强调沟通,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师要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培养学生善于应变的能力。音乐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组织学生排练、演出一系列音乐节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而且为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基础。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课内外音乐教学活动为实践舞台,积极开展音乐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实践。要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师必须用心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大胆发挥,表现自我,大胆创新实践,用爱教育学生,使学生既受到学习音乐的愉快,又感受到温暖。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独立创作的空间和实践,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得到艺术实践的锻炼机会,提高音乐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充分鼓励及评价,正如著名作家雨果所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总之,音乐教育就是要通过敏锐的感知力、听辨能力、认识能力、记忆能力、审美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促进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当中要不断地创新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提高。从而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3]曹理.中学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J].中国音乐教育,1989.(6).

[4]曹理.音乐与素质教育[J].音乐生活,1998(3).

[5]曹理,何工.音乐欣赏和审美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0(1).

上一篇: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应对策略 下一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