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专业与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优化研究

时间:2022-10-19 07:31:33

基于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专业与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近年随着河南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河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尤其是在河南区域内的就业上也面临外省高校毕业生竞争。通过优化高校课程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完善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对于实现河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实现就业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0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04 [本刊网址]http:∥

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但整体层次与外省高校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河南省在国家级实验室数量、部属高校数量以及院士数量等这些衡量高校层次的指标上远远落后于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迅速的北上广地区,即使是安徽、山东等周边省份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近年来河南省的高校数量也不在不断的增加,毕业生培养的数量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对于快速增长的毕业生数量,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则较为落后。河南高校的毕业生在全国范围的就业竞争中,竞争力较低,即使是在河南本身区域内,受到高校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河南高校的毕业生在本地区的就业中依然没有优势。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专业能力培养不够的情况,这些都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核心制约因素。

一、河南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区域经济发展机遇

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方面是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尤其是在面临众多优秀高校毕业生的竞争中,由于现在信息技术和市场化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在就业市场上功能的发挥,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面临的是一个全国范围的竞争,同一工作岗位可能会面临诸多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在与相似专业和学历相似的毕业生的竞争中,河南高校的毕业生往往会由于毕业生学校的限制,而在就业中受到歧视,在河南地域内的就业中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全国的其他地区的就业中面临同样的情况。受到学校名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河南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很难取得明显的优势。同时,河南高校近年来规模的蓬勃发展,高校入学率连年攀升,2005年河南高等学校在学的规模还只有145.53万人,到2009年这个规模则已经达到了227.96万,这个数字随着河南高校数量的增长,人数规模还在不断的增长,根据河南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近年还会建立多所新的高等学校,河南高等学校的规模的增长,毕业学生数量的增长这些都使得河南高校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

河南高校数量的增长,并没有相应的实现河南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就业能力结构指标是用来度量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所学各种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各种能力指标之间契合度的一种指标,契合度越高意味着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更加合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也会更具就业竞争力。河南高等学校毕业生培养能力从各种综合评价指标来看远远低于北上广等高校,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数量背景已经多达87个,而河南全省则只有2个,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背景有63个,根据2007年统计的数字,河南则没有一个国家的重点实验室,这些都表明河南的高校在专业培养上与北京等教育优势资源地区相比,处于非常不利地位。高校除了专业培养能力的不足外,专业的设置上也过于陈旧,缺乏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高校专业的敏感性,大量的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所使用的知识结构已经落后于市场需要,个别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实践设备几乎是被市场所淘汰的技术,所学技术已经很难在就业市场上寻求到机会。这些使得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不合理。

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还取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能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直接决定着市场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长期以来河南虽然处于全国的区域中心地位,具备经济发展的优势,但由于过重的人口包袱和落后的经济基础,河南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都落后于浙江、山东等省。中原经济区的提出为河南地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河南成为产业内迁的重要承接地,河南形成以市级行政单位为中心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区,特色经济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对于河南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实现产业的更新换代有着重要价值,河南面临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河南高校毕业生能力结构现状

为了详细地考察现在河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选取了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昌学院、新乡学院、南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大学、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等10所本科院校,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调查样本,在调查的样本中,每个学校分别选择了100名毕业生作为调查的样本,分别进行了专业知识能力、通用技术能力、个体人格品质意志、个体职业岗位规划能力四大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知识分析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岗位学习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综合信息分析辨别能力、敬业、诚信、职业目标设定、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定位、压力处理能力等16项小类的具体能力指标作为考察项。

通过以此作为研究的指标,对所选样本的调查中发现:首先河南高校毕业生中存在着专业能力不足和专业技能缺乏的情况,过于注重的是一般普遍性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于新知识和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是缺乏对于个人能力品质的培养,职业的成果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取决于个人意志品质等培养,学校过度地关注于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对于毕业生个人品质的塑造;最后是在职业能力上,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毕业生对于职业的适应能力和规划能力存在不足,制约了自身职业发展长远规划。这些情况都制约了毕业生能力结构的合理化,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三、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优化的路径

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措施在于:

首先高校需要优化专业培养结构,在现在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中,高校承担着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重任,为了改善毕业生专业知识状况,高校需要按照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等要求进行专业的布局,按照具体岗位的需求进行专业的设置和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同时改变课程设置结构,降低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比重,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将对人才知识的教育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其次是高校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该更加合理,对学生的培养绝对不仅仅是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还有对毕业生人格的塑造和个人意志品质的教育,这对毕业生就业有着更为长远的意义。对个人意志品质的培养列入学校教育的目标,这对现在的高校是个挑战。

最后是对专业知识能力之外的职业能力相关的教育,受到传统知识模式和知识传统的影响,现在河南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岗位能力培养等相关能力的培养,致使毕业生缺乏对岗位和市场的适应能力,需要相应的调整毕业生的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的优化。

河南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大量相关的专业毕业生,这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引入资源调整方式,调整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实现高校专业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良好对接,这对于面临激烈竞争的河南高校毕业生而言是个重要的契机。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图书馆嵌入式课题服务模式探讨 下一篇: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西部高校德育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