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时间:2022-10-19 06:28:23

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1000多年以前,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情境”这一概念:他认为“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即看到景物引起情思,而外物又是通过情思来观察的。一方面,人通过对景物的感知会引起情感的想象活动;另一方面,情感想象活动反过来又会影响人对景物的感知,产生体验情感想象的景物。也就是说“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两者是不可分的。

一、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基本的教学形式,讲授法还是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语言就成了教学中最重要、最持久的因素。教师利用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优美的语言创设出各种情境,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性作用,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教师这种抑扬顿挫的基调感染着学生,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与传授知识相关、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而学生又感兴趣的知识,创设一些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语言情境。比如,在讲CaCO3时引用《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既生动、准确地概括了石灰的来历、制取和用途,又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给学生以人生哲理的启迪。在学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很难电离时,为了让学生对水的电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可以告诉学生,25℃时,水中氢离子的浓度为1.0 ×10?7 mol /L ,请大家计算每多少个水分子才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通过计算,大家有趣地发现约5.6 亿个水分子才有一个水分子电离。设想,如果我们一年写12亿字,只有两个字写错,这是多么小的几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语言创设比喻情境,能够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深入浅出,让教材活起来。这些形象比喻会使学生被触动,被感染,而相应的知识被贮存

二、通过多种教学媒体创设情境

化学模型是在己获得大量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以理想化的思维方法,对化学事实进行近似、形象和整体的描述,进而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模型是一种三维的实物替代物。模型可比实物大,也可比实物小,或者相同,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保留完全的细节或进行简化。实际上,模型可以提供实物所不能提供的学习经验,比如,为了突出模型的某一部分可以用颜色加以强调,有些成套的塑料模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拆装、组合,这样能更好的掌握物质的结构。在讲NaCl结构时,为了让学生区分开两种原子。我们把钠原子涂成黑色,而氯原子为白色。通过颜色对比,学生很容易记住NaCl的结构。在讲有机分子的时候,为了讲清分子结构,在教学中也经常拿出模型向学生展示,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堆积模型。尽管这些模型不是原子、分子的原形,但通过这些模型的展示,在学生大脑中也会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认识。

三、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妙趣横生的实验现象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动力,因此创设实验情境,化学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学生进入实验室,看到形状各异、洁净透明玻璃仪器,五颜六色药品,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这些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喷泉实验”、“魔棒点灯”、“滤纸自燃”、“黑色面包”等等,这些奇妙有趣的实验使学生很多年后久久不能忘怀。因此,化学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考,使其产生动力,主动探索。如原电池教学,单凭理论分析未免枯燥无味,若安排一个“蕃茄电池”实验,当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西红柿能够导电,立即欣喜若狂,引起浓厚兴趣,接着设置悬念:“西红柿为什么能够导电?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成为学生必须探究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动手做原电池实验,并继续设置问题情境,导引学生思维之路。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化学实验、信息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探索性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实验表明: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或使一些验证性实验带上“探索”的色彩,对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案例: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操作过程:将20mL酒精和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倒入烧瓶,放入几片碎瓷片,迅速加热到170℃。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液的颜色开始逐渐变黑,最后变为黑色粘稠状的液体,而且反应产生的气体带有刺激性气味。

引导学生讨论:反应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黑?生成的气体为什么会有刺激性气味?

讨论后得出结论:

(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乙醇脱水碳化,使反应液变为黑色。

(2)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说明发生了副反应。

讲解:该反应在 l40℃时会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乙醚有刺激性气味。所以要求迅速加热到 170℃,以避免该副反应发生。

启发提问: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可能发生的其他反应。

学生思考回答: 2H2SO4+CΔ2SO2+CO2+H2O,生成的SO2有刺激气味。

追问:生成的乙烯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学生比较顺利的回答:生成的乙烯中可能含有乙醚、CO2、SO2和H2O。

继续追问:如何检验?如何除去?

学生思考回答:将气体依通过无色硫酸铜粉末、品红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即可得到纯净的气体。

这样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创新,在创新中使知识进一步升华和巩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化学教学体现出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灵活性、魅力性的艺术特征。

总之,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上一篇:戏曲舞蹈发展浅谈 下一篇:浅谈对初中数学课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