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热点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19 05:41:06

对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热点问题的探讨

摘要:规范而高效的管理,是确保城镇规划全面实施及城镇建设有序推进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城镇规划建设及管理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和同行共同学习、进步。

关键词: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热点问题

Abstract: the standard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is to ensure that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town plann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of key pushed forward.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work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own planning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hot issues, hope and colleague to learn and progress.

Keywords: town plann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ot issues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以达成城镇协调发展

1.1系统协调 系统协调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首要任务。在规划中,必须重点强调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资源、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1.2科学整合 空间的整合。就全国范围而言,城镇特别是沿海城镇的发展战略,应充分利用各地区位条件,立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强化闽台合作的中转和通道作用。一方面要合理发展核心城市,另一方面要改善提高小城镇,大力扶持中心城镇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镇。小城镇整合。对小城镇加强科学整合,并加快中心城镇的发展,对中心城镇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将小城镇按照地域或交通特征分类指导。 1 .3整体提升 整体提升是城镇体系规划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开放格局,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也成了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2、当前城镇规划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 2.1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市场观念狭窄 我国大多数城镇的职能构成还停留在为周围农村提品交换、物资集散的初级阶段。城镇的市场发育处于低层次的阶段,长期得不到改善。多限于与上一级和下级的市场之间的交换,而未在更大的环境中寻求发展机遇与空间,没有形成跳跃式的发展。对市场动向与体系外部的机遇把握上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市场结构单一,彼此不能协同发展,反而进人恶性循环之中,导致风险加剧。加上地域文化习俗和陈旧观念的制约,“靠山吃山,靠地种地”的小富即安的价值观在潜意识中断绝了穷则思变的创新思想,安于现状的行为准则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2.2城镇规划工作有待完善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出现,对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市体系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城镇(市)体系结构被打破,世界城市体系的不断形成和发育,促使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体系变得更加开放。一些地方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没有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对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影响,忽视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和真正应解决的问题,不顾区域城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就区域论区域,片面追求区域城镇体系的完整,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本质和规划编制的意义。另外,从全国情况看,不论是独立的省域规划,还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作的市域和县域的规划,真正能指导城镇发展,发挥作用的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规划指导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方式需要转变和调整。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地方自扩大,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是当前城镇体系规划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对区域规划重视不够,规划的宏观和长远效益未被充分认识,也严重制约了规划发挥作用。

2.3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镇规划研究的范围扩大了。而且因为城镇、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加激烈,人口、资本、技术等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不确定因素增多,城镇的发展规模(用地和人口)在区域中的地位很难确定,城镇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人,流动性增强,有的地方外来人口数量要超过本地人口数量,甚至出现了移民城镇,城镇人口预测难度增大。

3.城镇规划管理的对策 3.1构架城市联盟协调机构,做好保障措施 城镇体系规划就是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促使城镇协调有序地发展。从而避免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行政壁垒、生态恶化、重复建设等问题。从区域整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共存共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突出强调不同行政区划之间在产业结构分工、基础设施共享、生态环境保护、城镇空间延续等方面的衔接和协调。针对实施机制、政策、措施研究与制定普遍不被重视,缺乏规划实施必须的后续手段,对新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各城镇之间边缘空间布局等区域性共同的问题上应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建议建立由省级机关和市、县政府组成的城市联盟协调机构负责跨行政区域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协商解决发生的重大问题,确保城镇体系规划付诸实施。 3.2突出重点,加大投人,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建设的重点仍是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主要是一路二水三防洪四绿化和住宅小区的建设。建设的思路就是在“量”的提高上,重点是“质”的突破。城市水、路、热、气、讯、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加大建设力度。同时,要注意城镇基础设施的质量,城区道路、给水、排水、供热、供气、防洪、园林工程设施建设要纳入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序列,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质量监督和认证,未经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项目不得交付使用。同时还要提高城镇园林绿化水平,加快住宅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城镇住宅建设关键在于变革现有城镇住房分配体制,培育个人直接支付的住房消费市场,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根据目前全市的住房现状,合理确定“搬迁安置、经济适用、舒适豪华”三种类型住宅的比例,以此满足各阶层的需要。工作的重点是老百姓愿意买房,买得起房,买得到房。而以上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有赖于城市建设资金投人问题的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人,在现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切实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城市维护建设税要足额收缴,全部用于城市建设,此外,要引人市场运行机制改革,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方式,从福利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改革的着眼点要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价格关系和有偿使用三个环节上,寻求城市建设资金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

3.3 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重要作用

要加强领导,将总体规划实施列入政府日程。要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详细规划,再依此进行街区建筑与景观设计。加强管理,做到实施法制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改变镇——村的管理思路,全镇统一建设,打破村的行政界限,避免各村重复建设,在镇域范围内达到各种资源利用的合理分配。将规划成果公布与众,强化公众监督力度。要适时调整总体规划,以适应市场经济动变发展之需

①依法治镇,增强规划权威性。镇人民政府和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规、规章,并结合本镇实际情况,编制适合本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其它行政规章,做到依法治镇,避免不适当的行政干预,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②规划技术深化。应当尽快组织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镇设计、旧城改造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工作。

③加强规划宣传,总体规划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增强总体规划的透明度,增强各部门、各级领导和全镇公民的规划意识,使其了解总体规划,自觉支持总体规划的实施。

④近远期相结合。城镇建设应当集中紧凑,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避免土地和资金的浪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村镇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⑤加大规划管理力度,对规划区内的所有建设活动要按照《城镇规划法》和本规划,进行集中统一的规划控制和管理,对违规开发建设行为依法严格查处。参考文献[1]高松,戴明忠,窦贻俭等.创建环境优美城镇规划初探[J].四川环境,2003.

[2]陈先林.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城镇规划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3.[3]张薇,赵荣山.浅谈城镇规划中从生态思想、生态规划到建设生态城镇的演变[J].小城镇建设,2003.

上一篇:小议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下一篇:建筑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