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精神

时间:2022-10-19 01:01:34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精神

作为国民教育基石的初中教育要想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必须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实施创新教育,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敢想、敢为的创新勇气,不怕挫折的创新意志,乐于创新的创新兴趣为基本目的,以便提高学生从事创新行为所必备的深刻的感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一、革新教学观念,探索创新理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理论为指导,将创新教育融入教学过程,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创新课程的理想范例不多的今天,经常开展教学观摩,既可探讨创新课的教学方法,又可找到创新课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直接的现实的理论依据。因而,经常性的开展教学观摩就十分必要了。每个学期,教师开一节以上的观摩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每次课后,教师可以让评课者着重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评课,从而推动自己创新意识的增强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在校内开展教学观摩外,教师们还应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多渠道地开展观摩课活动,同时也请不同层面的教师来给自己“找毛病”“提问题”。

好的理念的成功取决于课堂中教师如何实施它。在课堂上,教师可鼓励学生依据史实,敢于怀疑教材的权威、怀疑“定论”的权威,提出自己对问题独立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管学生的结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首先给予热情的鼓励,然后才施以正确的引导,以呵护学生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如《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的比较、《》中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等教材内容,通过师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有时教师也以说书人或当代历史学家的身份参与其中),让他们以人物的身份相互对话,阐述各自的观点,使原来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不仅乐在其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再者师生应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小型辩论赛、知识抢答比赛、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激发和保持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学习模式又能反过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创新思维、敢于质疑等良好品质,一举多得。二、施行开放课堂,让学生当演员。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大多数的学生,仅凭书本上的文字去了解历史,他们的认识和思想都被限制、封闭在课堂之内,他们的创新精神远远没有得到发展。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变“灌输式”课堂为“探索式”课堂,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启发学生对历史本身的兴趣,培育大胆怀疑、勇于对付困难与挑战的创新精神。此外,“积极主动性”是创新的动力,“求真”则是创新的核心与灵魂,“求真”是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它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怀疑精神”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封闭式”的课堂,开展“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把学生的眼光、学生学习的知识局限在课堂内、书本内,要把学生引向课堂外那无边无涯的知识海洋,努力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收集资料,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其创新精神。例如:对于“”运动、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对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无感性认识,书上也只是浮光掠影地介绍了一下,学生学了后,印象不深刻。为此,我让学生在一个周内,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他们的长辈,并把了解到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再到学校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认识到了上述运动的严重危害,达到了教育学生“以史为鉴”的目的。同时学生也了解到了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启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革新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施行开放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中国封建土地所有权探析 下一篇:常见测量工具使用方法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