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时间:2022-10-19 12:59:39

高职院校《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摘 要:《旅游客源国概况》是一门时效性强、内容广博的旅游专业基础课,对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由于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识记难度高,传统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笔者在从事具体教学的同时,对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总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摸索,提出了课堂教学改进和创新的几点建议。希望能通过改进教学措施、创新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强化旅游服务意识,提高旅游服务技能,实现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旅游客源国;课程教学;改进;创新

一、《旅游客源国概况》的教学现状

(一)《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旅游业持续增长,国际客源市场正逐步发生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客源市场知识是毕业后从事旅游工作的重要基础。《旅游客源国概况》正是这样的一门加强学生对我国主要客源国和客源地区基本情况了解和认识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在归纳、总结和分析各主要客源国的旅游市场特征的基础上,对未来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旅游业的应对措施形成清晰的判断和认识。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本课程内容丰富,具有相当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尤其是旅游客源国的民风民俗、特色景点,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相对于其他专业基础课而言,《旅游客源国概况》的学习内容易于为学生接受,学生对于课程作业和课程任务的参与热情比较高。然而本课程识记难度较大,传统的课堂教学未能达到理想效果。要真正识记和辨别清楚不同客源国和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旅游发展现状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教师基本上靠讲授法进行教学,辅以小视频播放、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方法。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习惯普遍偏弱,对于丰富繁杂的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有限,从随堂考查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教学效果一般。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材版本众多,内容相对滞后

笔者曾教过几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的《旅游客源国概论》的课程,分别使用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的《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概况》的教材。同一家出版社的教材往往会存在“旧版新印”的现象,而不同出版社的教材在编排上也基本大同小异,导致教材对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时事概况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阐述不详细、不准确,时效性较差,特别是对客源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分析更加滞后,导致不足以指导当下的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

(二)课程学时有限,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展示

本课程的学时通常为48至64学时,而我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的范围十分广泛,课程涵盖内容广博,教师要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有一定的难度。笔者的学期教学安排通常是挑选重点区域和重点国家来进行讲解,如亚太地区的日韩、新马泰、澳大利亚,欧洲地区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由于学时有限,对于一些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客源国,只能选择重点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而不能进行全面的展示,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师自身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

《旅游客源国概况》是一门时效性强、涉及学科门类多样、内容广博的专业基础课。杨载田等(2008)曾经指出《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涵盖丰富的区域旅游市场学、旅游经济学 、区域旅游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涉及到国家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历史地理以及民俗、心理、环境、GIS、@林 、建筑 、文物等学科领域, 教学难度很大。这样的课程特点对于任课教师而言,需要巨大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一)参考多本教材,辅以多渠道资料

为了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教学资料的准确性,教师应当参考多本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博采众长,吸收精华。同时,由于教材出版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教师还需要随时搜集和查阅最新的旅游资讯,到一些正规的官方网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中国银行官网去查询、核实有关出入境、外汇汇率的相关信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技巧,教师还有必要参考一些教育专业的期刊,坚持学习先进的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能。此外,由于课程内容广博的特点,教师在平时应当注意积累优秀的案例和生动的视频资料,来引导、吸引学生持续、深入地学习本课程。

(二)充分利用有限学时, 实现教学效能最大化

课堂上的学时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学生课后的时间,将学时进行有效延伸,将教学效能最大化,需要教师下一番苦功夫,从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到教学方法进行提升。教师除了认真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之外,还要积极建设数字化课程教学平台,录制多个微课,并积累大量的数字资料和习题供学生线上学习使用。课前,教师可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自学数字化课程教学平台上的微课,既能调动学习的兴趣,又节省了课堂讲授的时间。课堂上可直接开展讨论,教师进修答疑解惑。在课堂上完成某个学习项目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课后在线测试题,学生自主检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登录教学平台,查看学生的在线测试成绩,以便及时调整授课内容。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手段是近年来在许多高校出现并采用的先进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讲授,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教师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融合多种不同的教学素材,更加生动地展示旅游客源国的旅游资源、旅游发展的新动态。课堂的动画演示和视频播放突破了仅仅依靠书本讲授的限制,并且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留下深刻的印象。数字化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方便了教师随时开展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结合在线测试、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然而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各有利弊,教师事先必须充分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因时、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如选择播放的视频既要生动有趣,又要围绕和突出知识点;又如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任务的难度和工作量,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顺利完成任务,并引导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四)“专”、“博”结合,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旅游客源国概况》作为一门时效性强、内容广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难度相当大。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侧重于对基础国情概况的讲授,对客源国的国民性格、出境旅游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较少涉及,更缺乏具体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作为专业任课教师,不仅要掌握客源国的地理、历史、民俗礼仪禁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概况,而且要对客源国的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法规以及客源流向等非常熟悉。只有做到“专”、“博”结合,才能突出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专业理论方面,教师不仅要基本功扎实,而且还须密切关注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及时更新知识贮备。在科学文化素养方面,教师更应当不断学习、注意积累,成为名副其实的“杂家”,能够将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参考文献

[1]杨载田等,高校旅游客源国课程及其教材改革创新探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2]郭磊,《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2.06.

[3]赵欣,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中应用研究[J],学科建设,2013.10.

上一篇:更名快了半拍儿 下一篇:旅游活动中主客交互关系的特征及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