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良好语文学习情感的教学认识

时间:2022-10-19 12:55:23

谈培养良好语文学习情感的教学认识

【摘要】良好的语文学习情感是构成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是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需求,呵护学生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情感 和谐发展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语文课程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新修订的语文程标准对语文学习情感的关注超过以往任何一部大纲或课程标准,这时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的,也是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一个基本途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不是一个没有毫无生趣的知识转移过程,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情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情感是教师必须重点关注的教学目标。

一、树立新型师生观,构建民主课堂,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学习情感,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即让他们消除上语文课的顾虑,少担心多思考。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的封闭式的孤立系统,教与学往往是在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理想的课堂教学,必须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状态转变为富有激烈的参与意识的主动灵活的接收,形成教与学相协调的动态的和谐的有序状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发扬教学民主的精神,不要用“唯书”、“唯师”的桎梏束缚学生的思想。因此,要向学生提出不要迷信老师,要独立思考,消化知识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发表不同于老师的见解。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比较、判断等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如果教师没有把发言权留给学生,而像“注入式”一样把自己的或教材的观点灌输给了学生,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就挫败了他学习的积极性;或只把尖子生的观点当成唯一的答案,那些后进生的观点永远保留,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也就会随之减弱。通过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得到的反馈来了解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本身也得到了不少提高;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情感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在成人看来就是赞扬了小白兔热爱劳动,并且能够自己种菜,才有吃不完的菜。批评了小灰兔只吃老山羊给的菜的做法。这时有学生提出来,小灰兔的白菜也是通过自己给老山羊帮忙是老山羊送给的,他也是一个爱劳动的,但他不知道还要自己种菜。教师对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想法要积极鼓励,促进学生良好语文学习情感的发展。

二、树立新型教学观,创设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情境

培养积极的语文学习情感,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感情境。语文教材大多数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味学习语文的乐趣。如教学《荔枝》一文,教师结合课文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句情感的高潮,引导学生拓展情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教师:“‘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句话同学们仔细品味,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我从‘依旧’这个词中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怀念。每年荔枝成熟上市时,看到荔枝,作者就会想起母亲,这是一种怀念的情感。”教师:“抓住重点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你真会读书。”学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作者的内心充满遗憾。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当作者得知母亲临终前没有吃到荔枝,都给了心爱的孙子时,他感到很遗憾。”教师:“‘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句简短的话语中包含了作者多少情感啊!请你们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出作者没有说出的话来。”学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我却与母亲永远阴阳两隔。母亲啊,我想念您,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学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却已长眠地下,我真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母亲也能尝到新鲜的荔枝。学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啊,您在哪里?儿子再也不能为您奉上几颗鲜嫩的荔枝了,这痛楚永远萦绕在我心头。教师:这简短的话语中包含着作者多少痛苦,多少惋惜,多少遗憾,多少怀念啊!为了让我们少一点痛苦,少一点惋惜,少一点遗憾,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学会感激,学会体贴自己的父母和关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教师深入挖掘课文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心灵的深处,读懂了作者的内心深沉的情感,学生随作者的“悲”而悲,随作者的“思”而思,教师及时把情感进行拓展,由作者拓展到自己的母亲,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无限关爱,从而使语文学习情感得到积极培植。

三、尊重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激发良好学习情感

语文教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学习的学习情感也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启迪。例如分析课文时,摒弃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有时从结尾切入;有时从标题讲起;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采取的形式可以用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读书的方法可以用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课堂教学小结可以用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总之,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特殊的时期,学习情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内心对学习活动的爱好和追求,是推动学生去认识、去创造,并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是成功的先导和曙光。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强化思想品德教学的知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