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10-19 10:34:36

浅谈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并充分结合教学实践,对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 社会

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个体社会化程度的高低。社会学认为凡两人以上具有交互行为和共同关系行为的一群人都可称社会。体育教学是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教、学、练的交互行为来完成教学任务的群体。因此,体育教学本身可以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微型社会。几乎所有的练习过程都是师生、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在众多的社会交往中,师生、学生之间的身、心的接触频繁发生,从而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中所进行的活动,一般总是有特定的情景构成的。情景是体育内容的表达方式,这种情景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某种社会形式的简化、浓缩与变形。

一、体育教学中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有利于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

当今的学校体育内容,无不都是跑、跳、掷、游泳等各种技能所组成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完善、提高这些基本生活技能,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了体力基础。社会能力是指个体处理人与人之间所有情景的能力。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练习法,例如二、三等人一组的准备练习,两人一组的互帮互教练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比较机会、交友机会、表现机会。小组的组合,可以是友伴组合,也可以随机组合。以友谊作为枢纽的友伴组合,合作更为真诚,具有更强的小组荣誉感。这样的组合不仅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有利于巩固他们之间的友谊。随机的组合,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与各种个性的人相处、交往,学会如何尊重对方,寻求对方的承认,学会随着合作伙伴、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能力的高低与知识的高低虽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呈线性的相关关系。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能力的提高。它的发展不但需要学习,更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教学中的时空条件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社会规范的认识

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高,他们中的相当一部份人孤僻、任性,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由于失去了正常的社会交往,他们无法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给社会知识、社会行为规范等的掌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体育教学中,任何的活动项目均有其特有的规则,酷似一个法制小社会。无论是谁,只要参加该活动,就要受该项活动规则的约束和限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而不管是谁,只要触犯了规则,或超越规则的不法行为,均要受到处罚。在参加这种具有规则监督下的活动时,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可取的,什么将会受到奖励,什么将会受到惩罚,从而将他们导入到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对社会约束力的理解。

三、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社会生活态度

体育教学可促进人体身体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使其在体育和体力活动中取得明显的优势,产生自豪感,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产生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探讨人生。体育教学中通过竞赛,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不断确立自己新的目标。通过竞赛,不但同自己的对手作竞争,而且学会同自己原有的水平及不利的个性作斗争,向自己的可能性挑战,增强上进心。同时竞赛法可以培养学生公正无私、讲求效益的观念,发展学生顽强、勇敢,敢表现自己的心理品质,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团体性的竞赛中,同一方的队员往往用语言或身体动作,如拍肩、拍手,相互鼓励,因而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戒心,产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增强团体归属感。体育教学中,学生常常不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而且还承受因失败带来的沮丧,也就需要学生正确对待自己面临的一切,培养自己的意志与胆略。体育运动是一种显著性的身体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力量、智慧、胆略、技术的较量,而且还是意志的磨练、毅力的培养,它体现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

四、体育教学为学生角色学习提供了机会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一定情景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总是处于一定角色之中,也随着教学活动形式的改变,使学生不断处于不同的角色之中,这就为学生的角色学习,提供了众多的机会。体育教学中,师生、学生之间在交往上时间较长、空间距离较小,容易产生角色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在众多体育活动情景内容的教学中,尤其是游戏、教学比赛。随着教学内容交换,环境也随之变化。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活动项目,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对象、所处位置发生不断变化。角色的转移、角色的改变成为体育教学的一大特点。在丰富的社会互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学生要演好角色,就必须通过对环境、体育教师、同学们的认识,来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位置,加强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责任、权力、义务和规范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同时,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季浏.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2002(3):891.

[2]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薛雨平.学校体育课程的社会化取向[J].体育与科学.2002.23(2):56-58.

[4] 宋超英.社会学原理[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64-66.

上一篇:怎样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下一篇:对游泳课教学质量及安全把控的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