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流行音乐积极元素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益

时间:2022-10-19 10:18:29

挖掘流行音乐积极元素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益

【摘 要】流行音乐是当前音乐文化的一种时尚潮流,在大众媒体的影响下也深受初中生的追捧和热爱,文中对流行音乐概念进行了定义,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一堂教学案例出发,就如何发掘流行音乐的积极因素,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谈了自己几点粗浅的做法。

【关键词】流行音乐、初中音乐;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当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知欲,随着现代传播媒体的飞速发展,在音乐世界中,各种音乐艺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富于现代气息的流行音乐,更是对中学音乐教学形成强烈的冲击,而中学生正处在花季的年龄,他们思想活跃、活泼好动、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强。如何把握流行音乐的教学尺度,转化为我们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外资源,值得我们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流行音乐的定义

流行音乐是当前一种较为时尚前卫的音乐,在电视、电影、网络媒体传播较广,深受年轻人特别是中学生的追捧,通常带有较强的商业表演性。在当前媒体发达的今天,流行音乐相比民乐、古典音乐等影响更广,带有很强的时代元素、社会背景、成人思想,但是由于内容良莠不齐,因此在学校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工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不可分割

以前我在教学过程中我却时常回避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我感到疑惑的是:“流行音乐进课堂会导致课堂内容紊乱、会导致学生追星吗?”于是在以往教学需要时,我往往会以“通俗歌曲”来取代正在网络、电台热播的流行歌曲。但下面的教学案例说明:如果教师一味回避处于时代前列的流行音乐,只能拉开与学生的距离。

案例:一次我在授课中欣赏《黄河船夫曲》,我让学生“抢答”的方式导入新课,问题为:“说出你所知道的歌曲演唱形式?”活动开始后,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歌曲演唱形式为合唱。

之后,我对作品《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及词曲作者进行简单介绍,课堂环节进入了对于重难点内容的教学:“结合欣赏作品《黄河船夫曲》,听辨多声部合唱形式。”

我对各种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了名词解释,并配以《黄河船夫曲》中几个乐章的片段欣赏:

教学环节按预设进行着,当我正在继续讲解演唱形式中 “合唱”的概念时,听到教室角落有两个男生很不合时宜地在争论着什么:

生1:“《吉祥三宝》就是对唱!”

生2:“有什么了不起!我也知道。”

生1:“有本事你再来说首别的歌曲?”

师:“……”(我觉得自己的头“嗡”了一下,顿时说不出话来)

生3:“哈哈,《不得不爱》也是对唱呢……”

全班哗然。

我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批评那两个目中无人的小家伙”,但转念一想,这样做的结果也许只能回到预设的课堂教学顺序,使课堂秩序回复平静,可学生的心里可能不会平静?想到这儿,我的心中突然有一灵感闪过,既然学生身边就有能为这些演唱形式举例的歌曲,我何不顺水推舟,尊重学生意愿,让他们大胆地来举例、甚至来表演熟悉的歌曲呢?经过权衡之后,我决定临时改变教学思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对,谁还能像他们一样来举例,并能唱几句呢?”

生:“好耶!同意!”

接下来的课堂是生动、热烈的。我听到了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生1、2:“演唱歌曲《不得不爱》”。

师:“独唱是另一种演唱形式,由一个人单独演唱一个旋律,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老师知道《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就属这种演唱形式。哪个同学还能来举例其他歌曲?”

生3:“《同一首歌》是独唱”。

生4:“我来唱几句‘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全班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其实我们身边的歌曲,就包含了许多演唱形式,大家以后在欣赏时也可以多加关注。”

师:“接下来我们讲讲齐唱,指的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

生:“老师,我们可以在自己演唱时改变歌曲原来的演唱形式吗?”

师:“很有创意,当然可以。”

生(4人小组):“演唱齐唱版《宁夏》。”

看着同学们高高举起的手、认真的面孔;听着他们并不完美却又出奇动听的歌声,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和喜悦。下课铃声响了,虽然我预设的教学内容并没完成,但课堂教学氛围和学习效果非常好,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意犹未尽,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音乐教室。课后我在反思:当今的流行音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决定了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广泛,流行音乐文化逐步由原来的边缘地位趋于音乐消费者的主流地位,其领域与空间呈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所以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更加该客观对待,教师可以把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促进学校音乐教学的课程资源使用。

三、流行音乐的应用感悟

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并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和社会接轨,音乐教育亦然,有些流行音乐不适合学生学习,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一直认为音乐教育也是要贴近时代的,但也要有所选择,并不是什么音乐都能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相反如果适当地引用,让音乐课堂真正贴近时代,其实就是贴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会让他们觉得音乐课堂更轻松、更愉快。在我们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中,编者也适当地引入了例如:谭健常、郭峰等的流行音乐元素。我们可以此为契机,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征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或是把一些好的流行音乐作品与粗劣低级的作品进行比较,使他们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也能帮助提高学生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

总之,流行音乐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无是处,应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教师充分合理地运用流行音乐的积极元素和课程资源提升我们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判别能力,而且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上一篇: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