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审美教育功能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9 09:38:30

影视艺术审美教育功能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中的作用

摘要 影视艺术教育功能由审美教育功能与非审美教育功能组成。审美教育的功能主要是指对受教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境界的塑造,情感与情操、性格与品格等方面的陶冶,这些对受教者的智力结构、意志结构的完善和发展都有特别积极的作用。如何利用并充分发挥优秀影视片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中的作用成为当今影视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 影视艺术;审美教育;人文素质;养成

电影自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大咖啡馆”的地下室正式放映以来,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1936年,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节目信号,标志着电视的诞生。虽然电影电视诞生的时间不长,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影视媒体已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一环。影视艺术融诗歌、音乐、舞蹈三种时间艺术和建筑、绘画、雕塑三种空间艺术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时空综合艺术。同时,它又融进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社会学科内容,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使影视创造出如梦如幻的影像文化。影视诞生为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提供了一种特定方式。一方面,它将人类精神生产的符号推动到电子互动语言阶段,创造了以蒙太奇为特征的影像语言;另一方面,它又以其独有的魅力和传媒渠道给人以艺术教育和思想教育,给人带来娱乐、休闲及新的生活方式。

影视艺术教育功能由审美教育功能与非审美教育功能组成。审美教育的功能主要是指对受教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境界的塑造,情感与情操、性格与品格等方面的陶冶,这些对受教者的智力结构、意志结构的完善和发展都有特别积极的作用。如何利用并充分发挥优秀影视片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中的作用成为当今影视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审美感受是对艺术形式及情感意味的直觉把握能力,它的形成既有先天的生理、心理与智力因素,也有后天的教育培养因素。影视作品是受众获得和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将声、光、影、色等符号完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营造出银幕上的一个个梦幻奇迹。它以艺术语言的直接生动迅速感染人们,使人们乐于欣赏和接受,从而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电影课实验在中国》一书的作者雷祯孝写道:“电影艺术,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展示,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优化了感知渠道,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变传统说教为生动、直观、形象的愉快教育……电影课是伟大的教育诗。”

二、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影视作品的展播把受众带进一个特殊的规定情景――影视屏幕前,受众在这个规定情景中去了解和感知电影的艺术成分,如蒙太奇、长镜头、声音、色彩、节奏等。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时使用纪录片的纪实性手法,以黑白摄影为主调表现纳粹德国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和血腥,使人震惊,催人泪下。中国导演张艺谋在表现同样的主题时却使用了红色。《红高粱》影片结尾时,“奶奶”给“爷爷”送饭正走在高梁地里的小径上,却被日本鬼子射杀,“奶奶”扔下担子,扑倒在地上,这时受众的眼前出现的是大片的、沾满了整个银幕的红色,随着“爷爷”的一声怒吼,受众的心也愤怒起来。这些色彩元素的组合和使用给影视受众独特的视觉感受,在给他们带来愉悦、悲愤、悲哀等种种情感的同时,也为受众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欣赏影视作品、体味导演的创作意图提供了机会,而受众在规定的情景中的感受也转化为审美能力的提高。影视艺术作品所提供的教育内容也在规定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被感知、被理解,受教者的审美能力随之逐渐提高。

三、审美理解能力的培养

审美理解能力是审美能力中更进一步的能力结构。审美理解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感受、感知和理解影视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据统计,一部电影作品需要246个不同的生产部门合作才能够制作完成,一部作品本身就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目的是让他们提高理解人类智慧的能力。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说:“提高群众对电影的鉴赏能力,实质上提高世界各民族的智力。”《辛德勒的名单》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同时也象征着二次大战中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了,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绚烂的彩色,使受众清晰地感受犹太人死里逃生、从黑暗中走向光明的喜悦的心情,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明媚开朗的心情。此处,黑白与色彩的鲜明对比给受众带来的冲击和感受远比电影的议论或对白要深刻得多,受众从而进一步理解了电影元素的作用,理解了创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信息和思想。

四、审美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审美联想及想象能力是审美能力中的最高层次能力组成,它的培养是构成素质教育最有活力的基础。想象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因为它是一个民族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气球上的五星期》、《海底两万里》等一系列科幻小说启迪人们的思维,我们的飞行梦想和探索海洋的梦想要延迟到什么时候?可以说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起源就在于想象,是想象让人类插上了翅膀,是想象让人类进步。《2001漫游太空》中有一个经典镜头:狂喜的猿人把骨头扔向空中,紧接着下一个镜头就是21世纪的一艘宇宙飞船在地球和月球之间优雅地旋转。这个非常典型的蒙太奇手法使得受众思考两个图像之间的差异并把它们联系起来,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劳动创造了人。骨头制作的工具只是进步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技术得到了长期的发展,人类最终创造了太空漫游这样的奇迹。同时,电影受众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太空漫游这样的奇迹同样来自人类最原始的动力,即生存和竞争。

五、审美情感能力的培养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合作越来越多,可人们的交往却变得越来越少,情感交流已成了荒漠。正如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们拥有了更高层的楼宇以及更宽阔的公路,但是我们的性情却更为急躁,眼光也更加狭隘……我们可以往返月球,但却难以迈出一步去亲近我们的左邻右舍。”影视艺术以其特有的真切表现能力将被人淡忘的、人间最美好的事物展现在人们面前,提醒人们、感化人们、教育人们,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否则,人们的情感就会被日复一日的不变的生活磨砺得变得麻木了,美好的情感就会淹没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影视作品可以把美好的情感直接推送到受众面前,使他们自觉自愿接受情感教育和培养。当《泰坦尼克号》男主人公杰克像一尊大理石雕像一样沉入深深的大海时,眼泪不由自主地涌出观者的眼眶。走出电影院后,人们还深深地沉浸在这纯美的爱情中,被生命的意义而震撼。无怪电影播出后,校园的许多青年男女学生都身着印有《泰坦尼克号》男女主人公形象的T恤衫。

六、结语

影视教育以鲜明的旨意走入校园,从观赏影视作品到评论影视作品,从评论影视作品到思考社会,从思考社会到思考自身的发展,影视以其独有的特点给教育搭建了一座桥梁。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副教授张美君认为:“电影是最有效的研究社会的文化文本,它首先反映和回应了社会问题。”影视教育走进校园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体制的挑战,把优秀影视片引进校园,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青年、感化青年、教育青年。通过优秀影视片所反映的生活与人物形象,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更深刻地体会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为社会的发展、革新寻找出路。让学校成为素质教育的家园。

上一篇:选择的彷徨彷徨的选择 下一篇:心理契合度与观众的收视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