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奇芳恶之花

时间:2022-10-19 02:30:10

摘要 《老无所依》用那样一种蛮荒和恐怖的暴力,架构起深层的美学思索,着力表现出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深沉、孤独和冷峻,在血腥厮杀的镜头下,引发观众对隐藏于暴力之后深层社会根源的思索与评判。运用着暴力的狂欢与影像的杂陈,科恩兄弟冷峻地旁观这个被金钱下了诅咒的“血腥世界”,并将它呈之于众。

关键词 《老无所依》,暴力美学;科恩兄弟

用暴力影像来排解焦虑与尴尬双重困境中的社会思考,或许是暴力美学兴起的缘由之一。从广义上看,暴力美学的特点是“展示其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没有人会说暴力是一种美,但当暴力成为表达某种导演意图的有效工具时,暴力美学也就有了其美学的存在价值和架构体系。第80届奥斯卡获四项大奖的影片《老无所依》正是用那样一种蛮荒和恐怖的暴力,架构起深层的美学思索。

片名No Country For Old Men乃是源自19世纪初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诗作《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mntium)开篇的第一句。影片中那个欲望与暴力横行的时代,没有英雄,没有救世主,警察的存在形同虚设,生活在被血腥味笼罩着的城市,一切都没有了保障,只能颓然地孑孑老矣――这是个叫人失望乃至绝望的国度一所以“老无所依”。

故事缘起于卢埃林(乔治・布鲁林饰)意外中得到的200万美元。而这笔钱,是黑帮火并后两败俱伤的遗物。古今中外,金钱与人命的纠结本就是无休无止的,当暴力也渗透进来时,这场恩怨就显得更加残忍而让人毛骨悚然,更何况这是笔巨款。其实卢埃林本可以抽身事外与妻子享受这笔巨款。可是他心怀仁慈,满怀善意地想给火并中最后的幸存者送去他急需的水,不幸的是黑帮团伙也前往于此,他最终惹祸上身。这实际上体现了科恩兄弟作品的主旋律之一――“无辜的人应该受难”这个非常希区柯克式的观念。片中的激烈枪战并不多,导演多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展示着角色的死亡,而这种看似冷静的镜语,却让人更直面鲜血的惨烈。片中杀手安东常常是一声枪响结束他人生命后,冷冷地看血静静地流淌,事不关己的样子,有时还关心一下流淌的鲜血是否弄脏了他的黑皮鞋。这种残忍加重了观众心理的战栗,让那声杀人枪响“余音袅袅”。

很多时候,暴力美学注重的是血腥的场面、节奏和形式,以求视觉的和情绪的释放,忽视或弱化社会功能和道德的教化。而《老无所依》却着力表现出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深沉、孤独和冷峻,在血腥厮杀的背后,引发观众对隐藏于暴力之后深层社会根源的思索与评判。从实现暴力实施手段的各个工具上看,它们所承载的意象似乎是言不在画内。比如一开始出场本为救命工具的氧气罐,却不知被用来杀死务少无辜的生命。物不语而意无穷,这种本未倒置的设置,嘲讽着谁,奚落着谁?还有安东时常玩的猜硬币游戏,一枚小小的硬币,被用来测量一个人存在的可能,这有点像镜式反语般的戏谑。安东本身是被两百万美元牵动着陷入这个杀人泥淖的,钱决定了他的命运,而他,也用钱的游戏决定别人的命运。金钱、人命、杀戮,互不相关却互为因果,看似荒诞却入情入理。所有的杀戮都与钱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钱、小钱,甚至硬币。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作为美国电影异色的科恩兄弟,是否在批判着某种现象,比如拜金主义,比如票房至上的好莱坞?

从好莱坞的电影观看来,科恩兄弟使用的是一种无音响机制。因为在好莱坞电影里,寂静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所有的“冷场”都被音乐淹没了,代之而来的则是大段的对白。可科恩兄弟决不盲从。他们的暴力风格不同于其他同类型影片紧张火暴的快节奏镜头切换,而是一种不动声色突然来袭的声画演绎。声音从字面意义上刺破了画面,它的每一次出现,即使是轻微的,也会令我们发抖。冷血杀手安东通常是不按常理出牌,基本是遇见他必死(和他猜硬币赢了除外)。一个平常的问路抑或聊天,突然“砰”一声,一个血窟窿赫然在屏幕上宣告死亡。这给心灵突然的一震,将残忍的暴虐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作为影片重点描述的卢埃林和安东之间的较量,导演科恩兄弟似乎更让他们惺惺相惜。他们通常采用一连串的长镜头在前面铺陈,音响也降到了最低限。阴暗的影调,对比强烈的画面,阴影盖住了最后的光线,然后……于静寂中响起枪声,将静态画面中暴力的残酷性和动作的爆发力几倍放大,鲜血仿佛奔涌而出,扑面而来。这种科恩式的音响处理风格,打破了时空的严密性,将故事情节构置于一个逼真的氛围里,创造了一种直接的效果,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觉到某场戏好像就发生在他眼前。

暴力根植于人内心的欲望,那是人类天性中的矛盾但又紧密相伴随的心理情结:对死亡的恐惧和攻击的本能。科恩兄弟电影的内核直指人类内心深处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情结。但在行使暴力的同时,他们也不忘幽默一笔。而这种幽默并不是使人开怀大笑,而是令人觉得影片中的人物“很可笑”。在美国和墨西哥的交界,黎明时分,卢埃林让流浪歌手帮他请医生,那个交接钱的剪影,他们很端庄,很正式,那样郑重其事的场面真是狠狠幽默了一把,曾经把卢埃林带入绝境的是钱,在生命紧要关头救他的,也是钱。在那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有的良心仿佛只能用金钱来衡量。最搞笑的是在安东杀死卢埃林以后,他居然遭遇了真正的车祸(在卢埃林困境时路人曾认为他遇到车祸),而且与卢埃林当时的遭遇相同,他也用重金买了一件衬衫,仓皇逃跑。安东的结局,导演没有说,但这种段落呼应,似乎在暗示着什么,卢埃林已死,那么安东呢?

影片中代表正义一方的警察贝尔,是暴力的对抗面。也是《老无所依》中的“老”,但这个警察并没有真正目睹血腥的过程,导演刻意让他只见到血迹斑斑的现场。他一直在追赶黑暗的脚步,企图守护起那个世界所剩不多的光明,但他仍以失望而辞职告终。片尾导演善意地让他做意境悠长的梦,让他怀念那曾有的公正和人性的温暖。这也许是这个充斥着暴力和杀戮的影片中仍然残留的希望。

运用着暴力的狂欢与影像的杂陈,影片导演科恩兄弟冷峻地旁观着这个被金钱下了诅咒的“血腥世界”,并将它呈之于众,这就是《老无所依》。

上一篇:论电影声音与画面的音画合一 下一篇:当下中国影视剧艺术的视觉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