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一路有你

时间:2022-10-19 08:50:46

语文教学一路有你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兼顾,根据课文特点,做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辩证的统一。

关键词: 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91-01

“听说读写”是小学生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谈到习作,师生有共同的感受――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局面,那么高效的作文教学又在哪里?看看现状,反思教学构建,试想想我们一路走来进行的作文教学有几多?纵观几次教材改革,前一轮的教材编排是每一单元用一个习作例话作范文,来有条理地安排习作指导。现在好了,提倡自主习作了,一些老师则迎合所谓的“新理念”轻描淡写地让学生“漫天飞”的自由式的作文训练,使原本难写的作文更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知识积累程度的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是语文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然而在现行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语文教学只有阅读教学,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0%的教师在课堂上是没有作文教学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明显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要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就得将习作教学渗透的阅读教学之中,极大限度地加强习作指导。我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下几方面来关注作文教学。

一、教师要有作文意识

现在大多数教师缺乏作文意识。什么是作文意识呢?我认为:作文意识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全程关注作文教学,要意识地把作文教学有机地融入到课内课外。因为学生不是缺乏生活,缺乏习作资源,而是缺少对生活的关注,缺少发现,缺少作文的意识。作为有作文课意识的教师,就是要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怎样作文,最大限度地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作文教学。

比如在一次语文课上,一只大黄蜂飞嗡嗡进教室在同学们的头上盘旋,本来安静的教室一下子像开了锅,特别是女生,更是尖声尖气的恐叫,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学生个个“原形毕露”。我沉思,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作文题材吗?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把这一件事写成作文。有的写《讨厌的大黄蜂》,有的写《不速之客天上来》,有的写《教室里的“轰炸机”》……真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所以作文里的“心情”特别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有了作文意识,教师便会主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去捕捉……何愁学生写不出一篇精彩的作文来?

二、善于捕捉课文中读写结合点

不是每节课都要指导学生习作,也不要牵强附会、刻意去指导学生习作。作为有习作意识教学的语文教师,要能在课堂中融洽好、渗透好习作指导,就要善于发现有习作价值的课程资源,根据课文的特点恰当地指导。教学中不是缺乏作文课资源,而是缺乏发现、捕捉作文资源的意识。

就拿《詹天佑》一文来说吧,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布局,充分了表现詹天佑“杰出与爱国”的人物特点,课文则围绕中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事件来写人的这种方法,是学生作文所需要学习的。于是学习课文后,我就安排了写人这一类习作练笔,让学生触摸这种习作方法。

课文中不乏状物写景、写人、写物、写事等优秀的作品,生活中也有许多和课堂相结合的“作文元素”,这些元素能充分利用,何愁我们的习作教学没有园地?

三、恰当渗透写作技巧与方法

本人认为习作中解决好了“怎样写”、“写什么”这两个问题了,作文教学就见了成效。如果学生不缺少作文资源而写作文无从下笔,这就说明是缺乏写作的方法。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不受约束自由表达,那么学生拿用什么方法来自由表达呢?自由表达要建立在掌握一定的习作知识和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之上,然而取得这些写作的方法与技巧非一日之功而成,绝没有速成之路可走,这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生搬硬套地传授,而是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师有习作意识的关注中,在捕捉到的阅读教学“可乘之机”之中循序渐进地予以渗透,让学生积累写作方法。

如在执教《长城》一文,我就向学生渗透了观察事物的方法:近观局部、远观整体,掌握整体与局部描写的作用和方法。在执教《鸟的天堂》时渗透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让欣赏动态美与静态美,然后让学生根据需要去观察事物进行练笔。教学《跑进家里来的松鼠》和《松鼠》两篇课文后,我会让学生对比其写作表现手法,发现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同一事物。前一篇着重“写趣”,后一篇着重写松鼠“美丽、驯良、乖巧”。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通过思考,很快就清楚了:前一篇写的是人们生活中的松鼠,而后一篇则是在介绍松鼠这一动物。

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谋篇布局的技巧,诸如总分结构、前后照应、时间顺序、方位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文章的线索等等方面。

四、做到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辩证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不能分家,应该是互为本位,相互促成的一体两翼。阅读离不开写作的深化,写作中应有阅读成果的体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教材,学到作者的语用经验,触摸作者的写作方法,走出教材让学生内化作者的用语经验,然后让学生带着作者的习作经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在教学中,“人文性”较强的课文我们要侧重于阅读教学,让学生体验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使学生精神世界产生强烈刺激,学会情感表达。 “工具性”强的课文,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写作方法,模仿、创生写作,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写作方法,从而达成一定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兼顾,根据课文特点,做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辩证的统一。

上一篇: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体验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 你合理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