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中探究性教学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19 05:34:59

化学教育中探究性教学对策分析

作者:刘明辉 单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科学研究的氛围,使学生自主的选择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与研究有关的课题,并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对自己所选定的专题进行自主的研究和探索。在这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所造成的学生单向的接受知识的应试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授教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探究性学习重在对学生自主性以及实践等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学生动手能力还是在学习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各高校在化学教学中也都重视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并付诸实践。但是对于目前社会对各种人才能力要求的提高,探究式学习还应当得到一定的加强。

1探究式学习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高校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探究式学习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确立研究专题上,主要是通过教师提出一些引起学生质疑和寻求答案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有关脂类物质代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糖尿病人为什么较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现象,这一问题可以在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性掌握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对糖和脂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探究方向。二是很多老师都已注意到了高校化学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对此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对自编教材进行了相关的修改,化学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很多方方面面,比如铁皮的生锈“,酒香四溢”,这些现象我们只能看见表象,却很难在生活中看见“自然之手”,根据学生对此的好奇,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教程中加入了课堂发现等环节,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与教程有关的现象加以提问,然后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系统的解释和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潜能,默化潜移地让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能力。三是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主动学习更是一种荣耀,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氛围。很多老师都会对学生的良好学习方式或习惯加以表扬,这对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这些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鼓励和推广,当然老师的表扬面应该加以扩大,不应只表扬好的,而应将更多的表扬投放到“变好”的同学身上。四是对于课堂讨论的氛围的营造上,为了营造一个积极、互动的谈论环境,同时也可以对当前各种信息获取渠道的有效利用,教师多注重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对各种化学信息进行及时和多渠道的掌握和搜集。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心理顾虑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谈探讨研究问题的主要因素,因为怕自己提问错误、回答错误、做事错误而受到老师的责罚或同学的嘲笑,这种思想包袱是课堂氛围最大的敌人。由于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还需要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多观察、调查和实验等方法来获取信息[2]。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加强探究式学习的对策所谓的“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老师不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了训练,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适应高度信息化的未来社会。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其发展过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探究式学习”素材。我们的教学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前辈化学家们的探索历程,体味他们的思维方法,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探究式的教学是由活动构成的,基本元素也是“活动”这两个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现探究式教学“活”的特征。充满变化的课堂不再完全受教师控制,而在学生完成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从动手、观察、思考这三个方面完成教学活动。

2探究性教学策略分析

探究性教学策略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基于探究模式的教学策略和以探究为主要过程的学习活动,二者对立存在并相互依存。没有教师的探究性教学策略,学生难以完成探究式学习活动;而学生没有完成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的探究式教学就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学策略完成的主体为教师,而探究式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在教师成功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情境下,学生既是探究式学习活动的主动者,又是教师探究性教学策略的受动者[3]。探究式教学策略是在教师通过引导、辅助、指导等方法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进行帮助,从而完成高校化学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思想、模式和方法。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首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此,探究式教学策略本文提供以下几种参考。

2.1注重兴趣的培养,在生活中完成化学现象的观察人最大的主观动力源就是兴趣,通过兴趣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自发自觉自愿的探索化学科学。如果探究式学习能够完成学生对化学知识和问题的兴趣培养,那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就会对化学现象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当采取合理的策略和技巧,完成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对化学现象生动客观的描述方式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体系,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新鲜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这种交流方式,广泛的互通教学内容和科技成果,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完成兴趣的培养。化学在社会生活中涉及面广,极大地为学生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提供了方便,在高校的化学教学中,课程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连,会让学生对化学过程产生亲切感,容易完成兴趣和注意力的培养。例如,讲到溶液的酸碱性时,联系洗发剂、护发剂的酸碱性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等。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时候,教师的着力之处应当是如何使学生体验和逐步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化学,用以加深他们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了解及掌握,强化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关系的认识与感受。

2.2引发好奇,让学生在阅读、观察和实践中提出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好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他们就会在生活中观察各种化学现象,在好奇心理的驱动下,就会有提问的冲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核心工作就是催化学生疑问的产生并提问。在学生的阅读化学材料中伴随着好奇心理,在资料里发现问题,让学生保持观察和实践过程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新事物。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要求较高。只有将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现象的展示,引导学生对条件和原因的思考。

2.3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在互动中完成探究的互通问题是仅仅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要锻炼问题的提出和表述能力,则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指导工作。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评价。让学生在倾听、讨论中提高提出和表述问题的能力。这里特别说明,化学教学的探究活动中,探究的问题的产生应当尽量以学生提问为主体。但这在现实教学中很难实现,并且学生发挥主动性而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适合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于提问具有的盲目和发散的主要特征,对教学课程的时间控制有着不利的影响。

3探究式化学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方法

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符合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对问题情境进行规划设计,在引导中完成对学生问题的优化和集中,保证课题具有后续的探究作用和明确的目标及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对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筛选、完成问题的效果确认,与提问的成功有效性同样重要。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探究欲,以科学观察、化学实验、历史资料和相关资料的介绍等多种教学方式完成探究式教学中的背景建设。以真实的化学问题作为研究任务,引发学生提问。通过对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的分析讨论,研究深层次无法说明的现象产生和结果,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接触事物的具体性质,通过确定的事物去探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与探究的积极性联系起来。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进一步思维和思考的热情和动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选择知识点中的难点或重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生对铁这一物质有一个良好的掌握后,再进行钠的讲解时,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包含钠的成分的物质进行一下回忆,然后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钠和铁有什么不同,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两种物质的掌握。之后还可以在讲解钠的特性的时候,将钠放入水中,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最后是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一瓶标签字迹模糊的药品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辨瓶中的药品到底是什么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发散思维。通过这样一种让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置于更加真实的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机动性以及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实际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从而使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自己思考成果的喜悦,从而可以更好的提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化学探究式学习已经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同以及实际应用,但是在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使探究式学习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培育学生的科学素质概况 下一篇:化学教育中能力的培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