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9 04:39:19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 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数学教学经历,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挖掘例题、习题变式"、 " 探索检测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教师;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数学

主席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民族创新能力成为与中华民族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为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1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而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更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一章时,无论是"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还是"从不同方向看"及"认识生活中的平面图形",都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旋转、平移、缩放、动量等功能,给学生以实感、美感,变枯燥、抽象为形象、直观,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生动直观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再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等内容的学习时,如能根据内容特点,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挖掘例题、习题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认为,数学教学唯有大量的做,反复的练才是出路,而忽略了教材中例题、习题的示范性、典型性、功能性、综合性。例题、习题贯穿教材各个章节,在教学中应根据例题、习题的特点,通过改变题目的题型、条件或结论、图形,引伸拓展,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挖掘例题、习题变式,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感受创新的乐趣,激发创新的热情,在原有的基础上创作新问题。

原问题已知:等腰ABC中,D、E分别是AC、AB的中点,试说明BD=CE。(如图1)

创作的新问题如下:

问题1已知:等腰ABC中,∠B、∠C的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D、E两点,试说明BD=CE。(如图2)

问题2已知:等腰ABC中D、E分别是AC、AB的中点,试说明∠DBC=∠ECB。(如图3)

问题3已知:在长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试说明AC=DB。(如图4)

问题4已知:等腰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的垂线,试说明BD=CE(如图5)

问题5已知:等腰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的中线并交于点F,试说明BCF是等腰三角形。(如图6)

创作的新问题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当然,学生创作的不一定就尽善尽美,甚至有时还会出现错误,但通过这一创作、交流的过程,学生会为这么多新题感到吃惊、兴奋,甚至怀疑自己,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 探索检测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传统的教法、学法,学生长期处于被考、被检测的地位,一直受紧张、压抑的氛围所困扰,极大地约束了,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随着教育考试改革的推进,人才选拔的考试方式虽不会有较大转变,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去探索一些新的检测方式,比如"学生自考"的方法,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学生互考"的方法,学生间互相出题考对方等等,这样的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既可以让学生感觉自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又可以让学生在出题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可能在构思、选题、组合的过程中品尝创新的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4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除了在角色上有重大转变,还要在教法上有所创新,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得到新知识。无论是新课、习题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应通过对教法的改进和创新,始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起指导学法,解答疑难的引导作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既锻炼了思维品质,提高了心理素质,还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应该很多很多,但应重在平时坚持、日积月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例题、习题变式,探索检测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动手解题、编题,指导学生想出更好的解法,师生都要在不疑处生疑,时刻树立创新意识,让学生天天都能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创新,既要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又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我们的教学便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对初中语文试题命制的灵动思考 下一篇:浅谈电量电费核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