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19 04:34:53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3 - 69 - 01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主要对颅脑肿瘤、脑出血及外伤危重患者进行加强医疗监护及综合救治,需要对其各项参数进行严密监测,尤其针对脑出血、严重颅脑外伤的患者,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不平稳。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有危及生命可能的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神经外科患者有其特殊性,危重患者多,昏迷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因而护士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并且要维持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质量和保持身心健康。现对我院近些年来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的215例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215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95例,年龄18~82岁。

1.2 临床表现215例患者中,131例体温升高(>38℃),67例在吸痰时发现痰多,45例听诊可闻及肺部音,所有患者外周白细胞增高(>10×109/L),47例胸部X线摄片有阳性发现。

1.3 方法(1)一般护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血压、浮肿、尿量变化,每日记录血压、尿量,一旦有血压上升、尿量减少趋势时,应该警惕严重并发症,例如: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的发生。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降低代谢率,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从而减轻病症。一般应卧床休息至血尿、浮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后方可增加活动量。(2)护士护理:合理调整科室人员配置,增加护士编制,合理排班,可采用弹性排班制。面对护患关系,护士应加强法律知识,运用语言技巧,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到换位思考,待患者如亲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冲突。(3)预防和控制感染:进行环境的紫外线消毒,每天一次或两次。进行口腔护理和会阴护理,每天两次。翻身、皮肤按摩、避免发生褥疮和皮肤感染。拍背、排痰,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

2 结 果

经过我院的观察和护理之后,185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5患者基本好转,5例患者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重症监护室多收治大型手术术后、脑血管意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其病情自身的特殊性,患者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根据对215例患者的情况分析,并结合资料,认为其危险因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与患者自身有关的因素:多数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容易发生误吸,若因颅内压增高出现呕吐,则患者发生误吸的可能性更大。病情恢复时间长,多数患者卧床时间长,肺活量降低,肺底部肺泡膨胀不全,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术后、脑血管意外和创伤等应激反应,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障碍,易发生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使细菌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增加,可直接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从而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医源性因素:多数危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呼吸道有创性操作。所有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患者,三天后在气管分泌物中均可检测到革兰阴性杆菌或厌氧菌。细菌下移使通气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加之可能发生的外源性消毒灭菌操作方面的疏忽, 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气道护理不当等都极易导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后认为,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针对与患者自身有关的危险因素,若意识障碍较深,且短时间内无法清醒,为减少误吸,最好尽早行气管切开,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吸痰效果更好;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可能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故需注意营养支持治疗。在医源性危险因素方面,消毒灭菌、吸痰等操作方面的疏忽是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通气循环装置每48 h更换1次可减少肺炎的发生率;正确排出管道冷凝物,避免污染患者气道;避免通气装置在患者之间交叉使用;严格消毒呼吸治疗装置等。

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反映医院的救治水平。临床上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因素有:监护室护理人员素质,编制及知识结构,监护室护理单元设置及相关感染因素,监护室环境,医护间合作。我们分析这些因素并制订相关对策,籍以提高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质量。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来说,面对工作压力要有的放矢,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需要及时采取各种措施,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地服务于护理工作。

上一篇:微波联合冷冻治疗50例慢性子宫颈炎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心肌梗塞的护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