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继承法》修改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9 03:21:30

我国《继承法》修改的问题研究

[摘要]关于数字遗产是否属于继承遗产范围,在我国的继承法中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要明确法律对数字遗产继承予以保护和规制。该文阐释了数字遗产的概念和特征,讨论了数字遗产继承的现状及阻碍,分析了数字遗产继承的必要性,提出了当前数字遗产继承的方法。

[关键词]数字遗产;数字财产;遗产继承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78-02

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最大影响是对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一些新的法律问题也随之产生,网络遗产也逐渐成为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法律的问题。依赖于虚拟网络的人们都普遍拥有一种新的财产:数字财产。这种财产能否继承?如果可以继承,其法律依据何在?由此可以看出,数字遗产能否继承的问题成为了立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数字遗产的特征

数字遗产是互联网时展的产物,是数字技术的运用而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指运用数字技术以数字信息形式存储在一定载体或网络中的物品,包括个人网页、个人相册、个人文档、视频、游戏账号(包括其中的虚拟货币、游戏装备)、电子邮箱、原创网络作品等。虽然数字遗产都是虚拟的,但是数字遗产也具有财产的属性,也存在一定的价值。同时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财产,具有一些新的特征。

文章认为,数字遗产具有如下几个新特征:1.虚拟性。数字遗产运用一定的数字技术,通过数字信息的形式以网络或者网络硬盘为载体,而并不占据真实的物理空间,依托存在于互联网之中,故具有虚拟性。但这种虚拟性并不排除部分数字遗产具有从虚拟财产转为真实财产的可能性,如网络游戏装备、Q币等。2.私密性。数字遗产是网络环境下的一种个人数字信息,各种网络服务商都做出了对用户注册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的承诺,很多用户正是因为互联网对个人的隐私提供了有效保护而乐此不疲,通过这种保密协议,他人无法通过适当的途径查知用户的网络财产状况。因此数字遗产具备了与真实中的财产所不具有的私密性。3.占有主体的双重性。众所周知,数字遗产是基于企业开发建设和运营网站和网络游戏,通过搭建网络服务平台,这样网络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个人账号和密码登录服务平台后占有、使用、支配和处分所形成的。

由此可见,网络运营商和所有者或使用者之间相互依存,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共同控制、共同创造了这些数字遗产。用户及其继承人要想取得这些数字遗产,一般要取得网络运营商的授权或配合。因此,与其他具有专属性和排他性的现实财产有所不同,数字财产具有双重主体性。

二、数字遗产继承在我国法律中的现状

(一)学术界关于数字遗产能否作为继承财产的争论

目前,学术界对数字遗产法律归属及其可否归入我国可继承财产范畴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数字遗产应该受到法律保护,应该纳入继承遗产的范围。数字遗产本身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种价值体现在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上。经济价值表现为,数字遗产往往是与现实的财产挂钩的,具有财产属性,如游戏账号中的游戏货币、游戏装备、QQ币、电子货币,可以与现实中财产相互兑换。精神价值体现在,这些数字遗产中的影像、音带、照片、软件、网页等等是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形成的虚拟财产,不仅是用户日常生活的精神家园,也能够通过继承使亲属得到精神上的抚慰。

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字遗产不属于继承财产的范畴。物权法上所说的“物”并不包括数字遗产在内,数字遗产的虚拟性和不稳定性并不支持其在法律上具有排他支配和管理的可能性。同时,《继承法》中所说的“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合法财产”必须是不具有人身属性的财产,带有人身属性的财产是不能够作为继承的对象的。而数字遗产是以用户的个人信息予以注册的,更多带有人身性质的权利数字遗产之中的个人账号、密码以及网页等等主要是跟用户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材料,具有很强的人身属性财产,因此本身也不适合继承。也就是说,我国现有法律保护的财产,只是现实中的财产而不包括虚拟财产。

(二)我国《继承法》修改,将数字遗产纳入继承财产范围之中存在的障碍

1.数字遗产的自身的属性阻碍其成为继承的对象。在现行法律上,只有两种财产可以继承:一是有形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比如房屋、车辆等;二是无形资产,比如知识产权、注册权等。而数字遗产是依托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个人账号、密码以及其他虚拟装备和Q币是与虚拟的空间脱节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显然不属于物权法中所指的财产的范围,这种虚拟性也就不能够使数字遗产纳入到遗产范围内。

2.现实网络服务协议对数字遗产继承权利的排除。数字遗产具有占有主体双重性,是由网络营运商和用户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当前中国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数字产品服务协议,不管是免费还是付费的网络服务账号,使用者在一定时间内未使用或服务期满之后,就有可能会被提供服务的公司收回其网络服务账号。

3.对数字遗产进行保护的立法成本过高。立法是一个高成本的工作,需要有现实问题的针对性、适用的普遍性以及立法需要的必要性。由于数字遗产对于我国而言还是一个新鲜的领域,而且网络用户多以年轻人为主,发生数字财产继承纠纷的案件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通过复杂的立法程序和花费巨大的立法成本去保护虚拟的且不普遍的财产,“立法保护数字遗产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三、在我国《继承法》的修改中,应确立数字遗产为可继承财产的地位

为了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弥补法律缺失的尴尬境地,立法机关应及时修改现行的《继承法》,对数字遗产这一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将数字遗产归入法定遗产继承范围,逐步建立健全数字遗产继承制度。可行性体现在:

1.在法理上,数字遗产完全具备有民法中所指的“物”的特征,符合了法学学者“民法上的物,就是财产”的观点。成为民法上所称的“物”需有三个构成要件:一是能够独立于人身之外;二是能够为人所支配;三是具有价值。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物权的客体范围不单单限制在有形、有体的实质物的范围之内,物必须有形地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这种传统观念已经被打破。数字遗产存在于网络空间,所有人能够占有、使用、收益并排除他人干涉,这完全符合民法上的“物”的本质特征。因此数字遗产属于民法上的物的范畴,也就应该是继承关系调整的客体。

2.数字遗产兼具有财产属性和非财产属性,对于死者的亲属来说具有继承价值和必要。有些数字遗产与现实财产相挂钩,具有财产的价值性、有用性、可控制性等基本属性。有些数字遗产凝聚了网络用户的精力和心血,数字遗产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巨大需求,具有精神属性。正是基于这种精神属性,更能体现网络用户继承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这一点在现代社会显得非常重要,甚至超过了数字遗产的财产继承。

3.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的《继承法》的相关条款,来调整数字遗产继承的问题。我国的《继承法》中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解决这一立法滞后问题的在立法上有两种方法:其一,在修改我国《继承法》应中明确数字遗产的内涵和范围,将数字财产作为遗产直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中公民法定继承财产范围之内;其二,由于现行《继承法》中对遗产的列举性定义最后一条是开放性的——“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所以可以通过对《继承法》进行司法解释,将其补充进到“公民其他合法财产”这一概括性条款之内。通过这两种立法措施,可以减少和避免数字财产继承纠纷,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四、我国《继承法》的在未来的修改中应该细化数字遗产继承规则

为了解决这种法律滞后的尴尬局面,我国《继承法》应当做出相应的细则规定,以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数字遗产继承制度,能够更好的处理有个数字遗产继承案件。具体的继承措施:

(一)修改网络服务协议,并建立网络遗产继承服务网站

网络服务提供商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在涉及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上通过服务协议排除了对虚拟财产继承的权利。所以为了与《继承法》的修改相协调,应该修改网络服务协议,从而解决用户与网络营运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力量的不对等的状况。同时,为了解决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在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些为网民的数字财产专门提供继承服务而网站——“数字遗产守护者”,这对于我国妥善处理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应鼓励网络遗产继承服务网站的建立,以第三方中介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向数字财产使用者提供网络遗产继承协议、网络遗嘱、评估数字财产以及其他辅助,以更完善的处置数字遗产继承。

(二)严格继承人继承条件

鉴于数字财产的不可分割性以及使用上的技术性,这决定了数字遗产难以像现实财产一样分割成若干份留由多个亲人分别继承。所以数字遗产的继承方式只能:是一个数字遗产以一个整体的形式继承给某一个特定的亲人或者多个继承者对同一数字遗产只能以共有的方式参与继承。更好的调整数字继承关系减少继承纠纷,如何确定继承人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继承法》中所规定的在同一顺位的继承人比较多,在法定继承中,有资格参与继承的法定继承人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最终的数字财产继承人;协商不成的,可以按立法事先设定的继承人确定标准实现数字遗产的规范性继承。

(三)将网络遗嘱列为第六种法定遗嘱形式

网络遗嘱,指的是储存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的,用户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制定的以确定其数字财产如何分配继承的遗嘱,目前,我国继承法规定了五种形式的遗嘱继承:自书遗嘱、录音遗嘱、公证遗嘱、口头遗嘱、代书遗嘱,它们都有各自的法律形式与实质要件。既然数字遗产主要存在于网络空间,国家可以通过认可公民制定的网络遗嘱的法律效力,来实现数字财产的遗嘱继承。我国《继承法》在修改中,可以明确将网络遗嘱列为第六种法定遗嘱形式,并在立法中制定严格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从而为数字遗产的继承提供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数字财产存在着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具有继承价值。立法无疑是实现这一价值最有效和最权威的手段,法律应对数字遗产继承活动进行规制,承认数字遗产是可继承财产的法律地位。数字遗产得以继承不仅是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将数字遗产纳入法定继承遗产也是必然的立法趋势。

上一篇:液晶彩电开关电源工作原理及检修技术 下一篇:浅谈建筑节能环保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