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拔节的欢歌

时间:2022-10-19 02:50:57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1-0043-02

课堂需要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为了学生发展?什么样的课堂在现实的土壤上才具有生命力?从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到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全国著名的九大教学模式,无一不是课堂教学的先锋探索。然而,这些课堂要么是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弱化了教师的创造力和指导作用;要么是过于模式化、程式化、凝固化,使原本鲜活的生命课堂变成了知识的演练场所。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在各种纷繁复杂的课堂现象中找到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如何将固化的教学模式转化成灵动的教学创造?为此,笔者申报了成都市2010年规划课题《普通中学“3+1”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在四川省双流县棠中外语学校进行了“3+1”课堂教学结构四要素优化组合的实证性研究。在近三年的实践研究中,各学科教师创造出许多灵动的课堂,课堂成为了师生享受生命、享受成长的乐园。

一、灵魂:“3+1”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生命成长

传统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了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这个教学模式基本沿袭了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严重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下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之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新课程改革呼唤的这种生命图景,课堂教学的这种崭新形态,都贯穿一个核心理念:关怀人的生命,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因此,新课堂应该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基于此,本课题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统帅着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点拨归纳”、“自检互评”和“拓展迁移”。其中前三个要素应当是所有课程都必须的环节,而“拓展迁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作为课内的环节或免去,或放在课外进行,所以称之为“3+1”。

“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导下,以阅读、观看、思考、探究、研讨、归纳、演算和实验等活动,对新知识进行先导性学习。教师创设的情景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有明确的知识指向,有恰当的引领性提示,助力于学生思考和探究。

“点拨归纳”是指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根据学生暴露、呈现和发现的问题,结合疑难和重点进行点拨,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是教师精讲为主,也可以是学生参与下的教师精讲,以期点石成金,拨云见日。

“自检互评”是指在学生基本完成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之后,通过完成《导学案》中检测部分的内容或者其他形式(如提问)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自我和相互的评价分析,这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强化,也是对教学的信息反馈,更为教师调整教学提供依据。

“拓展迁移”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相关新知识后,进一步拓宽知识体系和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或将新知识与旧有知识进行整合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个要素是体现课堂教学由“教”向“学”的转变,是将“先学后教”按“先学”与“后教”的顺序和学为主与教为辅的有机结合,剖析为四个基本单元:先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进行自主思考、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暴露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相异构想,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精要的针对性地点拨归纳,在保留传统教学“巩固练习”(即自检)的基础上,增加了“互评”活动,体现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四个要素中,特别要强调的是“自主学习”绝不是所有学科单一的、统一的自我阅读看书。“3+1”课堂重在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唤醒学生思维的灵魂,唤醒学生独有的灵性;“3+1”课堂是学生生命拔节的沃土,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动情,表演、辩论、讲解、朗诵、展示、实验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课堂的各个环节,教师和学生为伴,成为共同的探索者,并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施教,去引领,去互动。

二、灵动:“3+1”要素组合催生教师创造活动

美国教育家埃根等人在其所著《教师的策略》一书中提出:“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合于所有教学情景的模式或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相适应,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1]笔者创建的“3+1”四要素课堂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下,将固化的教学模式,分解为多个课堂教学的基本单元,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探索根据学科的差异、课程内容的需要和课堂场景的变化,优化组合基本单元的教学策略,体现出“3+1”的顺序可以灵活,比例可以调换,频率可以重复的鲜明特征。

(一)对于新知识相对单一或学生活动集中的教学组合

当课程新知识内容较为简单,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相对集中时,四要素的组合就可以直接采用整堂课一次性的,“自主学习”、“点拨归纳”、“自检互评”和“拓展迁移”或舍去“拓展迁移”的设计。

(二)对于知识难度不高,学生理解容易的教学组合

当课程内容与学生旧有知识联系紧密,且学生认知难度较小的教学,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自检互评”,最后教师再进行“点拨归纳”、“拓展迁移”的教学。

(三)对于具有递进性和逻辑性的新知识串的教学组合

当每个知识点内容与学生的已有认知能力既切合,又存在明确的认知方向与一定逻辑难度时,完全单一的学生自主学习往往容易走入歧途,这时候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点拨归纳”进行融合,交替进行。即课堂采取多个“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再进行整堂课的“自检互评”和“拓展迁移”活动。

(四)对于内容较多、难度较大需要循序渐进的教学组合

当课程知识点较多且难度较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的教学,则可以采用分知识点的多个“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和“自检互评”,最后再“拓展迁移”的教学。

(五)对于知识点要求不高,重在了解和拓展的教学组合

当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属于“了解”的内容,学生知识体系易于理解,认知水平能够胜任,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如阅读欣赏或常识通识类内容的教学,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拓展迁移”和“点拨归纳”或“自检互评”的教学。

以上仅是四要素的基本组合情况,教师应根据具体课堂情况选择多种组合形式。“3+1”课堂也激活了教师主动创造性教学的内动力,他们在探索四要素的组合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课堂本来就是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教育的场所,本来就是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教师自觉地把“3+1”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成内在需要,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创生出多种多样的组合形式,以其所领悟与感受到的文化智慧与力量去启迪学习者的心智,通过教学的内容、情境和细节彰显学科文化的意蕴和神采,在影响、充实和塑造学生的心灵的同时也得到专业成长的幸福感,当教师心中洋溢着幸福美好的情愫,脸上才会有灿烂的阳光并自然地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房;只有当教师情绪饱满和内心充实,才会自然的流露出对细节的关注和乐于真诚的分享。也许,沿着这样的教学之路走下去,最终的结果倒显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倾听到了课堂上生命拔节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王维金.运用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64.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上一篇:典型文体的非典型教法 下一篇:“四环评导践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