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传染病教学的意义

时间:2022-10-19 02:50:25

新型传染病教学的意义

本文作者:杨江华 王文节 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迅猛发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传染病疾病谱在近10余年里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传染病,地方病,如肝炎、结核、血吸虫病、鼠疫等仍危害着人民健康的同时,艾滋病、SARS、致病性禽流感、EV71感染以及甲型H1N1流感等新传染病亦对人民健康构成新的威胁。此外,一些国外罕见的传染病也出现扩散趋势,有传入我国的危险。这些新发突发传染病问题对传染病医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简单的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传染病教学的需求。本文就新世纪新形势下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如何做好传染病教学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传染病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1充实教学内容

传染病是20世纪生物医学领域发生最大变化的领域之一,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传染病疾病谱在近10余年里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教科书上所列的“老”传染病已明显减少,其重要性在降低,如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阿米巴病、大多数寄生虫病等。在世界范围内,除了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外,还相继出现了O157:H7、埃博拉出血热、疯牛病、禽流感等30余种新发传染病。随着国际交往、商贸、旅游等出入境人员的大量增加,传染病通过各种途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侵入我国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如变异型克雅病、新型流感等[1]。而我国传统的传染病医学教育并没有把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事件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校没有开展新发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理论教学,只有极少数高校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进行教学,造成传染病人才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位,对我国今后预防和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留下严重的隐患。为此,有必要通过调整教学计划,降低必修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增加具有社会需求、学科前沿内容、研讨式的选修课程,特别举办当前流行的突发新发传染病专题讲座,融预防、应急处置、诊断与治疗以及危重患者救治等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具体思路是:①以症状为主线讲解感染病学的临床问题,比如发热、出疹、腹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是许多病原体感染的共性问题,采取串联的方式讲授,将传统的传染病与新发突发传染病作比较,这样做效果会更好,也更贴近临床。②授课的侧重点放在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正确处理上;强调横向联系,启发学员的主动思考;不同的授课方式突出不同的侧重面,例如:临床综合课和大班课侧重于某些重要的系统性疾病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大组课侧重于一些常见的、危害较大的感染性疾病;小组课及床边教学则主要是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讲授当前国内国际流行的传染病,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一些少见病则主要由学生自学,教员辅导。③由于教材内容滞后性,增加研讨式的选修课程,特别举办当前流行的突发新发传染病专题讲座,如禽流感、人群感染重症猪链球菌、EV71感染以及甲型H1N1流感等,讲座包括了新传染病出现的因素,发现新传染病的思路,确认新传染病的方法等[2]。

2改革教学模式

从SARS等疾病流行社会各界所表现出的恐惧和无措说明,传染病教育应注意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应将急处置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注重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相结合。在教学中应摒弃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请有相当数量的实践工作者参与教学和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强调和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参与,采用以问题为先导的、以现场为中心的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重视学生实践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人文社会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较强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较高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指挥、处置程序、资源配置协调能力[3]。通过“问题式”教学,旨在强化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及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重在探究与创新。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科研优势,多种途径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平台。在假期或周末高年级学生可进入科研实验室,学习或协助指导教师做部分基本科研工作、或参加实验室交流、学习班等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了解当前研究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方法,理解科学研究的真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更新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可将传统教学与视听教学有机结合,组成新的教学媒体、群体,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给传染病学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解决了因医学生不断增加而传染病病例相对缺少的矛盾及教材内容滞后、新的疾病不断产生等问题。可通过网上教学,充分利用各附属医院的病人资源,使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见习到更多的传染病病种,也避免了典型病例逃避示教的尴尬现象。对一些新的、发病少的传染病临床上很少见,可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制成课件,并把一些常用的传染病学网址介绍给学生,让其亲临其境,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也为总结和分析传染病学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现有的教科书甚至有关参考书籍很难全面反映传染病发展的实际情况,这给现代传染病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传染病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及时跟上传染病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传染病学人才,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为此,学校应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启动人才培养计划,派送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在职读研,支持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大力培养第二职业型师资(双师型教师),使传染病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授课能力得到提高。作为教师自身,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传染病医学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奉献精神,高度的责任心,没有一定的责任心,是很难成为优秀教师的。其次,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这要求传染病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只有自己不断进取,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我国加入WTO以后,各领域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医学更是如此。因此,对医学工作者而言,除精通医学专业知识外,熟练掌握外语(主要指英语),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让国外同行了解国内医学现状,对于及时吸收国际学科进展显得极为重要,学习有传入我国的可能且在国际上罕见的新发传染病,如:WNV脑炎、裂谷热、人猴痘。与此同时一些新发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拉沙热、疯牛病、尼派病毒脑炎、汉坦病毒肺综合征、侵袭性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猫抓病,在国外已发生,也有出入我国的可能。这些都向我们表明着一个事实:急需了解这些新发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和国外已出现国内未见报道的新发传染病预防知识,作好相关知识储备。本科制定的双语教学的初步目标: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通过双语教学的训练能达到阅读原版英语教材及相关英文文献。远期目标是:全面提高医学生专业英语的读、写、听、说能力,使英语成为他们一种有效的工具,更好地吸取新知识和国际经验,了解本领域和整个医学发展趋势,开阔其眼界,从而使他们终生受益[4]。

上一篇:临床教学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下一篇:产科出血前置胎盘治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