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讨

时间:2022-10-19 01:17:05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讨

摘 要:实施工学结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条件和职业氛围来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培养,实现生产育人的目的,同时也把学生的就业工作关口前移,使得就业与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培养的课堂扩展到生产现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进行规模扩张的外延型发展模式转变为前提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涵养型发展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 管理变化 就业工作 实习实训 实习教师 辅导员 科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15-01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辅导员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1.1 增强辅导员素质,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步伐的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各大高等职业院校的青睐。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工作上比以往要有所改变,不仅面临着挑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形势下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上面,要不断的研究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并且对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全面发掘学生的个性发挥,切身提高学生的工作管理水平。

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管理工作要求辅导员,不但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论知识,还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道德观和自觉维护着中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意识,并且具有心理学、社会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还必须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熟悉网络进行形象生动的思想教育,即使解决网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网络时代大学生管理的规律,并开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1.2 发挥网络育人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1实际显然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育人的作用,比如建立网络QQ群,博客,院系主页BBS和班级主页等方便学生与学校,教师和同学之间的联系,增强网络育人作用,提高了学生内部的互动性。

1.3 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模式学生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包括:安全制度、申请制度、学生离职管理制度、违纪学生处理制度、学习成绩考核制度等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这也是工学结合模式培养人才的有效保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实训等方面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管理、职业素质养成等方面也要共同参与。建立校企双方各领导对教师,辅导员工作的指导,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1.4 树立服务意识

教育引导、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规范管理的学生工作管理理念,就是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的最好诠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作要在心形势下以适应的方式、内容和手段为学生服务,增强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工作理念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切身需要给予关怀,时常关注学会学生的思想变化。

2 工学结合模式下:因材施教,科学育人

“因材施教,科学育人”根据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强化管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工作不是强制性的规范和管理,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辨别是非能力,培养自主能动性,能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诱惑,锻炼自身管理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意识。

2.1 因材施教,分类育人

能力提升型人才。首先要让一部分学生在院校有事可做,转移他们对游戏等不良嗜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觉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企业顶岗工作,让学生体会到工作的辛苦,让他们更加珍惜在学校的时间。这主要是针对学校一些无所事事的学生进行的,辅导员和指导教师要能够引领者部分学生对企业或工厂工作的实习,培养这些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2.2 以人为本,强化指导

通过思想上的交流和行为上的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才能激发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兴趣。让学生能把心中所想告诉指导教师或辅导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以诚相待,信任并关心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得每一人都有机会发展自身的优点。但是这些过程需要教师和辅导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

3 工学结合模式给学生管理带来的变化

首先,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学生在企业实习上,更侧重于一个员工的教育,企业的教育管理方式相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而言有很大的区别。其次,教育主体的改变。由传统单一的教师担任教育者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师和实习教师共同担任教育者。再次,教育环境的变化。由单纯的校园转变为校园和企业交替作为教育机构的培训机构。最后,教育客体的变化。由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变为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

4 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学生就业工作

高等职业院校现已把学会的就业工作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首先,要从根本上预防学生“滞销”情况的出现,避免层次错位,强化学校自身个性,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准确把握高职的本质,围绕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人才,发掘其内在涵义。加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资金投资,保证就业工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真正把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主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为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着也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侧重的是事件教学。

5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

只有把岗位需求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学校养成以后,才能更好的在实习定岗单位中更好的表现。有些学生对定岗实习安排不满意甚至根本不愿接受,其原因在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掌握相应技能,主要还是学校实训条件准备不充分。高等职业院校要体现以能力为本的办学定位,如果在这方面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话,这就和新形势下工学结合模式的教育方式不符合。

把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要为个人发展和教师群体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从精神和物质上始终给予挨打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学校的发展和师生员工的发展及价值取向与奋斗目标彩会一致,学校才会有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 李宏.“工学结合”模式下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12-114.

[2] 彭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文科资料,2010(14):235-237.

[3] 姜宇国.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6):38-42.

[4] 郑国风.“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探讨[J].成人教育,2012(1):91-92.

上一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让自主阅读的风筝飞得更高